goto考研网 资讯 2011考研时间 2011考研时间安排与高效备考指南

2011考研时间 2011考研时间安排与高效备考指南

各位考研战友,我是老张,一个在高校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也带过无数考研学生的过来人。2011年的考研,那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今天咱们不整虚的,就坐下来好好聊聊那年考研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怎么高效备考,希望能给正在拼搏的你,带来点实实在在的助力。

提到2011考研,得先明确一个基础信息:初试时间是在2011年1月15日至1月16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7日)。这和现在固定在12月下旬可不一样,当时春节普遍在2月初,所以1月中考试算是常规操作。这意味着,对于参加2011考研的学子来说,那个寒假注定是冲刺的战场。

知道了终点在哪,咱们就得倒排工期了。2011年考研的关键时间轴是这样的,我至今记忆犹新:网上报名集中在201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这个阶段选学校、选专业、填信息,一点马虎不得,我当时带的学生就有因为专业代码填错差点白复习一年的,务必反复核对!现场确认安排在2010年11月10日—14日,必须本人带着身份证、学历证(应届生带学生证)去报考点拍照缴费,别指望别人能代办。最紧张刺激的是准考证下载打印2011年1月1日—14日,凭网报用户名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多打几份备用,我那会儿就遇到过学生临考前一天找不到准考证急哭的。考试那三天,1月15日:政治(8:30-11:30)、外国语(14:00-17:00);1月16日:基础课(8:30-11:30)、专业基础课(14:00-17:00);1月1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成绩查询一般要到3月初,国家线和复试则在3月下旬到4月陆续展开。

时间明确了,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备考?老张结合当年的情况和多年经验,分享点干货:

1. 政治:紧扣时政,吃透核心。2011年最大的时政热点是什么?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和“十二五”规划开局!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绝对是重中之重。复习时,马原重在理解原理(尤其是辩证法、认识论),毛中特要结合“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深化(这是当年特有的!),史纲抓住关键事件意义,思修法基注重基础概念和道德法律结合,当代更是要紧盯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别光死背,要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我当时让学生把《建议》里的关键词、新提法都单独整理出来,考试时发现非常有用。

2. 英语:真题为王,单词打底。2011年英语还是旧题型(没有英语一/二的明显区分度,但难度已开始分化)。无论考英一还是英二,词汇量是生命线。我见过太多学生阅读读不懂就是卡在单词上。每天雷打不动背单词(我当时推荐学生用分频词汇书,高频词必须滚瓜烂熟)。阅读理解占分最大,精研近十年真题,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都要搞透,揣摩出题人思路。写作要动手写,整理自己的模板(别完全套用网上的),小作文注意各种应用文格式,大作文积累关于毅力、合作、创新等常考主题的语料。新题型(七选五/排序/标题匹配)和翻译也要通过真题专项训练找感觉。

2011考研时间  2011考研时间安排与高效备考指南

3. 数学:基础+真题+错题,缺一不可。数学是硬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2011年数学大纲相对稳定,但难度从不手软。高数线代概率,教材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推导必须自己动手过一遍,理解透了才能谈运用。我当时常对学生说:“课本例题和课后习题是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吃透基础后,真题是最高效的模拟题。从早年题开始做,感受风格变化,近十年真题要反复做,掐时间模拟考试环境。准备一个厚厚的错题本,记录错题、好题、解题的卡壳点,定期回顾,这是提分的关键。

4. 专业课:信息战+深度理解。专业课是拉开差距的关键。首先打一场信息战:务必搞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近5-10年的真题!通过真题摸清重点章节、出题风格、题型分值。其次,吃透指定参考书,建立知识框架,不是死记硬背,要理解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如果是文科,注意核心概念的阐释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是理工科,公式推导、典型例题、实验原理要熟练掌握。能找到目标院校的本科课件、笔记或学长学姐请教,会事半功倍。

高效冲刺的三个锦囊:到了最后两三个月(也就是2010年10月报名后到考前),时间异常宝贵。一是全真模拟:用近三年真题或高质量模拟卷,严格按考试时间(上午政治/数学,下午英语/专业课)进行模拟,锻炼时间分配和应试心态。二是聚焦弱点:通过模拟和日常练习,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火力攻克,比如政治某个板块、数学某类题型、英语某种阅读题材。三是回归基础与真题:最后阶段不宜再大量做新题、偏题、怪题,把重心放在回顾基础知识点、重温真题错题、背诵核心要点(如政治分析题押题、英语作文模板、数学公式定理)上。心态稳住,保证作息规律,效率比熬时间更重要。

2011考研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考研的核心逻辑——明确目标、科学规划、扎实基础、高效执行、稳住心态——从未改变。看着现在挑灯夜战的你们,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和我的学生们。考研这条路不容易,但每一步都算数。咬紧牙关,按部就班,用对方法,相信你终能抵达梦想的彼岸。有任何困惑,随时可以聊聊,老张一直都在。

Q:老师,我是跨专业考研,专业课零基础,现在开始准备2011年考试来得及吗?怎么入手?

A:来得及,但必须全力以赴且策略得当!立即做三件事:1. 火速搞到目标院校专业课指定书目和近5年真题(这是命脉!);2. 通读教材目录,建立知识框架,结合真题划重点章节;3. 找到直系学长学姐或靠谱辅导,获取内部笔记和复习重点。每天保证至少3-4小时专业课学习,先理解再记忆,配合真题反复练习。跨考拼的是决心和信息,别怕起步晚!

2011考研时间  2011考研时间安排与高效备考指南

Q:最后两个月总是心慌焦虑,政治大题背了又忘,英语阅读错一片,感觉要崩溃了怎么办?

A:太正常了!冲刺期没有不焦虑的。我的建议:1. 政治大题别死背,抓关键词和逻辑链条(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用真题答案做模板,结合时政热点自己整理几套“万能角度”;2. 英语阅读坚持每天精做1-2篇,重点分析错因(是单词?长难句?逻辑?),总结干扰项套路;3. 每天列出具体小任务清单,完成一项划掉一项,增加掌控感;4. 每周留半天彻底放松,运动或睡觉,绷得太紧反而效率低。记住,坚持到考场就赢了大部分人!

Q:寒假(考后到出分前)应该做些什么?需要提前准备复试吗?

A:考完先彻底放松一周!但别完全撒手。建议:1. 趁记忆清晰,记录下初试题目(尤其专业课),对答案估分,做到心中有数;2. 无论感觉如何,一定要提前准备复试!复试权重越来越高。寒假重点做:① 打磨中英文自我介绍;② 深入阅读1-2本报考专业经典著作或导师近期论文;③ 练习英语口语听力(尤其专业英语);④ 梳理本科科研/竞赛/项目经历。等成绩出来再准备就太仓促了,寒假是抢占复试先机的黄金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9096.html

作者: AA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