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2018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2018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录取多少

2018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2018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录取多少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18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2018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录取多少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录取率16%,300万人陪跑”——

每年考研成绩一出,热搜榜上总少不了一群“破防”的年轻人。

有人凌晨三点查分后默默删光了朋友圈,有人抱着电脑哭到天亮,还有人自嘲“考得最好的那门叫玄学”。

2023年考研数据一公布,全网炸了:474万人报名,录取率只有16%,超过300万考生成了“气氛组”。

这数据乍一看能把人吓出冷汗,但仔细一琢磨,问题就来了——不是说高校在扩招吗?怎么竞争反而更惨烈了?

一、数据打架:一边扩招,一边“卷”出新高度

咱们先掰扯清楚“扩招”和“缩招”的真相。

2023年考研招生计划124万,比去年多了14万个名额,听起来像是“发福利”。

但架不住报名人数涨得更猛啊!5年前考研报名人数还不到300万,今年直接冲到474万。

招生计划跑得再快,也追不上考生人数“坐火箭”。

再来看高校的具体操作。

中山大学今年缩招600人,直接把考生心态整崩了,评论区一片哀嚎。

但别慌!这其实是“局部降温”。

统计52所“双一流”高校的数据,真正缩招的只有5所,剩下的要么扩招,要么原地踏步。

比如西安交大一口气扩招500人,安徽大学、郑州大学也各加了400多个名额。

扩招的主力军是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反而在悄悄缩水。

国家早就明牌了:“我们要的是应用型人才,不是考试机器!” 所以啊,别光盯着“双一流”学硕名额哭,换个赛道说不定柳暗花明。

二、考生视角:复试逆袭是神话,还是“暗箱”?

每年复试季,总有几个“初试第一被刷”的新闻冲上热搜。

考生怒喷:“导师歧视双非!”“宁可要三本男生,不要985女生!”

真相是什么?

举个例子:某985高校导师坦言:“我要的是能熬夜做实验、会写论文的苗子,不是只会刷题的‘高分低能’。

” 很多双非考生初试分数亮眼,但科研经历一片空白;

反观部分双一流学生,本科就发过论文、跟过项目,换成你是导师,你怎么选?

考研早就不是“一考定终身”了。

初试只是入场券,复试才是试金石。

科研潜力、沟通能力、抗压水平,甚至性格合不合拍,都能决定成败。

那些抱怨“不公平”的考生,或许该问问自己:除了分数,我还能给导师什么?

三、家长焦虑:学历贬值,考研是出路还是陷阱?

2018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2018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录取多少

“孩子不考研,将来能找到工作吗?”——这是很多父母的灵魂拷问。

本科学历越来越像“标配”,考研成了“刚需”。

但矛盾在于:国家扩招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可学历含金量也在一路下跌。

有家长算过一笔账:5年前研究生毕业能进国企,现在连街道办都要求博士。

更扎心的是,部分高校扩招后,导师一人带十几个学生,论文全靠自学,质量怎么保证?

不过话说回来,骂归骂,该考还得考。

毕竟在招聘市场上,研究生学历依然是块“敲门砖”。

只是提醒各位:别把考研当“避风港”,逃避现实的代价,可能是更残酷的内耗。

四、政策风向:未来考研会更难吗?

国家早就敲黑板了:“研究生教育要提质,不能光冲量!”

看看这几年的操作——严抓论文质量、加强导师考核、自评+外审双管齐下。

北京外国语大学甚至搞了个“研究生教育督导委员会”,从开题到答辩全程盯梢,谁敢糊弄?

对考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混学历”的路子被堵死了,真才实学才是硬通货。

反过来看,那些肯吃苦、有想法、能创新的学生,反而迎来了黄金时代。

五、300万落榜生的心里话:二战还是认命?

“二战?三战?家里蹲到30岁?”——这是落榜考生最真实的纠结。

有人咬牙坚持:“再考一次!明年竞争肯定更小!”(醒醒,去年考生也是这么想的……)有人幡然醒悟:“算了,找工作吧,考研成本太高。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考研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见过太多学生,考研失败后转行做自媒体、搞跨境电商,照样风生水起。

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一纸文凭,而在于你能否把热爱变成饭碗。

当然,如果你铁了心要卷,送你一句话:“别把对手想得太强,至少30%的考生在裸考,还有20%压根没进考场!”

结尾互动:

同学们,今天咱们聊了这么多,你觉得考研是“扩招”还是“变相缩招”?如果今年没上岸,你会选择二战、找工作,还是另辟蹊径?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点赞过千,下期咱们深扒“那些考研逆袭的人,到底做对了什么”。

(文中数据及案例来源:教育部公开文件、各高校招生简章、媒体报道)

举报/反馈

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高校招生规模与质量不可偏废|新京报快评

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要杜绝研究生教育泡沫化与学历内卷化,扭转“应试考研”的趋势。图/兰州大学官网

多所高校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还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兰州大学日前发文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近年来,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中在2019年研究生年度招生人数已超过本科生。这引发舆论关注。

2018年考研人数和录取人数;2018年报考研究生人数,录取多少

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话题就一度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搜。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不可否认,我国硕士和博士招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学历人才。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研究生学历贬值、“学历高消费”、“高学历低就业”等等。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80%的家长对子女的求学期待是“读到研究生”,与此同时,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都有举办研究生教育,以此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办学需求。因此,不论从考研需求,还是从学校办学看,扩大研究生教育,当前都是“受到欢迎”的。

但是接下来,我国发展研究生教育需不需要再追求规模发展近年来引发了很多讨论。我国究竟需要多少研究生?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能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吗?

实际上,如果不能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片面追究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无疑会进一步刺激考研“高考化”、学历内卷,这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兰州大学是985高校、研究型大学,但也有不少普通大学,近年来也大幅提高研究生招生规模,这是否真的符合其办学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生教育持续扩大,我国考研已出现“高考化”倾向。例如,考研报名人数从2015年的164.9万,飙升到2024年的438万,本科毕业生“全民考研”、“考研高考化\\”的趋势明显。当然,这也与同期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增加有关。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研究生招从2015年的64.51万人,扩大到2023的130.17万人,增加了一倍多。但是扩招的比例,远远低于考研人数增加的比例。

显然,如果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很可能加剧考研“高考化”,很多本科毕业生会把攻读研究生作为自己的目标。

不少地方本科院校就围绕考研组织本科教学,非考研科目教学边缘化,这导致本科教育并不完整,有的理工科学生甚至在本科期间没有做过实验。大量学生被裹挟到考研竞争之中,这就会导致有的学生虽然考研“上岸”,可整体素质并不高,缺乏基本的学术能力;而考研不成功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因缺乏就业竞争力而难以就业。

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要杜绝研究生教育泡沫化与学历内卷化,扭转“应试考研”的趋势。对于学校来说,必须推进所有本科院校给学生完整的有质量的本科教育。研究生考试招生则不妨逐步推广申请审核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本科学业成绩以及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向招生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自主结合申请学生的本科学业成绩、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进行录取。

对于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必须重视培养质量。随着研究生不断扩招,一名导师同时带几十名硕士、博士已经是见怪不怪,在实际研究生教学培养中,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研究生该有的学术训练。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里“水水”就过去了,从而导致研究生教育出现泡沫化。

其实,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整体教育中属于“过渡教育”,所谓“过渡教育”,是要么向博士教育过渡,为攻读博士做准备,要么向求职过渡,进行职业化训练。前者属于培养学术人才,后者则属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怎么形成硕士教育的培养特色还需要高校进一步探索。

此外,在学术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中,受“唯学历”与“唯论文”评价的影响,不少高校以发表论文来考核评价学生,而这并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很多学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就被要求迅速产出论文成果,这催生了急功近利,以及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

只有严把培养质量关,保障每个研究生都货真价实,才会挤掉研究生培养的水分,也才会促进用人单位转变用人导向,重视考核人才的核心能力和素养。

撰稿/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查志远

校对/杨利

多所院校高规格召开考研动员会,有学院考研报名率达84%

近日,多所院校高规格召开考研动员会,希望有效激发学生考研热情和信心。

5月18日,来自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网站的消息称,为激发学生考研热情,明确备考方向,学院于5月15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2026届毕业生考研动员大会。学院领导班子出席动员会,2025届、2026届班主任代表、学工办辅导员、2025届升学学生代表及2026届全体毕业生参加大会。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官网 图

执行院长陈菁泉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考研和就业一样,不仅是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更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自我淬炼。他以“乘势而为”、“厚积薄发”、“运筹帷幄”三盏指路灯,鼓励同学们打好考研战役,在自己的时区里走出最美的风景线。

5月13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工程经济学院组织召开2026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动员大会,学院主要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辅导员代表及2026届全体毕业生600余人参加。

据学院官网消息,院长杜兴亮在动员讲话中立足2026届毕业生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发展形势、行业学历要求等方面出发,为同学们科学规划备考路径、精准定位院校方向提供了系统性指导,并详细解读了学校的考研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以“目标、坚持、格局”为关键词,勉励学生以长远眼光规划人生、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年华、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强调学院将持续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大家实现升学目标,以最佳的状态奔赴青春未来。

在北方民族大学,该校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于5月14日召开2025届考研表彰暨2026届考研动员大会。学院党委书记梁威在讲话中通报了学院2025届学生考研的总体情况:今年共有88人成功考研“上岸”,录取率为26.51%。特别是在本年度学院四个学位点首次同步招生的背景下,考取本校研究生人数由去年的8人增长至16人,生态学专业录取率更是高达45%。此外,39名学生被“985”“211”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录取,同比增加6人,彰显出学院育人质量的持续提升。

梁威引用泰山登山途中“行远自迩,登高自卑”石碑上的名言勉励同学们:“考研不仅是迈向高质量就业的重要起点,更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台阶。唯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方能登高望远。”他寄语2026届同学,要以优秀学长学姐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敢追梦,秉承学院“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跃升。

此外,公开资料显示,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近日举行了2023级考研动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方面介绍,学院高度重视考研工作,始终把考研工作作为加强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次动员会的召开,为2027届考研学子搭建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坚定了考研的信心与决心。未来,学院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考研支持工作体系,为怀揣考研梦想的学子们保驾护航。

据玉溪师范学院新闻网消息,2025年考研成绩出炉,该校实现报考规模和录取人数“双突破”。全校考研报考人数达1180人,较上年增长15.23%;录取人数升至333人,增幅12.88%。其中,作为全校考研“排头兵”,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2025届367名本科毕业生有311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报名率达84.74%;141人达到国家线,上线率为45.34%;136人被录取,上线录取率高达96.45%。该学院整体考研升学率为35.97%,较2024届提升4.01%。

校方还介绍,相较2024年,地理与国土工程学院以88.46%的录取人数增幅,成为全校进步最快的学院。其上线人数从58人增至62人,录取人数从26人增至49人,录取率从10.19%跃升至19.2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外国语学院在考研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现逆势突破,录取人数增长63.64%,上线率从8.25%提升至11.70%,反映出考生综合实力整体增强。此外,有10个学院报考人数均呈增长态势,其中数理学院报考规模激增36.7%,展现出学科吸引力与考生信心的同步提升。

“学校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提升考研升学率实施方案,组建导师团队并建立绩效奖励机制,联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海天教育集团、金联教育集团等社会团体和企业,从制度、经费、资源等层面强化保障。”据玉溪师范学院透露,通过增设考研专项课程、推行“一对一”导师制、强化实践育人等教学改革,系统提升学生学术素养与应试能力,相较“十三五”,学校“十四五”考研录取人数实现了三倍增长,考研工作取得新成效。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用户评论


巴黎盛开的樱花

2018年的考研数据公布了,竞争果然还是相当激烈!虽然我也很想去研一,但看看这些数据,压力有点大… 想想还是多备考些,把自己的实力提升上去最重要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今年考研的数据看来还蛮高的呀,说明想上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吧。不过想要提高竞争优势,还得加强学习和训练!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这数据也太让人惊呆了! 2018年报考人数那么多,录取率这么低… 压力有点大啊,真的要好好准备才能抓住机会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考研的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了!感觉越来越难过了,我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这数据让我不禁感叹人生苦短,时间流逝太快了,再不努力就真的过时了! 看来得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学习路线,争取在考研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我去年考研的时候录取人数比今年还低呢,可见近些年的研究生报名趋势越来越明显啊! 想进名校的竞争确实相当激烈。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这个数据统计下来真是有点可怕呀,那么多人想要上研究生,但录取的人数这么少的话,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了。我们还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争取不被淘汰。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压力山大啊!感觉自己应该加油学习了,看看2018年的数据真是让人清醒一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这些数据让我感到非常欣慰!越来越多人选择继续深造,这说明着社会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我觉得这个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考研的情况,不要因为压力而放弃梦想,我们要认真对待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剑已封鞘

2018考研竞争非常激烈啊!我去年考研的时候也经历过这种压力,真的体会到想要成功真的很不容易。希望今年考研的学生们能够好好准备,争取圆梦研究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我身边认识的很多人都想考研,看着这些数据やっぱり有点担心他们的现状… 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会有一线希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卷风卷走爱情

我也在关注2018的考研数据啊!竞争真的非常激烈,感觉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行。希望明年能够成功拿下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看了一下这些数据,我有些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不是我的能力不够优秀? 但我想,不放弃努力,一定会有办法突破困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这个数据让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拼,都想追求更好的未来。但是我觉得也应该理性看待考研问题,不要被名校的诱惑所迷惑,真正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热爱并坚持的事情!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2018年的数据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竞争这么激烈,想要成功真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毅力!我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我觉得这个数据说明了现在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人选择深造,这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积极的推动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男神大妈

我觉得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考研的趋势,理性对待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学习计划!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6496.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