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现在复习进度较慢,还来得及吗?
考研复习进度因人而异,目前进度较慢也不必过于焦虑。首先,需要重新规划复习计划,将剩余时间细化到每周、每天,合理分配各科目复习时长。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抓住重点和高频考点进行突破。此外,可参考目标院校上岸学长学姐的复习经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只要全身心投入,仍有机会实现目标。
2. 怎么查目标院校专业的报录比?
报录比能直观反映目标院校专业的竞争程度,可通过以下途径查询:
(1)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多数院校会在官网公布历年报录比数据,仔细查找“招生信息”“硕士招生”等相关板块。
(2)中国研究生招生:部分院校会在此平台上传报录比信息,还可查询院校专业基本报考情况。
(3)考研论坛、贴吧及相关QQ群、微信群:向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咨询,他们可能会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报录比数据或经验。
(4)付费考研资讯平台:部分平台会整合各院校报录比等信息,但要注意甄别信息准确性。
3. 调剂是怎么进行的,什么时候开始?
考研调剂一般在国家线公布之后开始。考生如未被一志愿录取,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调剂服务系统”。该系统开放后,考生可填报多个调剂志愿,招生单位审核后会向符合要求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确认并参加复试。复试通过后,招生单位会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确认后调剂完成。调剂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各院校调剂信息发布,及时主动联系有调剂名额的院校。
4. 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选?
学硕注重学术理论研究,培养学术型人才,学制一般为3年,考试科目难度相对较高,英语考英语一,专业课偏理论;专硕侧重实践应用,培养应用型人才,学制多为2 – 2.5年,英语考英语二,专业课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考查。在选择时,可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如果想从事学术研究、读博,学硕更合适;若想毕业后直接就业,专硕在实践技能培养和就业导向方面更具优势。同时,考虑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评估备考难度,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5. 往届生考研报名和应届生有什么不同?
往届生和应届生在报名流程上基本相同,但在报考点选择和材料准备上有差异。往届生一般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报考点,部分省份要求往届生提供明、社保证明等材料以证明在当地工作。而应届生通常选择就读院校所在地报考点,报名材料相对简单。此外,往届生在填写报名信息时,需准确填写工作经历、编号等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6. 考研复试占比多少,主要考查哪些内容?
不同院校、专业的考研复试占比不同,一般在30% – 50%之间。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笔试、面试和英语能力测试。专业笔试考查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面试中,考生需回答专业问题,展示学术素养、科研潜力和综合能力,还可能涉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英语能力测试包括听力和口语,考查英语听说能力。部分专业还可能有实践操作、实验技能等方面的考查。考生应根据目标院校复试大纲和往年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7. 本科成绩不好,会影响考研吗?
本科成绩不好对考研的影响相对有限。考研主要考查初试成绩和复试表现。初试中,公共课和专业课成绩优秀是关键;复试时,老师更关注考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科研潜力和综合素质。当然,如果本科期间有相关科研经历、竞赛获奖或发表论文等,能在复试中为自己加分。所以,即使本科成绩不理想,只要在考研备考中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应试能力,仍有机会考上理想院校。
8. 考研大纲什么时候发布,重要吗?
考研公共课大纲一般在每年9月左右发布,专业课大纲各院校发布时间不一,部分院校会在研究生院官网提前公布,也有院校和公共课大纲同期发布。考研大纲是考试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等重要内容。通过大纲,考生能明确复习重点和方向,了解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和深度。大纲发布后,考生要及时对比新旧大纲变化,调整复习计划,针对新增或变动的知识点重点学习。
9. 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入学时档案、户口等转入学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工作单位;定向就业研究生在录取前与工作单位、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档案、户口等留在原单位,毕业后按协议回定向单位工作。两者在报考条件上基本相同,但定向就业研究生在报名时需填写定向单位信息。在选择时,考生要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如果已有稳定工作且单位支持深造,定向就业研究生是不错的选择;若想通过考研重新选择职业方向,非定向就业研究生更合适。
10. 网上确认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网上确认材料因考生身份不同而有所差异。应届生一般需准备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网上报名编号;往届生除身份证、网上报名编号外,还可能需要学历学位证书、户口本(在户籍地报考)或明、社保证明(在工作地报考)等。部分报考点对照片、学历认证报告等也有具体要求。考生务必仔细阅读报考点发布的网上确认公告,按要求提前准备好所有材料,并确保材料清晰、完整、真实有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及各高校官方渠道)
全面盘点:考研英语一和英语二的核心区别(最新版)
英语一与英语二的差异本质是学术深度与实践应用的分野,但近年来两者难度差距逐渐缩小。建议考生通过近5年真题实测定位:若英语一正确率低于50%,转向专硕(考英语二)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最终策略需结合目标专业、职业规划与个人优势,避免因备考错位导致功亏一篑。
考研英语一主要面向学术型硕士,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全部13大学科门类,同时包括临床医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等9类专业硕士。英语二则针对专业型硕士,适用于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会计(MPAcc)等23类专业领域。需特别注意的是,翻译硕士及外国语专业考生不参加统考英语,需考核第二外语(如日语、法语等)。
1. 翻译题
o 英语一:要求翻译5个从学术性文章中划出的长难句(约150词),主题多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等抽象内容,句子结构复杂,常含嵌套从句与学术术语。
o 英语二:需翻译完整的实用性段落(约150词),内容偏向商业报告、社会现象等生活化场景,语言相对直白。
o 难度对比:据2023年教育部数据,英语一翻译平均得分率仅42%,而英语二达58%。
2. 写作题
o 英语一:大作文以图画作文为主(80%概率),需从抽象图像中提炼哲理(如环保、文化传承),要求使用学术化表达(如“揭示深层社会矛盾”)。
o 英语二:大作文侧重图表分析(70%概率),需描述数据趋势(如柱状图、饼图),常用“增长23%”“占比达56%”等量化表达。
o 词汇要求:英语一需掌握hypothesis(假设)、phenomenon(现象)等学术词汇;英语二则需熟练应用fluctuation(波动)、proportion(比例)等实务词汇。
3. 阅读理解
o 英语一:文章多选自《经济学人》《自然》等顶级期刊,话题涵盖量子物理、社会学理论,单篇超纲词占比3%-5%,长难句平均长度28词。
o 英语二:文章来源以《卫报》《商业周刊》为主,内容聚焦企业管理、消费行为等,超纲词≤1%,长难句长度约22词。
o 题目设置:英语一注重推理作者态度(如skeptical质疑的、implicit隐含的),英语二侧重事实细节定位(如数据比对、因果关系)。
1. 词汇量要求英语一需掌握5500核心词+116组前后缀变形,允许3%超纲词;英语二聚焦5500核心词+68组高频搭配,超纲词严格控制在1%以内。
2. 完形填空考点英语一常考近义词辨析(如conceive构想/perceive感知/deceive欺骗)与复杂从句结构;英语二侧重固定搭配(如take into account考虑)和语境词义选择。
3. 新题型差异英语一包含三种考法:7选5段落填空、文章排序、段落标题匹配,侧重逻辑重构;英语二仅考查多项对应(信息匹配)和小标题匹配,强调信息检索能力。
4. 得分率对比以2023年为例,文学类英语一国家线55分,实际考生平均分48.2分;工商管理(MBA)英语二国家线42分,平均分达53.6分,两者差距超15分。
· 英语一重点
1. 精读《经济学人》科技版(近3年47%阅读真题源于此);
2. 强化长难句拆分训练(推荐《考研英语长难句解密》);
3. 积累学术写作模板,如“The symbolism in the cartoon underscores the urgency of…”(漫画符号凸显……紧迫性)。
· 英语二核心
1. 掌握图表作文万能句式:“The pie chart delineates a remarkable shift in…”(饼图描绘……显著变化);
2. 反复刷题管理类联考真题(2010-2023年考点重复率超60%);
3. 熟记高频商业词汇(merger并购、revenue营收、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
· 题材更新:英语一增加“一带一路”学术合作、跨文化沟通等话题;英语二聚焦直播电商、人工智能应用等数字经济场景。
· 评分改革:两科写作均强化“逻辑连贯性”评分权重,机械套用模板可能导致降档。
· 难度预警:英语二阅读材料难度持续攀升,2024年Text 3直接选用《科学美国人》量子计算文章,接近英语一学术深度。
高考太难,想转战香港DSE考试?DSE考试难度分析+转战DSE的误区
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内地高考真的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参加内地高考的人数连年增长,2025年预计将突破1400万人!
面对这巨大的升学压力,许多家长选择为孩子转换“赛道”,其中,香港DSE考试就是家长们的热门选择之一!
香港DSE考试全称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ong Kong Diploma of Secondary Education Examination ), 相当于香港的高考,于每年3月到5月举办。
凭香港DSE考试成绩,可以报读香港本地大学,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等海外的大学。
那么,DSE考试难度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2025年DSE考试各科难度分析——
1、阅读部分
呈现“文言文重基础、白话文考思维”的特点。12篇指定文言篇目延续过往考查风格,文本理解与词句翻译模块得分率稳定;但现代文阅读延续高难度梯度,文本选材偏向学术性论述,逻辑分析题占比提升至45%,部分考生反映“信息筛选耗时过长”。
2、写作模块
出现显著变化:实用文写作首次成为考查重点(占写作总分60%),题目要求结合“社区文化传承”等议题撰写建议书,需在800字内完成至少3个核心论点的深度建构,对考生观点提炼与篇幅控制能力提出双重考验。命题作文“以桥为喻写人生”则回归传统议论文范畴,审题难度适中,优秀答卷普遍展现出对“连接”、“跨越”等核心意象的多元解读。
1、阅读模块
难度攀升成为焦点:四篇阅读文本长度均超450词,题材涵盖科技、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领域,细节定位题与推理题占比达72%,约60%考生反馈“Section C长篇阅读耗时超限”,整体完成度较去年下降15%。
2、写作部分
维持稳定,图表分析类题目要求对比不同国家教育支出数据并撰写报告,考生需运用“cause-effect analysis”等学术写作技巧,及格线以上答卷普遍体现清晰的段落架构与数据支撑。
3、听力模块
意外成为“得分增长点”:录音材料取消复杂长难句,Part B信息提取任务仅需填写基础数据类答案,平均正确率较2024年提升22%,成为本届考试少有的“难度下降”板块。
本次数学科呈现“选择重思维、解答考运算”的全新特征
1、选择题(Part A)
被考生称为“史上最反套路”,前15题即出现3道高难度综合题,打破“基础题集中在前半部分”的传统模式,函数图像变换、空间几何动态分析等创新题型占比达40%,部分考生坦言“前30分钟即消耗大量精力”。
2、解答题(Part B)
延续计算量爆炸式增长趋势,压轴题融合数列与不等式证明,需完成5步以上推导过程,超70%考生反馈“最后两大题未能完整作答”。值得关注的是,数学延伸单元(M1/M2)独立成科后,核心卷与延伸卷的知识衔接题占比提升至35%,理科生的差异化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
化学科展现强烈的“去套路化”倾向
1、选择题
打破传统考点分布,新增“纳米材料性质”、“绿色化学工艺”等前沿议题,结合工业流程图的综合分析题占比达60%,要求考生在陌生情境中快速调用核心知识体系。
2、实验设计题
首次引入“误差溯源分析”,要求考生针对给定实验数据反推操作失误,此类开放型试题得分率不足40%,凸显对科学思维深度的考查要求。
综合来看,2025年DSE呈现“语言科重应用、理科重思维”的改革导向:中英文科的难度分化本质是“输入型”与“输出型”能力的分层考查,而数学、化学的挑战升级则预示着高校对科学素养的选拔标准显著提升。
包图网
误区一:考试简单,学一年就行
用一年时间准备DSE考试就可以?尽管有不少一年时间学好DSE的成功案例,但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和适应,短时间内备考DSE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大。
短时间备战DSE考试可能会面临许多挑战,包括:课程衔接困难、同时面临选科和学考压力、语言与文化壁垒等。
误区二:英语全年级前几名就够了
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在内地的英语考试能考高分,在DSE英语考试也能轻松应对。事实上,DSE英语的难度远超内地中高考的水平。
DSE英文科共分为四个部分:阅读、写作、听力与综合技能、口语。其中,口语考试包含8分钟小组讨论和1分钟自我应答。如果缺乏系统的训练,内地考生往往难以适应DSE英语的考试模式和评分标准。
误区三:选科无关紧要,随便选也行
许多内地学生在选择DSE选修科目时,往往认为只要满足报考要求就足够了,甚至随意挑选自己听起来“熟悉”或“简单”的科目。然而,选科的正确性不仅影响考试成绩,更直接决定了未来的升学路径与职业发展。
因为香港各大高校对不同专业的科目要求各不相同,若选择不当,可能会错失理想大学的录取资格。另外,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过程将异常艰难,甚至可能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影响整体成绩
不仅是拥有香港身份的学生,在内地没有香港身份的学生可以以国际生身份走非联招通道,可以同时填报多所大学志愿,增加录取机会。也可以凭DSE考试成绩,申请海外的高校!
而如果拥有香港身份(包括香港永居,或通过香港优才、高才通、专才计划、IANG签证等以受养人取得香港身份的学生,以及父母在香港修读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也能为子女申请受养人签证)还可以通过JUPAS通道凭DSE成绩报考香港本地的大学。
想让孩子更轻松、顺利转战DSE考试,获得更优质升学机会?景鸿教育“一站式”服务可以帮到您!
鸿教育将会对学生的背景、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推荐适合的DSE课程学校(广州/深圳/北京/香港地区),并匹配合适的DSE学校申请规划方案。
确定DSE学校及申请方案后,进行个性化申请材料准备、递交申请,提供后续笔试/面试辅导,以全方位支持,确保申请过程顺利进行,助力学生收获心仪的DSE学校offer!
在入读后,还可提供课后补习辅导、DSE选科指导、考试注册&准考证代领、DSE成绩管理服务等。
本科升学
由于DSE考试成绩不仅受到香港承认,海外众多名校也认可该考试成绩。因此,在DSE成绩公布后,景鸿教育将会根据学生的成绩及意向,规划专属的香港/海外大学升学方案,包括推荐适合的院校与专业,并协助递交申请,安排由香港/海外名校毕业的师资团队提供面试辅导,增加学生竞争力!
收获心仪的学校offer后,景鸿教育还会提供入境接机服务,及其它生活上的服务支持(包括租房信息推荐/电话卡购买/银行开户等)。
用户评论
風景綫つ
说实话,我一直比较焦虑2025考研英语一难度,毕竟听别人说今年改版了,怕自己没跟上节奏啊!希望能多看看考试真题和预测范围,提前备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关于2025考研英语一难度这个话题就有点感慨。我朋友去年考研英语一挂分了不少同学还是感觉难度不减反增呀!希望这次真题公布早点儿让我可以预估一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我是明年报名的,一直关注着2025考研英语一的动态呢!听说要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了,我得好好刷单词积累词汇量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写作技巧才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我觉得2025考研英语一难度与往年相比不太会有太大变化,还是主要看个人的复习方法和准备情况。不用太焦虑!多做真题熟悉考试大纲就行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我从知乎上看到很多讨论2025考研英语一的难度,大家都在说新改革后更难了。我觉得无论多少困难,只要我们坚持认真学习,最后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加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我是2024的考生今年考研英语一差点没过。看到来年考研英语一难度话题我感觉很揪心,希望他们不要再去把难度调得太高了,毕竟很多学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希望能够有一个公平的机会!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每次听到新的一年考研英语一难度增加的说法都会头皮有点发麻,不过仔细想想还是应该多关注考试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学习计划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2025考研英语一的难度我个人感觉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教育改革都在朝着更注重实战能力的方向发展,考研也一样,要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清晰的声音
其实每年考研英语一都会有人说它比较难,我觉得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和坚持有效的复习方法,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我觉得知乎上关于2025考研英语一难度的讨论很有意思,不同人的经验和看法都值得参考,能够帮我更全面地了解未来的考纲变化趋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我特别关注2025考研英语一的阅读理解方向,今年的考试改革据说对阅读理解部分进行了很大调整。我会提前熟悉一些最新的阅读技巧,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Hello爱情风
去年考研的师兄说,2025考研英语一可能会更加注重综合能力,比如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衔接等等,希望我能做好充分准备,各个方面都做到全面掌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未走i
我感觉知乎上太多流言蜚语了!真想知道2025考研英语一的具体内容变化还是得去看官方发布的最新消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其实无论考试难度如何调整,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暯小萱◆
我是一个很喜欢阅读的爱好者,所以对于2025考研英语一可能加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我感到很期待呢!相信通过多读高水平文章,自己就能受益匪浅!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秘密
对2025考研英语一的难度变化,我也是比较关心的,希望官方能尽快公布一些具体的考试方向和内容要求,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计划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