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个大专也值得办宴席?”
河南南阳一位女生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后,兴高采烈地举办了升学宴,并在网上分享了现场照片。
没想到评论区瞬间沸腾,各种讽刺言论层出不穷。
“这也能叫升学?”“分明是借机收红包!”
“分数线还没上三百,有什么值得炫耀的?”
尽管她随后解释自己考了三百多分,但反而遭到更猛烈的攻击。
那么,升学宴到底该为谁而设,是否应有门槛?
暑期即将结束,今年的高考学子们也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准备迈入大学校园。
南阳这位女生得知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后,内心充满喜悦。
为了纪念这一人生重要节点,家人特意操办了一场升学宴,布置得格外用心。
门口立着印有她名字和学校名称的大型展板,宴会厅里装饰着彩色气球和鲜花,她也换上新买的白色连衣裙,笑容灿烂地拍下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
没想到,这些照片一发出,评论区就炸开了锅。
有人冷嘲热讽:“专科也值得大张旗鼓?不就是想收礼金吗?”
还有人翻出该校历年录取分数线嘲讽:“两百多分就能进的学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围绕大专升学宴的争议只是冰山一角,现实中各类升学宴变味的现象远比想象中严重。
原本的升学宴,是孩子考上大学后,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分享喜悦,接受祝福。
如今却逐渐演变成一种“人情交易”的工具。
不少人吐槽,这两年升学宴泛滥成灾,不管成绩如何,甚至有没有真正考上大学,都要办一场。
更夸张的是,网上还流传着“考驾照办宴”“拿个资格证办宴”“幼儿园毕业也办宴”的调侃,虽是玩笑,但也反映出大众的无奈。
一边吐槽这种风气,一边又不得不参与,别人请了不去不合适,随礼少了又没面子。
更令人唏嘘的是,还有一些“反向操作”的例子。
有人考上了985名校,家里却担心太高调遭人嫉妒,选择低调处理。
有人通过公务员考试,觉得刚入职不适合张扬,也未设宴。
还有人买房结婚,担心以后婚姻变故尴尬,干脆连喜宴都省了。
可另一边,各种离谱的宴席却层出不穷。
有家长居然为女儿初潮举办“成长宴”,美其名曰“庆祝成人礼”。
还有个家庭更夸张,在挂升学横幅时玩文字游戏,把“考上清华大学”几个大字写得格外醒目。
但孩子真正录取的专科学校名称却缩在角落,字体小得几乎看不清,明显是在“装门面”。
这些变了味的升学宴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变成了家长之间攀比的“面子工程”,你家办得隆重,我家就得更排场;还催生了“人情债”的循环,这次你随我五百,下次我得回你六百,最后大家都被礼金压得喘不过气。
甚至有人调侃:“按分数决定是否赴宴”——“三百分以下必去,毕竟人家不容易;四百分左右看心情,关系好就去;六百分以上不去,怕随礼太多心疼。”
当升学宴彻底偏离庆祝的本质,我们不禁要问,它最初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其实,升学宴的核心,应该是对孩子多年努力的认可和鼓励。
不论考的是本科还是专科,那都是他寒窗苦读的结果,办一场宴席,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这份喜悦,给孩子一份仪式感,这才是它应有的意义。
至于“办不办、怎么办”,本就是每个家庭的自由。
但关键是要适度,最好只邀请家人和至亲好友。
可现在有些家庭,不管熟不熟,只要认识就往名单上加,明明平时毫无来往,却硬要发请柬,这不是给他人添麻烦吗?
这样的宴席不仅消耗了人情味,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只会催生更多“不必要的随礼宴”,最终让所有人都不堪重负。
还记得2005年的时候,村里有个青年考上了一本院校,是村里第一个重点大学学生。
但他父母非常低调,没有大摆宴席,只是宰了家里的鸡鸭,做了一桌家常菜,请了爷爷奶奶和几位亲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送上祝福。
后来他说,虽然没有盛大的场面,但那次朴素的家庭聚餐,比任何豪华宴席都让他感动,至今还记得长辈们眼中的骄傲。
然而,除了对升学宴的争议,这件事也暴露出人们对学历的偏见。
评论区里那些“专科生没前途”“只有本科才值得庆祝”的言论,其实根本站不住脚。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不止“考本科”这一条路。
职业院校、专科学校中也有优质专业,只要孩子肯努力,一样可以拥有精彩人生。而且国家现在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不仅扶持专科院校发展,还出台多项政策,旨在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
要知道,社会既需要科研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专科不是“低人一等”,而是“另一种成长路径”。
事实上,很多专科生同样成就非凡。
比如洪家光,他就毕业于专科,后来成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高级技师,还拒绝了美国的高薪聘请,一心为国家做贡献。
而那位南阳女生,也并未被网上的负面言论击倒。
宴席结束后,她便高高兴兴地前往江苏旅行,晒出的照片中,她依旧笑容灿烂,丝毫不受外界影响。
希望人们能真正理解这件事的本质,也希望这位女生能在新学校中努力学习,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信息来源:
以上就是gotokaoyan.com关于想钱想疯了?南阳一女生考上大专举办升学宴,评论区现恶心一幕!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