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2019考研录取率—2019年考研究生录取人数

2019考研录取率—2019年考研究生录取人数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9考研录取率—2019年考研究生录取人数,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考研分数线是不是每年都在涨?是不是越来越卷?

一、考研分数线变化趋势的真相

考研分数线的变化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增长,而是受到报考人数、招生计划、试题难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结果。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近五年考研国家线的变化轨迹。

以最受关注的几个学科门类为例:

经济学:从2019年的345分降至2023年的346分,五年间仅上涨1分。

工学:从2019年的270分降至2023年的273分,涨幅3分。

文学:从2019年的355分降至2023年的363分,涨幅8分。

这些数据表明,考研国家线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绝非某些自媒体渲染的\\”暴涨\\”状态。值得注意的是,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为例,其复试线从2019年的310分飙升至2023年的365分,涨幅高达55分;而北京大学某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分数线反而有所下调。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近年来,推免生比例持续提高,部分名校的推免比例已达到70%以上,这直接导致统考名额缩减,进而推高了部分热门专业的复试分数线。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冷热不均也加剧了分数线的分化,新传、金融等热门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哲学、历史等基础学科。

二、考研\\”内卷化\\”的多维度解析

\\”考研越来越卷\\”这个说法确实反映了当下的现实,但我们需要更理性地分析这种\\”内卷\\”的具体表现和成因。

从宏观数据来看:

报考人数:从2018年的238万增至2023年的474万,五年翻倍

招生人数:从2018年的76万增至2023年的124万,增幅仅63%

报录比:从3.1:1升至3.8:1,部分热门专业超过20:1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导致了几个显著现象:

1. 备考周期大幅提前:62%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12个月

2. 备考成本急剧上升:平均花费达1.2万元

3. 高分考生扎堆严重:某985高校电子信息专业420分以上考生占比达35%

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内卷\\”程度存在明显的专业差异:

理工科:招生规模大(占总招生量42%),竞争相对缓和

人文社科:招生量仅占28%,竞争尤为激烈

地域差异:北京、上海院校竞争强度是中西部院校的2-3倍

三、破解考研内卷的实战策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考研竞争,考生需要建立科学的应对策略:

1. 目标定位策略:

\\”双非\\”院校上岸概率(约35%)显著高于\\”双一流\\”院校(不足15%)

新开设专业(如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首年招生竞争较小

专业硕士国家线通常比学术硕士低10-15分

2. 备考方法优化:

传统的\\”题海战术\\”效果递减

推荐\\”三位一体\\”备考法:

知识体系构建(7-9月)

真题精准训练(10-11月)

模拟实战演练(12月)

单科突破策略:数学或专业课突出的考生录取概率高22%

3. 政策机遇把握:

\\”国家关键领域急需人才\\”专项计划录取线平均低15分

科研潜力日益重要:可提前参与目标导师课题组的科研实训

交叉学科报考优势:首年招生专业竞争压力较小

四、未来趋势预测与备考建议

基于对教育政策的持续跟踪,我们对2024-2026年考研趋势做出以下预测:

1. 报考人数将进入平台期,维持在450-480万区间

2. 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将提升至65%以上

2019考研录取率—2019年考研究生录取人数

3. 交叉学科招生规模年均增长15%

4. \\”申请-考核\\”制试点范围可能扩大

针对这些趋势,给考生的具体建议:

1. 优先考虑专业硕士报考

2. 关注新设交叉学科

3. 提前准备科研成果

4.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两个月调整备考策略

5. 避免盲目追求\\”热门\\”,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报考方向

五、理性看待考研竞争

考研确实在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但\\”内卷\\”不等于没有机会。通过科学的备考策略和精准的目标定位,仍然可以实现考研梦想。关键是要:

1. 认清形势:了解真实的分数线变化和竞争态势

2. 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

3. 科学备考:建立系统的复习计划

4. 把握机遇:关注政策变化带来的新机会

记住,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选择,不是唯一的出路。理性看待考研竞争,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看!烟台“硬核”宿舍,考研全员被录取

鲁东大学:十九个学霸宿舍全员被录取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苏琦)又是一年考研收获季。近日,考研学霸宿舍冲上各网站热议话题。今年的鲁东大学有19个学霸宿舍,全员收获录取通知。

19个学霸宿舍分别是: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南一226宿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北十七537宿舍、生命科学学院北十七601宿舍和634宿舍和641宿舍和637宿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十七409宿舍和737宿舍和734宿舍,水利土木学院北十一222宿舍,园艺学院北十七435宿舍和443宿舍和438宿舍和340宿舍和北九211宿舍、水产学院北十七334宿舍和北九223宿舍、国际教育学院北十五426宿舍及水产、园艺、资环混合北十七337宿舍。

录取院校中不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耀眼成绩的背后,是他们晨光微熹时的琅琅书声和实验室里彻夜点亮的灯光。以梦为马,用勤奋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种子,他们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做到了,更是成就了“一路生花”的青春故事。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学校的暖心护航。鲁东大学导师制、辅导员(班主任)制度为考研学生们“定航”,从报考学校的选择到复试的模拟指导,老师们全程奉献在一线。

烟台大学:十一个学霸宿舍携手考研上岸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梁小鸣 葛玲君 王鸿睿)考研捷报传来:近日,烟台大学出了11个学霸宿舍,11个宿舍的学生集体考研上岸。

此次烟台大学的考研学霸宿舍有化学院化211-3班宿舍C5-602、化学院应211-1班宿舍C5-424、化学院化212-1班宿舍C6-717、化学院应211-3班宿舍C6-520、化学院应211-3班宿舍C5-510、化学院应211-4班宿舍C5-516、化学院化212-2班宿舍C6-719、化学院化211-3班宿舍C6-621、化学院化211-3班宿舍C6-624、药学院药213-2班宿舍16-441、海洋学院海211-1班宿舍C4-1317。

记者从录取名单中看到,这11个学霸宿舍的同学将奔赴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贵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中科院北京化学所、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我们刚上大二时,就约定要一起考研!”在考研这条路上,化学院化211-3班宿舍C5-602宿舍成员彼此依靠,互相分享,稳扎稳打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复习。

回顾考研历程,海洋学院海211-1班宿舍C4-1317的学生们坦言,图书馆苦读、题海战术与室友互助是成功关键。

山东工商学院:高“研”值班级考研录取率达57%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王雁霖 曹爱萍)随着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落下帷幕,山东工商学院研究生录取捷报频传。“学霸班级”山东工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212班考研录取率达到57%,学生纷纷被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南京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26^#229宿舍五人“全员上岸”,其中3人考取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

在26#229宿舍,5名同学一直团结互助,在考研路上互相分享考研资料,彼此督促去上自习。每天早晨醒得最早的赵超越,会准时在6点钟把想睡懒觉的舍友拍起来上自习,一直学到晚上10点半回宿舍洗漱睡觉。有时,他们还会在宿舍开个小型的学术研讨会,一起研究不会的数学题,或是专业问题,甚至还吸引了别的宿舍的同学一起参与。更有意思的是,黄彪、李洪运、赵超越三人报考了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但他们却未曾吝啬分享考试信息,彼此交换笔记,模拟面试时互为考官,互相鼓励着,直到3人最终均被录取。

这个宿舍的暖心故事,是安全工程212班同学团结互助的一个缩影。班长黄彪把自己掌握的学科竞赛、企业实训的信息分享给同学们;团支书陶映彤学习并不拔尖,但甘愿做那个“在路边为他人鼓掌”的人。班上的周晨曦同学在研究生考试前一天发现,丢失了身份证,陶映彤立刻帮助她寻找,寻找无果后还联系派出所了解补办手续,让她安心备考。

滨州医学院:退伍大学生复学考研成功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常静)近日,各高校陆续公布考研录取结果,在滨医,有这样一群退伍大学生,他们历经军旅淬炼,复学后经过奋斗拼搏,考上心仪高校的研究生。

滨医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本2班张明浩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退伍复学后,在学校政策支持与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张明浩仅月余便完成从军人到学生的身份过渡。

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2021级康复治疗学1班的牟克磊考入上海体育大学。2021年,他在学校参军入伍。在边境线巡逻时,界碑上的数字教会他“存在”的深刻内涵,这种精神积淀成为他后来考研自习室独坐三百天的原始动力。

药学院2020级生物制药班魏姝依“上岸”扬州大学生物学专业。他直言,复学初期,面对大三繁重的专业课与遗忘的基础知识,“啃硬骨头”成为常态。专业课老师主动补课、辅导员关心生活,加之退役同学间的相互支持,让他迅速融入20级生物制药班的集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同学情谊,为后续考研奠定了心理基础。

卫生管理学院2021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的王梦洁考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她重返校园时曾迷茫过,但部队培养的理性决策能力很快显现出来,她如评估军事任务般分析了自身条件与目标,制定出清晰规划。

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预防医学2班王钰博考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他说,部队经历是他的“精神弹药库”,“死磕到底”的劲头,成为支撑他前行的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赵成玉

争议中的协和“4+4”项目:同校生称学制更短或成就业优势

近日,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被实名举报事件,持续成为焦点话题。院方通报提到,经核查,举报材料反映的肖某个人问题基本属实。而举报信中提到的肖某出轨对象董某某,更因其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4+4”试点班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受教育经历,引发公众对这一培养模式进一步的关切。

南都记者了解到,协和“4+4”项目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体现“纳多学科背景者、纳爱医者、纳天下贤才学医行医传医”的医学教育选才理念。其生源及培养方案,与该校历史悠久的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有所区别。

一名毕业于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告诉南都记者,相较于更普遍的“5+3+3”学制,这种模式下的医学生培养年限大幅缩短,学生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学习计划、临床实习和科研论文要求,“确实会很艰苦”。尽管校方介绍,该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会进行考核,严格分流,但据其回忆,近几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他们正式毕业时,还能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从留在协和系医院的人数上看,这类学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未由于培养年限的精简而逊色于人。

北京协和医学院。

有别于传统“八年制”

2019考研录取率—2019年考研究生录取人数

4+4=8,但此次引发热议的协和“4+4”试点班,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从1917年建校起即在中国首先开办的八年制医学教育有所区别。

通常所说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从本科阶段开始。2006年起,协和的这一专业纳入清华大学招生,即报考者须将清华大学的“临床医学(协和)”填报为高考志愿,根据分数排名顺序录取。历年来,被录取者中不乏各地高分考生,也常有省理科状元。

王辰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上讲话。

而“4+4”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亲自推动,从2018年开始实行,定位于研究生教育。来自全球顶尖学校非医学专业、有志学医的本科生,在完成原本专业的本科教育之后,再进入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即本科教育4年+医学教育4年,合格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王辰代表院校讲话时提到,“医学远不止是科学,医学是多学,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全部,涉及人类实践的所有”,继而引出了该校正在进行的“4+4”医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理念和探索。

他表示,“4+4”模式满足了医学发展的两个条件:第一,是以人力所能及的方式设计、体现了医学的多学科性;第二,是设立了可以通揽天下各专业精英人才从医的机制。

“当医学院同学来源于不同的本科专业背景时,不同学科所训练的学术习惯、学术思维,在未来医学生成为医生或者其他医学科技人员或者卫生管理人员的时候,这些多学科基因会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医生群体中融入了多学科的基因,这一群体就会成为一个承载了人类所能够承载最丰厚知识的群体。这就是4+4的妙处。”

同年10月底,王辰在第八届全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分析了我国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思考。他强调,“4+4”医学教育模式可以精妙地通过遴选多学科背景、内心热爱医学的优秀人才,通过科学系统的教育,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满足医学的多学性。

尽管多位从事医学教育的资深人士公开表示,“4+4”模式“是世界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是成熟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教育体制”,目前看来也是一种趋势,“在过往一直奉行本科医学教育的英国,不少大学也启动了‘4+4’的培养模式”,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新探索寄予期待,但在2018年7月底,“协和医学院即将开班招收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攻读临床医学博士”的消息还是激起了网络热议,在知乎等平台也出现了不同声音。

南都记者注意到,当时,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超曾公开回应,这个项目并非完全照搬美国的“4+4”模式,而是“3+5”,因为大部分本科生在前三年已经修够了本科毕业所需的学分,大四的时间比较宽松,就可以来到协和开始学习。这样,能在协和学习5年,只比“八年制”在协和的5.5年少半年。

他还介绍,协和“4+4”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仍需规培。“我们对试点班学生的培养目标依然是临床大夫,不会摈弃协和在临床方面的优势,不会压缩在临床学习、轮转的时间。总的来说,我们对试点班学生的要求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多次调整的招生规则

承载着教育探索使命的协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从2018年首次招生时就秉承“英雄不问出处”的理念,采取“文理兼收”。

南都记者查询发现,首批录取了16人,其中7人本科院校为北京大学,3人来自清华大学,2人来自中国科大,还有4人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境外名校,专业背景涵盖生命科学、地质、能源、环境、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2018年9月,进入协和临床医学试点班复试的考生接受专家组分组面试。图片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经教育部批准,从2019年起,试点班除了继续从国内高水平大学招收推免生,还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招收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近日引发网络热议的董某某,就是2019年被录取的学生。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2019年1月26日发布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19年招收本科毕业生招生简章》,这一年对申请者的要求为:本科毕业院校必须是“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0(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且必须按照试点班入学课程要求,修完相应学分。其中,对生物学、化学和数学课程要求的学分最多,分别须大于等于15学分、10学分、10学分。

当年的招生计划为30名,实行“申请-审核”+复试考核机制。首先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对报考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再由学校成立的试点班招生初审专家组,根据学生提供的报考材料,就报考者的培养潜力、发展潜能进行评估,初步确定参加复试名单,提交公示。复试则采用笔试+多站式迷你面试的形式,重点考察医学预科相关的基础知识、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并有专家面试环节。

发展至今,“4+4”试点班的招生规则也经历了多次调整,目前已经稳定为每年两期,春季批次面向国内大学达到“推免”(推荐免试研究生)要求的优秀本科生,半年后的冬季批次同时面向国内和国外大学。最新发布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2026级本科毕业生春季批次招生简章》中,对申请人在本科期间修读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学分要求提高至大于等于25学分、10学分、10学分,同时对英语、物理、逻辑思维及写作能力、人文社会类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学分也设置了最低线。

招生简章还注明,所有申请人需具有不少于40小时医院/社区卫生/医生诊所/康复医疗等医疗卫生机构的志愿者服务经历,并提供证明和服务单位的评价。

2026级春季批次的复试采用笔试+多站式考试+专家面试的形式,其中笔试为学校组织的标准化入学考试,共120道中英文选择题,生物学、化学及大学基础数理概念占考试内容的70%,心理—社会方面基本概念占考试内容15%,另外15%为阅读理解,重点考察申请人理解、分析、评估、应用相应理论的能力。

前述《招生简章》强调,试点班招生工作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然而,因为选拔过程的公开信息较少,在董某某的受教育经历被曝光后,网友对协和“4+4”录取的另外几位佼佼者也产生了疑虑。

历届录取名单,是否足够经得起合理质疑?

4月29日,南都记者多次拨打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电话、“4+4”试点班咨询电话,以及试点班招生简章中所注明的纪检监督电话,均未获接听。4月30日凌晨,南都记者发现,此前还可以顺畅浏览的“4+4”试点班招生网页,也出现了页面无法打开、多次刷新仍加载失败的情况,截至当天中午未能恢复。

“优教”与“严出”

经过严格筛选进入协和“4+4”试点班的学生,将收获怎样的医学教育?

公开资料显示,学校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多学科整合的课程结构,引入国际上通行的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拟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并让学生从早期接触临床、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在实践中学习,此外还需要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一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协和临床医学试点班2018级学生曾介绍:“老师为我们精心设计了课程,将临床、科研和基础课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非常愿意倾听我们的课程反馈,积极地优化课程。”

此前一份官方资料显示,在4年的学习年限中,试点班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含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等)、外科学(含外科学总论、学等)、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学、皮肤性病学、口腔科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

学生的临床课程及见习、实习均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网上不乏2021级“4+4”的同学们在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见习期间的视频画面。

南都记者注意到,与“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相比,协和“4+4”试点班的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都显著提速。“八年制”的前2.5年为医预科(在清华大学完成),进入医学教育阶段后,还有基础医学课程1.5年、临床医学阶段3年4个月(含见习、实习和境外交流),以及最后8个月的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答辩。

而“4+4”试点班的学生,在完成10个月的器官-系统-功能整合模块课程之后,临床核心课程及见习时间为14个月,临床实习12个月(与八年制同步),最后1年为自选模块(包括临床专科轮转、科研训练、境外交流)和毕业论文答辩。

对一名医学生而言,这样的培养时长是什么概念?南都记者询问了一名协和“4+4”试点班开设之初,在该校攻读医学博士(M.D.)的医学生晓梦(化名),她的升学路径为临床医学本科5年+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3年(规培并轨)+博士3年。

晓梦告诉南都记者:“前4年就读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接受4年医学教育就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在4年内完成相当于临床医学本科生5年的课程,还要见习、实习、完成科研实验和博士论文。如果按培养方案完成所有要求,确实会很艰苦。”

医学生要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在临床一线积累经验,在晓梦看来,这些都有必要时间。她笑称,与更普遍的“5+3+3”学制相比,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已经被部分人诟病 “火候不到”,但这些以清华本科分数线考进来的同学确实够聪明,即便一开始临床基础差,在后续的规培阶段多加历练,也能逐渐弥补自身不足。后来,学制更短的“4+4”试点班出现,晓梦认为对这些同学来说,通过规培积累经验更加重要。

“其实在美国‘4+4’模式下,学生从医学院毕业之后也要经历很长的resident(住院医师)阶段。而像我们这种普通学制的,三年踏踏实实轮转下来,至少常见病大都见过,遇到病情变化不容易做出低级误判。虽然很苦,还是有收获的。”

试点班开课仪式。

根据此前协和“4+4”项目的官方介绍,该试点班培养过程中,分别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采取严格的分流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将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不过,晓梦回忆,她在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期间,未曾听闻有“4+4”试点班的学生被淘汰。

虽然学制精简,试点班前两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并不逊色。晓梦告诉南都记者,这几年医学生就业不易,不少从协和毕业的医学博士希望留院,都很难如愿,“医院希望招到既有规培证(学术型没有),又有文章(临床型不如学术型)的人”。

然而,协和八年制和“4+4” 试点班的毕业生,有时却能受到一些用人单位的青睐。晓梦提到,其中一个理由是年龄——这类同学正式毕业时,普遍比正常年限培养的医学博士年轻几岁,如果是女生,暂时还未面临结婚生育。此外,如果其中有一些人的导师是科主任乃至院士,不排除会受到一定加持,更容易留在协和系统内。

“我完全理解网友的愤怒,但我也有些想辟谣的部分,比如真的不用‘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晓梦对南都记者感慨,“希望母校能直面公众的疑问。我内心还是希望,协和是国内最好、最神圣的医学院。”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用户评论


淡淡の清香

真希望自己当初能多加努力,现在想申请考研压力是不是越来越大了?感觉录取率下降得不少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tm的滚

今年考研竞争真的越来越激烈了,好多专业录取率都下来了。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要尽力准备吧!加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看着这年的录取人数,就知道985高校的压力有多大了,大家努力拼搏吧! 希望能冲进心仪的大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今年考研申请者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啊?感觉各个学校的要求都越来越高了,我得好好加油才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生一诺

录取率的变化说明竞争确实越来越激烈了,看来要提前做好备战计划,认真学习才能提升成功概率。 还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通过考研!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这篇文章太直观了,一目了然就能知道这个年份的考研情势,感觉比以往更难进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良人凉人

录取率下降真的让人焦虑,不知道今年能有多少人实现考研梦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我觉得这几年考研政策变化很多,需要考生更加重视整体备战,从专业知识到综合能力都要全面提升!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生只盼一人

数据说话,录取率确实在下降…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考研路难且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文章解读得比较清晰,有助于了解2019年的考研形势。其实不止录取率,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努力和目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越来越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了,录取率下降是不是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我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感觉今年考研申请的数量真的更多了,竞争也更加激烈了吗?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摇划花蜜的午后

除了录取率之外,更关注的是各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他们在社会上的发展前景。这才是考研意义的内涵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2019年考研竞争的确激烈,我最近才开始了解这个方面的相关信息啊!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学习计划和心理准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希望大家今年考研顺利,梦想成真!加油哦! 录取率下降确实让人焦虑,但也不能放弃,继续努力就好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很有分析性和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更多的考生了解考研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考研目标也是不同的,所以录取率只是相对的一个指标,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成功! 坚持自己的追求就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看了今年的录取数据,真的让人感觉心里压力越来越大了…我需要好好调整一下学习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备战考研!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6307.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