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带过七届考研生的老教师,今天想和你们掏心窝子聊聊2015年这套考研英语真题该怎么“吃透”。别急着刷题,真题是金矿,但得用对方法挖,不然白费力气。
拿到2015年真题,先别埋头做。我建议你把它当成一份“考纲说明书”。花半天时间,把完形、阅读、新题型、翻译、作文五大板块的题目类型、文章主题、提问角度全部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比如阅读部分,你会发现科技类(如Text 2的网络影响)、社会文化类(如Text 1的早期教育争论)是重点,问题里细节题和推理题占比最大。这份梳理能让你瞬间看清命题人的“靶心”在哪。
精读才是提分核心,尤其阅读。我带的第三届学生小刘,最初阅读错一半,就是卡在长难句。2015年Text 3讲法律的那篇,第三段有个近40词的复合句,结构复杂。我要求他必须做到三点:第一,手动拆分句子主干和修饰成分,用不同颜色笔标出;第二,逐词查清代词(如it, they)具体指代谁;第三,把句子翻译成通顺中文,再对照解析修正。坚持两周,他再遇到长句手不抖了。记住,真题里每个让你卡壳的句子都是宝藏。
词汇别傻背单词书!真题上下文才是最佳记忆场景。2015年完形填空第4题考了“deteriorate”(恶化),阅读Text 4又出现“deterioration”。这种高频词必须单独建list,连同它出现的整句话一起抄录。更关键的是熟词僻义,比如Text 2中“address”作动词表示“处理”,作文里用上绝对加分。把五年真题重复出现的词吃透,词汇量足够应付考试。
写作部分,2015年大作文“手机时代的聚会”堪称经典。别光背范文,要解剖它的骨架:首段描述漫画——人们围坐却各自玩手机;中段分析原因(科技依赖+社交异化);尾段提建议(设定无手机时间)。我让学生仿写三遍:第一遍按真题结构写同类话题(如“地铁上的低头族”),第二遍换结构(比如先分析再描述),第三遍限时15分钟默写。练完你会发现自己也能搭出逻辑严密的框架。
最后说说避坑指南。很多同学对完答案就扔,太可惜!2015年阅读Text 1第22题,问作者对“universal pre-school”的态度,正确选项是“skeptical”(怀疑的)。但超过60%的错选生选了“supportive”(支持的)。为什么?因为没抓住文中“little evidence”、“overly optimistic”这些否定词。准备个错题本,不仅要记正确选项,更要写下当时选错的思维路径,比如“误判情感倾向”、“忽略转折词but”等,每周翻看,比做新题有用十倍。
真题不是一次性的,要分层使用。第一轮(9月)精细拆解,第二轮(10月)限时模考,第三轮(12月)只看错题。2015年这套题,我建议你至少啃三遍。当你看到某个题目就能反射出命题陷阱时,离上岸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