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

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

其实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的背景下,考研人数的减少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那些不考研的学生都在做什么?

连续两年下降

“考研热”降温了?

据统计,2015年起,考研人数逐年增长,并在2022年迈入400万大关。2023年报名人数达474万,创历史新高。然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回落至438万,并在2025年进一步下降至388万,与2021年的报名人数接近。

尽管报考人数有所减少,但考研竞争依旧激烈。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研考国家线,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学术型硕士专业国家线均有所提高。浙江大学官网显示,2022年该校专业教育学的报录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为31.8,而2023年上升至37.58,显示出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高涨。

2023年考研国家线 图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4年考研国家线 图源: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

考研or就业

他们为什么不考研?

随着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读研的“性价比”问题。根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3届选择继续深造的本科毕业生中,有48%和45%的人分别因为看好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需求而选择读研。然而,对比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2024届硕博毕业生与本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学历倒挂”现象——即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学生对考研的热情。

近年来,读研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专业学位(专硕)研究生招生比例的持续增长,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预示着专硕将成为考研报考的主流方向。然而,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部分院校专硕学费上涨,以及高校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导致学生需在校外租房,增加了经济负担。此外,一些高校将专硕培养年限从两年延长至三年,这不仅增加了经济成本,也延长了时间成本。

与此同时,企业在选拔毕业生时的评价维度越来越多元。毕业生的相关实习经历和社会实践成为首要考量因素,其次是专业与岗位的直接相关性,第三是毕业生的潜力和可塑性。至于名校出身和高学历,这些因素在企业考察中并排在前列。

更多样选择

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在“考研热”降温的同时,考公考编持续升温。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7万人,招录人数与2024年的3.96万人基本持平,但报考人数相较于2024年的303.3万人,增加了38.3万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考中应届生招录比例明显上升。由2019年的39.17%上升到2022年的67.3%,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皆在七成左右。比起研究生不太确定的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能一次解决就业问题的公考。

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

事实上,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选择更加多元,通过慢就业、自由职业方式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生不断增多。智联招聘今年面向2024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9%、13.2%增长到今年的19.1%、13.7%。单位就业依然是主要去向,占比55.5%,但较去年下降2%。

考研人数下降是经济结构、社会环境、教育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更多人将“按需读研”,即先工作几年,等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深造。这也将推动高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以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求,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尽管考研热潮难言完全降温,但客观上体现了考研大军正逐步回归理性,被动或盲目考研的人数开始减少,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社会结构进入新发展阶段。(潮新闻)

考研人数“跳水”,“上岸”变容易了?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日开考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实习生 袁辰悦 覃钰璐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日正式开考。此前,教育部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相较于2024年的438万,报名人数降低50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且较之2024年,下降趋势更明显。考研人数“跳水”背后有怎样的原因?是否意味着“上岸”变得容易了?

研究生规模增长

不再是稀缺资源

自2016年开始,考研报名人数曾连续八年递增,从2015年的164.9万人上涨到2023年的474万人。其中,2019年及2022年同比上年增长率更是超过了20%。而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较2023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同比下降约7.6%,2025年下降比例进一步上涨,达到了11.4%。

对此,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认为,相当一部分考生选择考研都是出于就业的考量,但是伴随研究生规模的显著增长,研究生学历不再是“稀缺资源”。

“当初选择考研,主要是抱着‘读完研会更好找工作一点’的想法。”就读于北京某高校林学院的研究生婷婷向记者透露了选择考研的初衷,但是现在来看,硕士就业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身边的同龄人也有一些本科毕业直接选择就业的,有时候和他们聊天交流近况时,心里还是会有一点后悔”。

专业硕士占比上升

培养质量要求提高

考研人数的“跳水”,与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相关政策及其动向也有关系。

一是院校招生结构发生变化,专业硕士占比提高,逐渐成报考主流。据陈志文介绍,自2020年起,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学术研究生逐渐以博士阶段为主,硕士阶段则逐渐转向高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

2019年考研人数—2019年考研人数377万

记者了解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就明确以“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之一。

换言之,虽然研究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但是硕士增量主要是专硕。而专硕与学硕(即学术硕士)的定位不同,学硕注重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专硕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强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成本较高。因此,相对于学硕,专硕的学费普遍较高;同时,目前在就业认可度方面,专硕和学硕也可能因职业领域和具体岗位有所差异,比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学硕能够报名的岗位一般更多。这就成为了考研对考生的吸引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此外,院校招生结构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名校报考出现瓶颈,引领作用减弱。“近年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增长,但近三年著名高校的报名人数却呈现持平甚至下降,增长的主要以‘双非’学校为主。”陈志文分析道。

二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严格管控让一些人知难而退。“伴随对研究生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了延期毕业现象。也就是说,考上了,未必能顺利毕业,导致一些同学望而却步。”陈志文说。

考研报名人数减少

不代表“上岸”变易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意味着什么?

“未来考研人数可能还会反弹出现增长,但过去五年那种高速增长大概率不再可能出现了。”对于“考研热”的“退烧”,陈志文持积极态度,“这是一种理智,更是一种进步,对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陈志文认为,前几年考研报名人数的快速增长,不乏盲目的成分。不少考生只是出于对未来的迷茫和就业焦虑“先报个名考研再说”,更有考生抱着“随大流”的想法,盲目报名考研。但伴随着报名人数的飞涨,缺考率也在显著增长,甚至出现个别考场缺考率高达1/4的情况。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的减少和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张,是否会影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对此,陈志文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这种报名人数减少更多的是挤水分。挤出水分后,真心热爱科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事实上,去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下降,但完成考试的人数在增长,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这也表明,“考研热”的“退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并非预示着“考研红利期”的来临。另外,考研报名人数虽然呈下降趋势,对比2020年及之前的数据,考研报名人数绝对值却仍居高不下,同时,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上涨。换言之,“上岸”依然是件难事。

“尤其是著名高校的考研竞争,并不会因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而下降,仍然十分激烈。”陈志文建议,考生仍需摆正心态,综合考虑,不必盲目乐观。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用户评论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这得鼓励啊!我这个复读生看着这数据,感觉有那么一些信心。希望今年能跟这些优秀的学霸们一起踏上研究生殿堂,迎接新挑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377万人啊!竞争太激烈了吧,我的心理压力一下子就大了。仔细想想,其实考研也不一定要名校,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去适合自己的地方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了,说明大家都想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吧!不过这也会加深竞争压力,希望大家都能顺利过这个门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377万考生,意味着三百万多个梦想,三百万多份努力。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我都要坚持我的目标,好好准备考研!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这数字让我有些担忧,感觉很多人都跟我想法一样想要考研,会不会以后研究生学历不那么值钱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_倥絔

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确实是一个趋势,但我觉得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事情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谨慎看待这个现象,思考它的潜在影响,并为应对挑战做好准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每年考研人数都在增加,竞争激烈是客观情况。希望教育系统能够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让教育更有意义!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刺心爱人i

这么多的考生,意味着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需要被发掘。这让我们充满了期待,相信未来的中国会更加强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容月貌

考研这条路越来越难走了。如果分数不够高,估计是很难考得上理想的学校了。感觉自己真的要好好努力提升一下我的学习能力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377万考生…太夸张了吧?竞争真激烈啊!希望我能在这众多学长的包围中脱颖而出!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暖栀

我一直觉得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社会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岗位需要人才。我觉得每个人应该找到自己适合的道路,努力在这个领域实现自我价值。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相忘

377万人!真是让人震惊!这数据说明了大家对提升学历的渴望。但我更希望能够看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其实考研只是人生中一个阶段,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进步。无论结果如何,都不应该影响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我觉得考研人数的增加反映出社会发展趋势的变化,但也提醒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 只有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才能造就更多优秀的人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贝

如果真想考研,还是得提前做好准备啊!毕竟竞争这么激烈,一分耕耘才能收获一份成功。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很多时候我覺得考研壓力很大,競爭太激烈了。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那刺眼的温柔

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我也觉得考研是让自己更加充实和提升的机会,能够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知识和人脉。我要好好加油争取梦想的目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折木

我个人不太赞同这个趋势,感觉现在考研的社会价值正在被过度膨胀。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适合的路,不要盲目跟风。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6376.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