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13年浙江高考分数线是多少,2013浙江高考总分是多少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13年浙江高考分数线是多少,2013浙江高考总分是多少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潮王路18号
屏峰校区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88号
莫干山校区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长虹东街999号
一、历史沿革
▶浙江工业大学始建于1953年,其渊源可追溯到1910年创立的浙江中等工业学堂。其先后经历了杭州化工学校、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和浙江工学院等发展阶段。
▶1993年更名浙江工业大学。
▶1994年、1999年和2001年,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杭州船舶工业学校和浙江建材工业学校陆续并入浙江工业大学。
▶2013年5月,该校成为国家“2011计划”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
二、重点学科
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
化学工程与与技术
“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8个)
三、2024年章程摘要
1.学校部分专业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段时间以后,在充分了解类内各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类内专业确认。
2.学校外语单科成绩有要求的专业:
(1)英语专业要求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
(2)播音与主持艺术、设计学类(含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四个专业)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
(3)执行艺术类传统志愿录取的省份,如外语单科成绩符合条件的生源不足,则按外语单科成绩5分一档降分录取;最高降分不超过10分。
以上外语成绩按单科总分150分计,具体按各省普通高考实际外语单科总分等比例换算。
3.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予以退档处理。进档考生,只要专业服从且单科成绩和体检符合条件,均予录取。专业调剂只能在考生被投档的专业组内进行。进档考生,只要单科成绩和体检符合条件,均予录取。
四、转专业政策
第一条 我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转专业分为普通生转专业和特长生转专业两种类型:
(1)普通生转专业:学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除外)在第二、三、四学期,可在全校范 围内申请转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若第一学年平均学分绩点列专业前 2%且无不及格 课程,在第二学年初可在全校范围内申请转专业。
(2)特长生转专业:学生在某一专业上有明显专长,并已取得相应成果,且课程平均绩点在 2.0(含)以上,可在第二、三、四学期申请转专业,申请专业应为其特长专业。某一专业 上的明显专长是指学生作为前2位作者出版的专著、或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或在省级及以上重大专业竞赛中获得二等以上奖项、或以第一发明人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授权 发明专利等。
第二条 按照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录取的艺术类专业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学习(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不得互转)。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转专业:
1.修读第二学士学位的学生;
2.部、省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学生;
3.入学未满一学期的新生,本科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上(学校教学改革需要除外)的学生;
4.应予退学的学生;
5.正在休学、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6.从外校转入的学生;
7.已转过一次专业的学生。
浙江工业大学2024年在陕专业录取分
潮声丨浙江“中本一体”迎来首届毕业生,7年读完中职加本科,真的香吗
潮新闻 执笔 纪驭亚 姜晓蓉
今年6月,浙江“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将迎来首批本科毕业生。
“中本一体化”又有“3+4”之称,即实行中职3年,本科4年的一体化培养。被该培养项目录取的学生只要顺利完成相关学业并通过转段考试,就能从中职直升对口本科高校。这一模式也打破了公众心中“唯有高考比拼才是上本科唯一路径”的传统认知。
从2013年开始,国内就有省市试点这一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浙江首次在8所本科高校和15所中职开展“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面向全省招收590名初中毕业生。
这些年来,尽管“中本一体化”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年年涨高,但围绕7年长周期培养模式是否鸡肋的争论也从未中断。而浙江“中本一体化”的首批毕业生们的求学经历,或许就是目前最好的解答。
不用高考就能读本科
高校、中职“摸着石头过河”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绍兴市越剧团、宁波鄞州区越剧团……”在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李公律的手机里,存着一条条浙音越剧表演“中本一体化”班首届学生发来的就业喜报。
2018年,浙音成为浙江“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它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收了20名初中毕业生。经过7年长周期培养,首批学生将于今年6月毕业。
国家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李公律在嵊州艺校指导越剧表演“中本一体化”学生。浙江音乐学院供图
作为该专业“中本一体化”课程主要设计者,李公律告诉潮新闻记者,“中本一体化”希望能打通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脱节的壁垒。但这项全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参考,所有学校在设计课程时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例如,一开始,省内参与试点的多数中职学校给“中本一体化”班学生开设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时,选用了跟其他中职生一样的职教版高中教材。
“2021年首届学生进入本科后发现,他们虽然都通过了转段考试,但数学物理英语学科基础明显比统招高考录取学生弱,不得不单独为中本学生开设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班。” 浙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陈芳妮回忆。
这也是“中本一体化”探索之初出现的普遍现象。2021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陈嵩等教育学者在《上海市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中提到,不少中职生升学至本科初期,都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甚至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
如今,浙江所有中职学校的“中本一体化”班都加大了文化课课时量和学习深度,同时为学生提供普教版高中教材作为辅助学习资料。富阳区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该校普通高三生一周只上一节英语课,但“中本一体化”班到了高三依然每周上四节英语课。
高校也在探索更深入参与中职段学生培养的路径。陈芳妮介绍,该校已建立比较清晰的长学制培养路径。如成立“浙江科技大学中本一体化职校联盟”,由浙科大牵头,联盟具体负责每届学生中职阶段中期考核,采取考、教、阅分离的制度,以衡量和鞭策8所合作职校教学质量。学生在中职阶段的中期统考成绩、三年文化课成绩、中职阶段参加的含金量高的竞赛成绩等,都能按照一定比例或者作为加分项带入到本科阶段大一的综合测评。同时,浙科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也专门开设了针对中本学生的英语、数学等课程,并及时与中职沟通教学方法、课时调整等。
此外,“中本一体化”学生和普高生的显著区别是,除了文化课学习,还要接受较为系统专业学习,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基础。
如何既能提高长周期强化专业学习的针对性,还能让学生技能成长更具连贯性,是所有学校在“中本一体化”下的新挑战。而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各校也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人民职业学校合作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班后,又邀请了几所幼儿园一起合作,三方共育。“中职阶段,同学们要上文化基础课、艺体素养课、专业及实践课。所以除了学习钢琴、画画、舞蹈、声乐等专业技能,他们每学期还需要去幼儿园实践3-5天。”浙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邹群霞说,这是三方共同商定的培养方案。
图为嘉兴大学护理学“中本一体化”班学生在医院临床实践。嘉兴大学供图
李公律和同事们会去合作办学的中职为“中本一体化”班同学们上课,或讲越剧经典剧目,或给大家练基本功,每月至少一次。嘉兴大学则为护理学“中本一体化”班设计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中本一体化’班同学在中职期间已多次与高校老师交流互动并学过部分本科内容,本科阶段我们调整了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临床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希望增强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嘉兴大学护理学专业负责人肖素香说,目前来看,首批毕业生在实习时特别受当地医院欢迎。
高中就锁定未来方向
“反内卷”捷径还是新围城
这些年,“中本一体化”在浙江很受欢迎,参与高校、专业数量,以及招生人数都保持着增长态势。其中,参与高校从8所增加至去年的近20所,招生人数更从590人增长至3000余人。
“中本一体化”的扩招,让更多孩子有了进入这一人才培养新赛道的机会。不少家长学生将“中本一体化”视为提前摆脱文化考试“内卷”直升本科的“捷径”。
图为杭州市2024年“中本一体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来源:杭州市教育局官网
近年来,“中本一体化”录取分数节节拔高。以杭州为例,人民职校学前教育(幼儿保育)“中本一体化”班为例,2018年录取分数线为505分, 而2024年为596分(当年中考总分增加50分),超过了同年多数优高录取分数线。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中本一体专业2018年录取分数线为491分,2024年为587分,且最高分614分的同学已达到老牌重高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录取分数线。
但也有部分受访“中本一体化”首届毕业生表示,如果能再回到7年前重新选择,自己不会报考。毕竟高中就锁定未来方向后,退出成本太大。哪怕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两种反差鲜明的观点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和其他任何一种升学方式一样,“中本一体化”并非适合所有人。
在浙师大“中本一体化”首届学生、刚拿到香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的陈宜贝看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坚定且明确,又比较自律的初中生,最为适合“中本一体化”。
“7年前,‘中本一体化’还是新事物。亲朋几次劝说我不要报考,读重高未来选择面更大。”陈宜贝说,自己很想当老师,又觉得会比参加高考的确定性更强一些,坚定地以重高的成绩报考了“中本一体化”。
图为浙师大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首届学生在百合花幼儿园实习,与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浙师大供图
中职三年,陈宜贝每天的日程表都满满当当。平时既要保证文化基础课和艺术技能学习,还要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周末她则在校外自己补习英语等薄弱学科。
进入大学,陈宜贝所在的“中本一体化”班表现很亮眼,老师都夸她们比普通班同学更自信开朗、综合素质强。目前浙师大首届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70余名同学里,已有不少人考上教师编制,还有10余人准备进一步深造。
当初在初中班里成绩不算拔尖的陈宜贝,通过“中本一体化”已成为目前初中同学中发展最好的几个之一。但她的身边也有部分原本中考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中职后,学习松懈,本科学习和求职都较吃力。
浙科大自动化系副主任、首届“中本一体化”班班主任丁进说,自己班里有几位同学原本成绩平平,进入中职后找到了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到了大学,他们更是泡在实验室研究,在这一领域越走越深。去年,这些同学组队参加了大学生学科A类竞赛、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以较大领先优势获得讯飞创意组全国冠军。
但丁进也提醒,面向“中本一体化”招生的专业对职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在报考时一定要放大考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用心学了7年的学生,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会比普通大学生抢手。反之,抱着混文凭心态报考,没有学精技能的部分同学,就业会比较困难。
报考热下的冷思考
新赛道需进一步提升含金量
面对近年来考生的报考热情和优质生源的涌入,进一步提升这条新赛道的含金量已成为高校、中职的共识。
“浙江的‘中本一体化’在政策落地之初,就提出要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从首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中本一体班毕业生和同校同专业的普通班相比,就业上还没有显现特有的优势或特色。”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本科和中职已做了一些衔接探索,但目前还未能发挥出“3+4”大于7的作用。
有浙江高校已先行进一步探索和思考。陈芳妮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国内还有没有面向“中本一体化”的教材。浙科大三个中本一体化专业正在编写本专业的7年制教材,今年就会出版。“高校和中职是两种教学体制,衔接较为困难,有时会出现两个学段重复教学的情况。有了统一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更系统,也更容易加深教学内容。”
“‘中本一体化’要让真正优秀的学生通过职教进入本科,还需要加强把关性测试。”省内一所高校“中本一体化”专业负责人以中职进入本科的转段考试为例道,浙江目前的转段考试采用的是中职升高职的单招单考,而上海的转段考试则由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组成,两者成绩各占50%。文化课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命题和评卷,技能水平测试考试则由本科院校单独实施。在他看来,如果浙江“中本一体化”也能把部分升学考核机制放给对应高校,让考核与各校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会让人才的筛选更加精准。
这些问题,省教育厅也关注到了。“目前,‘中本一体化’主要依靠各校自身探索,还没有形成统一培养标准和成熟模式。但各高校呈现出的学生培养质量有所参差,说明部分高校和中职没有把牢培养标准。”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说,高校应是‘中本一体化’探索中的主导者。省教育厅已遴选10个“中本一体化”专业,委托高校探索、制定相关专业的“中本一体化”培养方案。今年,这些培养标准就会提供给各高校和中职,引导学校做好中本衔接、强化培养质量把控。
例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本一体化课改项目的牵头学校,浙师大已调研省内十余所涉及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的高校、中职,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如通过建构“基础-拓展-综合”递进的课程单元、建立中职和本科院校联合常态化教研机制等。
据了解,省教育厅今年还计划开展“中本一体化”办学质量专项调研。“过去7年里,‘中本一体化’探索在缓解百姓的升学焦虑中起到明显作用。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也要做好质量把关检测,引导高校用更多元的学生评价标准,让更多孩子能在这条新赛道里闪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声丨浙江“中本一体”迎来首届毕业生,7年读完中职加本科,真的香吗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纪驭亚 姜晓蓉
今年6月,浙江“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索将迎来首批本科毕业生。
“中本一体化”又有“3+4”之称,即实行中职3年,本科4年的一体化培养。被该培养项目录取的学生只要顺利完成相关学业并通过转段考试,就能从中职直升对口本科高校。这一模式也打破了公众心中“唯有高考比拼才是上本科唯一路径”的传统认知。
从2013年开始,国内就有省市试点这一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浙江首次在8所本科高校和15所中职开展“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面向全省招收590名初中毕业生。
这些年来,尽管“中本一体化”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年年涨高,但围绕7年长周期培养模式是否鸡肋的争论也从未中断。而浙江“中本一体化”的首批毕业生们的求学经历,或许就是目前最好的解答。
不用高考就能读本科
高校、中职“摸着石头过河”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越剧团)、绍兴市越剧团、宁波鄞州区越剧团……”在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李公律的手机里,存着一条条浙音越剧表演“中本一体化”班首届学生发来的就业喜报。
2018年,浙音成为浙江“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首批试点高校之一,它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招收了20名初中毕业生。经过7年长周期培养,首批学生将于今年6月毕业。
国家一级演员,浙江音乐学院教师李公律在嵊州艺校指导越剧表演“中本一体化”学生。浙江音乐学院供图
作为该专业“中本一体化”课程主要设计者,李公律告诉潮新闻记者,“中本一体化”希望能打通中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脱节的壁垒。但这项全新的探索没有现成经验可参考,所有学校在设计课程时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例如,一开始,省内参与试点的多数中职学校给“中本一体化”班学生开设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时,选用了跟其他中职生一样的职教版高中教材。
“2021年首届学生进入本科后发现,他们虽然都通过了转段考试,但数学物理英语学科基础明显比统招高考录取学生弱,不得不单独为中本学生开设相关基础课程教学班。” 浙江科技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负责人陈芳妮回忆。
这也是“中本一体化”探索之初出现的普遍现象。2021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陈嵩等教育学者在《上海市中本贯通模式下学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中提到,不少中职生升学至本科初期,都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甚至跟不上课程进度的问题。
如今,浙江所有中职学校的“中本一体化”班都加大了文化课课时量和学习深度,同时为学生提供普教版高中教材作为辅助学习资料。富阳区职教中心相关负责人举例,该校普通高三生一周只上一节英语课,但“中本一体化”班到了高三依然每周上四节英语课。
高校也在探索更深入参与中职段学生培养的路径。陈芳妮介绍,该校已建立比较清晰的长学制培养路径。如成立“浙江科技大学中本一体化职校联盟”,由浙科大牵头,联盟具体负责每届学生中职阶段中期考核,采取考、教、阅分离的制度,以衡量和鞭策8所合作职校教学质量。学生在中职阶段的中期统考成绩、三年文化课成绩、中职阶段参加的含金量高的竞赛成绩等,都能按照一定比例或者作为加分项带入到本科阶段大一的综合测评。同时,浙科大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也专门开设了针对中本学生的英语、数学等课程,并及时与中职沟通教学方法、课时调整等。
此外,“中本一体化”学生和普高生的显著区别是,除了文化课学习,还要接受较为系统专业学习,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基础。
如何既能提高长周期强化专业学习的针对性,还能让学生技能成长更具连贯性,是所有学校在“中本一体化”下的新挑战。而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各校也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和杭州人民职业学校合作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班后,又邀请了几所幼儿园一起合作,三方共育。“中职阶段,同学们要上文化基础课、艺体素养课、专业及实践课。所以除了学习钢琴、画画、舞蹈、声乐等专业技能,他们每学期还需要去幼儿园实践3-5天。”浙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邹群霞说,这是三方共同商定的培养方案。
图为嘉兴大学护理学“中本一体化”班学生在医院临床实践。嘉兴大学供图
李公律和同事们会去合作办学的中职为“中本一体化”班同学们上课,或讲越剧经典剧目,或给大家练基本功,每月至少一次。嘉兴大学则为护理学“中本一体化”班设计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中本一体化’班同学在中职期间已多次与高校老师交流互动并学过部分本科内容,本科阶段我们调整了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临床课程以案例教学为主,希望增强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嘉兴大学护理学专业负责人肖素香说,目前来看,首批毕业生在实习时特别受当地医院欢迎。
高中就锁定未来方向
“反内卷”捷径还是新围城
这些年,“中本一体化”在浙江很受欢迎,参与高校、专业数量,以及招生人数都保持着增长态势。其中,参与高校从8所增加至去年的近20所,招生人数更从590人增长至3000余人。
“中本一体化”的扩招,让更多孩子有了进入这一人才培养新赛道的机会。不少家长学生将“中本一体化”视为提前摆脱文化考试“内卷”直升本科的“捷径”。
图为杭州市2024年“中本一体化”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来源:杭州市教育局官网
近年来,“中本一体化”录取分数节节拔高。以杭州为例,人民职校学前教育(幼儿保育)“中本一体化”班为例,2018年录取分数线为505分, 而2024年为596分(当年中考总分增加50分),超过了同年多数优高录取分数线。杭州中策职业学校中本一体专业2018年录取分数线为491分,2024年为587分,且最高分614分的同学已达到老牌重高杭州第四中学(下沙校区)录取分数线。
但也有部分受访“中本一体化”首届毕业生表示,如果能再回到7年前重新选择,自己不会报考。毕竟高中就锁定未来方向后,退出成本太大。哪怕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也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
两种反差鲜明的观点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和其他任何一种升学方式一样,“中本一体化”并非适合所有人。
在浙师大“中本一体化”首届学生、刚拿到香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的陈宜贝看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坚定且明确,又比较自律的初中生,最为适合“中本一体化”。
“7年前,‘中本一体化’还是新事物。亲朋几次劝说我不要报考,读重高未来选择面更大。”陈宜贝说,自己很想当老师,又觉得会比参加高考的确定性更强一些,坚定地以重高的成绩报考了“中本一体化”。
图为浙师大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首届学生在百合花幼儿园实习,与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浙师大供图
中职三年,陈宜贝每天的日程表都满满当当。平时既要保证文化基础课和艺术技能学习,还要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周末她则在校外自己补习英语等薄弱学科。
进入大学,陈宜贝所在的“中本一体化”班表现很亮眼,老师都夸她们比普通班同学更自信开朗、综合素质强。目前浙师大首届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70余名同学里,已有不少人考上教师编制,还有10余人准备进一步深造。
当初在初中班里成绩不算拔尖的陈宜贝,通过“中本一体化”已成为目前初中同学中发展最好的几个之一。但她的身边也有部分原本中考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中职后,学习松懈,本科学习和求职都较吃力。
浙科大自动化系副主任、首届“中本一体化”班班主任丁进说,自己班里有几位同学原本成绩平平,进入中职后找到了感兴趣的学习方向。到了大学,他们更是泡在实验室研究,在这一领域越走越深。去年,这些同学组队参加了大学生学科A类竞赛、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以较大领先优势获得讯飞创意组全国冠军。
但丁进也提醒,面向“中本一体化”招生的专业对职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在报考时一定要放大考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用心学了7年的学生,在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岗位上会比普通大学生抢手。反之,抱着混文凭心态报考,没有学精技能的部分同学,就业会比较困难。
报考热下的冷思考
新赛道需进一步提升含金量
面对近年来考生的报考热情和优质生源的涌入,进一步提升这条新赛道的含金量已成为高校、中职的共识。
“浙江的‘中本一体化’在政策落地之初,就提出要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从首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的中本一体班毕业生和同校同专业的普通班相比,就业上还没有显现特有的优势或特色。”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本科和中职已做了一些衔接探索,但目前还未能发挥出“3+4”大于7的作用。
有浙江高校已先行进一步探索和思考。陈芳妮告诉潮新闻记者,目前,国内还有没有面向“中本一体化”的教材。浙科大三个中本一体化专业正在编写本专业的7年制教材,今年就会出版。“高校和中职是两种教学体制,衔接较为困难,有时会出现两个学段重复教学的情况。有了统一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更系统,也更容易加深教学内容。”
“‘中本一体化’要让真正优秀的学生通过职教进入本科,还需要加强把关性测试。”省内一所高校“中本一体化”专业负责人以中职进入本科的转段考试为例道,浙江目前的转段考试采用的是中职升高职的单招单考,而上海的转段考试则由文化课考试和技能水平测试组成,两者成绩各占50%。文化课考试由全市统一组织、命题和评卷,技能水平测试考试则由本科院校单独实施。在他看来,如果浙江“中本一体化”也能把部分升学考核机制放给对应高校,让考核与各校人才培养方案衔接,会让人才的筛选更加精准。
这些问题,省教育厅也关注到了。“目前,‘中本一体化’主要依靠各校自身探索,还没有形成统一培养标准和成熟模式。但各高校呈现出的学生培养质量有所参差,说明部分高校和中职没有把牢培养标准。”省教育厅职成教处相关负责人说,高校应是‘中本一体化’探索中的主导者。省教育厅已遴选10个“中本一体化”专业,委托高校探索、制定相关专业的“中本一体化”培养方案。今年,这些培养标准就会提供给各高校和中职,引导学校做好中本衔接、强化培养质量把控。
例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本一体化课改项目的牵头学校,浙师大已调研省内十余所涉及学前教育中本一体化的高校、中职,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如通过建构“基础-拓展-综合”递进的课程单元、建立中职和本科院校联合常态化教研机制等。
据了解,省教育厅今年还计划开展“中本一体化”办学质量专项调研。“过去7年里,‘中本一体化’探索在缓解百姓的升学焦虑中起到明显作用。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也要做好质量把关检测,引导高校用更多元的学生评价标准,让更多孩子能在这条新赛道里闪光。”
用户评论
青衫负雪
想知道2013年浙江的高考能进哪个大学比较好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oО清风挽发oО
我记得那时候浙江高考可是很严格的,想拿高分真是不容易。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蹂躏少女
当年我的分数线肯定没有过啊,有点可惜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我想知道2013年的总分和一本线有什么区别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那几年浙江的高考题据说很多都是新课标的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好想知道当年高分的同学去了哪些学校?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咆哮
现在想起来,高考真的太紧张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梦初醒
那时候浙江应该还没有取消文理分科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ˉ夨落旳尐孩。
我还记得我2013年高考的志愿填报,那个时候怎么选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总分多少感觉好遥远呀,我的孩子还要两三年高考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2013年的浙江高考考试科目应该和其他年份一样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我记得那时候考完了高考,大家都想看看自己分数线是不是能上那个学校。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好羡慕当年那些考上梦寐以求大学的学生!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当年浙江的教育水平怎么样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我想知道2013年的浙江高考录取成绩率是怎样算的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我当时在浙江参加高考,那真是太难忘的一天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婞褔vīp
2013 年考上大学的人现在应该都工作很多年了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珠穆郎马疯@
这篇文章正好可以让我回忆起当年经历的那些事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街浪途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高考答题卡都是用红笔填写的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那会每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是什么样的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