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985名校退学率激增15%!艰难上岸后,大批研究生却在疯狂跑路

985名校退学率激增15%!艰难上岸后,大批研究生却在疯狂跑路

7月份,随着各大高校陆续发放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新一届的考研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据数据,2025年共有388万考生报名研究生考试,而录取的考生87万,连零头都够不上,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拼上的都是佼佼者。

但奇怪的是,不少已经成功“上岸”的人,反倒成群结队地选择了“跑路”。

近几年,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消息屡见不鲜,他们大多都是因为“延毕”超过最长年限而被开除。

今年吉林大学发布公告,对 15 名超期失联的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中国地质大学开除了28名研究生;还有早期西安理工大学清退的人数更是达到了55人……

更让人费解的是主动退学潮。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研究生退学人数比2020年暴涨170%,每年有近50万学生主动放弃学位,主动退学率接近3%。

为何经过如此激烈厮杀才获得入场券的他们,却选择了中途退场?

凌晨两点的实验室,化学系的林薇(化名)盯着培养皿里没反应的液体,突然没忍住,眼泪砸在了实验记录本上。

这是导师第3次推翻她的课题了,更是直接斥责:“这种垃圾思路也配读研?”

为了做实验,她几乎吃住都在实验室,泡面桶堆满墙角,头发油得能炒菜,但换来的只有越来越重的黑眼圈和越来越差的实验数据。

实验的挫败、导师的指责,不断增多的压力,让她身心俱疲。

有一天她再也忍不住,拿着退学申请书站在导师办公室门口,手心全是汗,但脑子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不只是林薇,同样选择了退学的还有二战才成功“上岸”的周望(化名)。

周望本科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一直想通过读研深造自己,但二战无奈落榜后被调剂到新能源汽车方向。

为了弥补跨专业的基础薄弱,他一边自学专业知识,一边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不敢有任何松懈。

学业的压力还在其次,但导师从来都是“只问结果,没有指导”的方式,让他熬不住了。

虽然家人朋友都在劝他考研不易,坚持到毕业,但哪怕是差一步就能拿到毕业证,周望也不想再耗下去了。

不仅是他,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甚至连“熬”的耐心都没有,入学第一年就果断“跑路”。

前段时间从复旦大学退学,摆摊卖土豆泥火上热搜的费宇就是这样。

费宇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出生于县城,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考上四川大学。

2022年9月,他又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复旦大学的公共卫生系。

结果研一仅读了一学期,他就因严重的心理压力退学了。

当入学憧憬被现实击碎,“及时止损”成了更多人的选择。

曾几何时,研究生文凭就像块金字招牌,哪怕是冷门专业,借着文凭,在找工作时也能多几分底气。

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上岸”后觉得自己进入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挤破头想进来,里面的人扒着墙头想出去。

现在的研究生圈里,有一个怪象:论文不是目标,而是毕业的“前提”。

林薇的导师带了12个研究生,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两三个课题,白天做实验,晚上查文献,周末还得帮导师改项目申报书。

有次她累到生病住院,醒来后接到的第一通电话还是导师催数据。

仪器老化没人管,经费申请半年批不下来,而导师却只会把实验不成功归咎于你能力不足。

这是多少研究生共同的痛处。

而王阳的退学则更多是与“导师权利”有关。

本科毕业后,他就被保送到重点高校硕博连读。

王阳从小就喜欢游戏,一直梦想着自己能够推动国产游戏产业的发展。

当他以为自己离抱负又进一步时,现实却给他了重锤一击。

拜师后,他发现自己严选的导师根本就不精通这个方向。

而且一入校,导师就把他当廉价劳动力派去了公司做项目。

第三年才开始做科研,导师也没有任何指导,只是让他自己摸索。

不仅如此,导师还经常会对他人身攻击。

任务没完成,导师认为他故意偷懒;没做好,导师以毕不了业加以威胁。

甚至还会言语侮辱,说他还不如街上随便拉来的程序员。

读研的日子,王阳就像被抽走了灵魂,没有活着的真实感,只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也做不好,最终无奈选择了休学。

研究生期间,导师往往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为了顺利毕业,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的尊重和公平都得不到。

此外,还有些人是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砸懵的。

Eva考虑到以后的发展,研究生选择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金融专业。

可真进门了才发现,课程学起来比想象中更让她感觉吃力。

同学聊的专业术语,她像在听天书;导师布置的任务,别人一天搞定,她花三天还摸不着门道。

特别是实习后,她对行业的不适感越发强烈。

Eva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不过是被“行业赚钱多”的表象给迷惑地上了这艘船。

多少人考研时盯着“热门专业”“高薪行业”,却从没问过自己喜不喜欢,而等真正摸到船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划桨。

更要命的还有得不到理解的心理压力。

在旁人眼里,能考上研究生都是天之骄子,可真到了想退学的时候,这层光环反倒成了枷锁。

你跟父母朋友说想退学,他们多数会劝你再坚持坚持熬到毕业。

写不完的论文、躲不掉的压榨、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没人可说,没人能懂,只能自己硬扛,扛不住了,就只能选择逃。

这些年轻人当初挤破头想上岸,以为对岸是鲜花满地,结果踩进去才发现,全是碎玻璃。

人生从来不是只有考研一条路。

休学一年后,王阳也尝试过重返校园继续学业。

但当他提出想做游戏相关方向的课题时,导师却断然拒绝。

他不甘心,又写信到研究所请求更换导师,信却鬼使神差地又落回到原导师手里。

挣扎多次无果后,他只能无奈退学。

退学后,王阳进入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的正是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开发。

不到半年,他当上了项目组长;一年后,他研发的游戏“火”出了圈。

与王阳不同,Eva则做了彻底的改变。

退学后,Eva先是尝试去金融公司上班,但曾经向往的光鲜生活却让她感觉“度日如年”。

后来,她尝试去做主播,才慢慢重拾了对成就感与活力。

还有退学创业的费宇。

研究生期间,科研的压力让他一度出现了恶心、呕吐,甚至差点抑郁的症状。

退学在家的一年里,他也曾迷茫过。

但凭借自己过去的销售经验,他最终选择摆摊卖土豆泥。

现在一天最高可以赚1000多块,甚至比研究生毕业的薪资还高。

还有人退学后申请了国外的研究生,想换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

如果真的可以坚持下去,又会有几个人真的会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吗?退学实在是无奈之举。

每年一到考研季,网络上似乎都充斥着“不考研就是 loser”“考不上985就是失败”的论调。

好像人生就只有一条路,必须头也不回地往前冲,哪怕前面是悬崖也得跳。

可那些退学的研究生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上岸”未必是成功,退学也不代表失败。

如果一条路走得太痛苦,也许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换条路。

与其在“上岸即成功”的执念里耗着,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正如费宇所说的,他并不鼓励退学或不退学,但一定要活出自我,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

毕竟,名校光环再耀眼,学历证书再光鲜,也照不亮你不喜欢的人生。找到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

1.十点人物志:《研究生“退学潮”:艰难上岸后,他们决定退学》

2.新华网:《他们考研上岸后,为何又退学了?》

3.中国教育在线:《研究生读不下去,我主动退学了》

作者: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以上就是gotokaoyan.com关于985名校退学率激增15%!艰难上岸后,大批研究生却在疯狂跑路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9893.html

作者: 资格社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