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带过八届考研英语的辅导老师,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聊2011年英语二真题。这套卷子我翻来覆去研究过无数遍,连哪道题学生最容易栽跟头都门儿清。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命题组的出题偏好,也暴露了考生常见的软肋。手头有真题的同学不妨拿出来对照着看,咱们一起把这块硬骨头啃透。
记得那年阅读Text 2讲企业社会责任(CSR),不少同学被那个\\”sticky\\”单词卡住。上下文明明在说\\”既费钱又难甩掉的承诺\\”,可有人硬是选了\\”黏性的\\”。这种熟词僻义就是命题人埋的雷,光背单词书不够,得结合文章逻辑去\\”猜\\”——想想看,企业要是被社会责任绑住了手脚,甩又甩不掉,可不就像被胶水粘住一样难受?类似的陷阱在完形填空里也有,考\\”justify\\”时很多人只想到\\”证明合理\\”,却忽略了它\\”调整版面\\”的专业含义,上下文明明在讲排版设计啊!
说到写作部分,小作文让写建议信推荐旅游景点。当年批卷时发现,高分作文都有个共同点:细节具象化。比如写长城,不说\\”it\\’s great\\”,而是写\\”站在烽火台摸到冰凉的砖石时,你会触摸到两千年的历史褶皱\\”。大作文的图表题更考验功力,描述完大学生兼职比例变化后,有人只会写\\”这说明大学生更独立了\\”,而高手会点出深层矛盾:\\”当24%的大一新生都在奔波打工,我们是否该反思高等教育的成本与价值分配?\\”
翻译题考到\\”电子垃圾回收\\”,专业术语不算难,难的是处理英语那些弯弯绕绕的长从句。有个学生把\\”which contain harmful materials\\”硬译成\\”它包含着有害物质\\”,听着像机器人在说话。我教他们拆解成短句:\\”这些电子垃圾含有害物质,若随意丢弃…\\”,立马就顺了。说到底,翻译不是单词搬家,得先把英文的\\”意群\\”嚼碎了,再用中文思维重组出来。
最后说说实战策略。最近总有学生问我:\\”老师,真题都刷三遍了还有用吗?\\” 我的答案是:刷题不在遍数,在\\”透度\\”。比如2011年第三篇阅读讲在线出版,重做时不妨问自己:五个题干里哪个用了同义替换?(正确选项常把原文的\\”scholarly journal\\”换成\\”academic publication\\”);错误选项又设了哪些坑?(像把\\”部分科学家\\”偷换成\\”整个学术界\\”)。带着这种\\”命题人视角\\”复盘,比盲目刷十套新题都管用。
临场时间分配更是血泪教训。见过太多学生在完形填空恋战20分钟,最后大作文只剩半小时急得手抖。我的考场秘籍是:拿到卷子先瞄眼作文题,让大脑后台先构思着;阅读每篇严格控制在18分钟内,碰到卡壳题果断画圈跳过;翻译要留足25分钟——那些觉得15分钟够用的同学,八成没体验过把\\”anthropogenic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译成\\”人为环境恶化\\”时反复斟酌的痛苦。
考研英语从来不是单纯比词汇量,2011年真题尤其印证了这点。有学生拿着5500词大纲来找我诉苦:\\”单词都认识,题还是错\\”。问题出在逻辑串联能力上。比如Text 4讨论幸福感,题干问\\”研究者最可能同意什么\\”,正确选项必须能覆盖全文多个依据。我常让学生用彩色笔在原文标出每个选项的支撑点,漏标或强扯的选项直接排除——这种\\”证据链思维\\”练熟了,准确率自然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