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2023考研初试国家线(202 0考研国家线)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2023考研初试国家线(202 0考研国家线)的知识,包括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2023考研必看!近5年学硕考研国家线汇总
研考国家线是考研学子们进入复试的基本成绩要求,考生必须同时满足总分要求和单科要求,才算越过国家线的门槛,有机会开启研究生生涯的大门。小编对2018-2022年的学术硕士国家线进行了汇总整理,给2023学硕研考生一些参考。
学硕国家线涵盖13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下面来一一了解: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
农学
医学(不含中医照顾类专业)
军事学
管理学
艺术学
体育学
工学照顾专业
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中医类照顾专业
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
(来源:研招网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2023年考研国家线即将公布,需要关注这三条分数线
研考生在查询到初试成绩后,要密切关注国家分数线、自划线院校分数线、院校和专业分数线这三条线。这些分数线不仅关系到考生是否进入复试,还关系到考生是否具备调剂资格。
一、国家分数线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分数线,是指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原则上学术学位类按学科门类分别划线,专业学位类按专业学位名称分别划线。
报考地处一区、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分别为A类考生和B类考生。
A类考生即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21省(市)。
B类考生即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区)。
国家线分为学术学位类分数线和专业学位类分数线。其中学术学位类国家线按照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体育学等不同学科门类划分,不同学科大类的分数线高低不同。考生要先明确自己报考专业所属学科门类,按照学科门类查看分数线要求。专业学位类国家线按照专业学位名称划分。报考专业学位类的考生可直接根据报考专业学位类别查看分数线要求(管理类7个专业学位将根据情况分别划线)。
国家分数线也是考生调剂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考生调剂基本条件须满足: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查询成绩后,考生如发现自己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想要参加调剂,须密切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的开通情况以及院校的调剂要求,及时参与网上调剂。
二、34所自主划线院校复试分数线
自划线院校,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可自主确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目前,有权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
报考上述自主划线高校的考生,查询到自己的初试成绩后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公布的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复试基本要求。如果没有进入复试,要及时跟进其他院校的调剂计划,以免错过调剂机会。
三、院校和专业分数线
院校往往还会依据差额复试比划定自己的分数线。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由于报考人数不同,分数线往往也会不同。因此,考生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便及时、准确了解各招生单位的复试办法和要求。
考生查询到初试成绩后可根据分数线要求,明确自己的下一步规划。通过国家分数线和报考院校及专业分数线的考生要充分准备复试。通过国家分数线但未通过报考院校及专业分数线的考生可密切关注调剂。未通过国家分数线的考生要考虑求职或其他计划。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
【编辑:王戎飞】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
2023考研必看!近5年学硕考研国家线汇总
研考国家线是考研学子们进入复试的基本成绩要求,考生必须同时满足总分要求和单科要求,才算越过国家线的门槛,有机会开启研究生生涯的大门。小编对2018-2022年的学术硕士国家线进行了汇总整理,给2023学硕研考生一些参考。
学硕国家线涵盖13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下面来一一了解: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不含体育学)
文学
历史学
理学
工学(不含工学照顾专业)
农学
医学(不含中医照顾类专业)
军事学
管理学
艺术学
体育学
工学照顾专业
力学[0801]、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水利工程[0815]、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核科学与技术[0827]、农业工程[0828]
中医类照顾专业
中医学[1005]、中西医结合[1006]
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
好了,关于2023考研初试国家线(202 0考研国家线)和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用户评论
别伤我i
这几年考研国家线的波动确实挺大的啊,感觉今年比去年往上升了一点?我的专业分数还差一点儿,还是要好好努力争取来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看到这个国家线,我真是有些心灰意冷,今年成绩没达标又得重新拼一次,哎~希望别像2020年一样跌幅太大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素衣青丝
2020考研国家线的波动给我的启发是,要随时关注考试动态和分数趋势,不要盲目乐观或悲观。多查些资料,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最重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终于看到了2023年的考研初试国家线啦!我的专业分数刚好满足国家准入条件,太开心了!希望最终的录取成绩也能顺顺利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嫣婉语
今年国家线的变化还挺大啊,尤其是我专业的分数线比去年更难过了好几个点。我现在还在决定是否继续备考的问题上纠结中,感觉难度加大了一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其实每个年级的考研状态都在不断变动,2023年的国家线也是随着政策和考生数量的变化而波动。我们应该保持理性看待,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再制定复习计划。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我觉得对这个2023年的考研初试国家线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实力派获胜!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体系和应试能力才能突破门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我今年考研的专业,国家线的变化让我感觉越来越难了。是不是大家都觉得考试难度提高了一级啊?希望接下来可以好好复习冲刺,争取上岸。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2023年考研初试国家线公布后,很多考生开始焦虑了,但我们需要保持信心和积极心态,全力以赴,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这份2023考研初试国家线能给我带来更多参考的方向,了解不同专业的分数情况。我打算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调整复习计划,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看到数据后我有点紧张,我的专业好像比去年要难不少,而且去年国家的变化幅度挺大,2023年会不会又上升呢?压力真的很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国家线公布了,看来今年考研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啊。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继续努力,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对2023年的考研初试国家线我感觉并不意外,毕竟每年都会有起伏。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过去数据中学习经验教训,做好今年的备考计划。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看到这份数据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考研的难度之大啊! 必须要更加刻苦努力才能达到目标分数了。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来,最终取得成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2023年考研初试国家线公布,各专业的分数线也随之浮动,这让我感受到了这次考试的激烈竞争。我们应该从这份数据中汲取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应试能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龙吟凤
我最近一直比较关注今年的考研信息,国家线的数据公布确实对我很有帮助,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各专业的录取分数要求。 我决定根据自身的优势科目做好复习规划,争取在今后的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对于2023年考研初试国家线的变化,我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每年的考试都不一样。 我们应该更加专注于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不要被分数线左右情绪。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荒野情趣
我是一个正在备考2023年考研的小夥伴,看到国家线的排名我也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学习节奏。 我将会继续保持学习自律,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