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

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中国退步明显的5个211大学

全国共有116所大学被纳入“211工程”,除去39所985院校,纯211大学有77所。其中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是A+学科)、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延边大学、青海大学、西藏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辽宁大学目前已经掉出软科全国排行榜前100强。

今天,来聊一聊退步比较明显的5所211大学。

1. 西北大学

曾经辉煌

20世纪80年代位列全国综合性高校第7名,与北京师范大学齐名,培养了大批文化、经济领域人才,考古学、地质学等学科全国顶尖。

软科排名从1987年全国综合性高校第7名跌至2024年的第67名,退步显著。

退步原因

1、经费问题:西北大学面临显著的经费不足问题。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西北大学的教育经费明显落后。例如,广东省属大学中,经费预算最多的深圳大学达到了72.46亿元,而西北大学仅有13.84亿元,不到前者的一半。这种资金短缺限制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投入。

2、政策影响:1958年,西北大学从部属高校变为省属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资源获取能力。随后,虽然西北大学在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并在2009年成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但其发展仍受到地方财政的制约。同时,21世纪初未参与高校合并潮(如川大、吉大),导致综合实力停滞。

3、学科依赖传统:文科和地质学等传统学科强势,但新兴工科(如AI、大数据)和交叉学科发展滞后,难以适应国家理工科优先战略。

录取分数(浙江2024)

西北大学 文物保护技术 636分 21182

西北大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621分 32656

捡漏王牌专业考古学(全国顶尖,与遥感结合潜力大) 地质学(资源勘探领域仍有垄断性优势) 经济学(传统文科基础扎实)。

2. 东华大学

曾经辉煌

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全球前三,号称纺织届的哈佛,1990年工科排名全国第22,曾深度参与航天材料研发(如北斗卫星天线)。 2023年,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首次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体系,位列世界第一。

未进入2025年纯211高校前10名,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双一流”学科,显示局部竞争力。

退步原因1、行业衰退:纺织业萎缩导致学科边缘化,学校传统优势学科吸引力下降,纺织部撤销,纺织业成为低技术,悦叔记得,以前它还叫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时候,考分不比同济的差,那时上海大学还是最差的大专(只能走读,这是老上海看不起上大的历史原因),后来工大科大合并,成为上海亲儿子蒸蒸日上,而纺织却江河日下。

2、改名影响:东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后来,学校合并了国内9所大学的纺织学科,1960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8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

但这次略显仓促的改名并没有真正给学校带来优势,反而因为王牌纺织专业被覆盖,在宣传时失去了最具竞争力的特色,学校的知名度从此一落千丈,连当时的校内师生都不是很认可这个新名字,甚至有家长当民办理解了。

最低录取分数(浙江2024)

东华大学 服装设计与工程 637 分20061

东华大学 环境工程(双学士学位) 641 分17756

捡漏王牌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 全国排名顶尖,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设计学获B+,依托上海时尚产业资源,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

纺织类(含纺织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为A+学科(全国第一),但常被误认为“传统夕阳产业”,实际已转型为高科技领域(如宇航服材料研发)。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曾经的辉煌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国前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A+学科,长期为中石油、中海油输送技术骨干。

退步原因

1、行业收缩:石油需求下降,传统学科热度降低,石油工业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石油大学的历史使命也随之改变。这导致学校需要适应新的行业需求和学术前沿,而这一转变过程中,学校可能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和教学方向。

2、地理劣势:原在东营(现青岛),以前远离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不足; 2010年后北京校区独立,削弱科研资源整合能力。

3、石油行业的疏离:有说法认为,中国石油大学与“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联系减弱,这些公司可能减少了对学校的支持和合作。这可能是因为行业内部的改革需要,但这也意味着学校失去了重要的实践和就业平台。

录取分数(浙江2024)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英语 639分 18919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物理学 624分 30053

捡漏王牌专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全国前三,国企就业稳定性强)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A+学科,页岩气开发潜力大)

4. 合肥工业大学

曾经的辉煌

1960年入选全国32所重点大学,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学科行业认可度高,被誉为“汽车工业黄埔军校”。

退步原因

1、211工程“上车太晚”:合工大原本是1960年全国重点大学,但1990年代国家搞“211工程”时,机械部直属高校名额有限,合工大没挤进去,直到2005年才补录进211名单。这时候其他高校已经靠政策红利发展了一轮,合工大错过了资源分配的“快车道”。

2、经费常年“不够花”:虽然现在每年预算涨到40多亿,但和东部沿海的同级别高校比还是差一截,比如浙江工业大学的经费都比它高。钱少导致科研设备、实验室建设跟不上,连个独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没有。

3、高端人才流失严重:最近几年,合工大被挖走了至少7个院长级的大牛,包括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比如电气学院的何怡刚去了武汉大学,土木学院的任伟新跳槽到深圳大学。校方解释说是“考核不合格”,但更多人觉得是待遇差、科研平台弱,留不住人。虽然合工大培养了很多工业界大佬(比如奇瑞尹同跃、宁德时代黄世霖),但校友资源没转化成对学校的直接支持,直到最近才有校友捐了1亿,杯水车薪。

4、地理位置“先天不足”:虽然合肥近年发展快,但比起北上广深甚至杭州、南京,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还是弱。比如深圳大学能开出高薪挖人,合工大只能干瞪眼。

5、省内资源“被中科大全吸走”:安徽的高教资源大头都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工大和安徽大学分到的支持少,比如安徽砸30亿搞高峰学科,合工大只分到一个,中科大拿了11个。

6、学科发展“偏科”: 合工大最牛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是A类,但王牌工科(比如机械、车辆工程)只有B+,无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而曾经的“机械四小龙”兄弟院校(如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早就靠国家重点实验室起飞了。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多年没拿过,科研成果集中在“小项目”,缺乏突破性的大成果。

录取分数(浙江2024)

合肥工业大学 会计学 631分 24342

合肥工业大学 建筑学 623分 31155

捡漏王牌专业

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

车辆工程:(“汽车工业黄埔军校”,转型新能源车研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认可度高,智能制造方向潜力大)

5. 长安大学

曾经的辉煌

前身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全国前五,道路桥梁学科垄断行业话语权,毕业生主导国内重大基建项目。

退步原因

1、三校合并“得不偿失”:长安大学由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地质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而来。合并后不仅没形成合力,反而稀释了原本的交通特色,资源整合困难,学科发展分散,甚至被调侃“合并后实力反而被拉低”。合并后的学校文化差异大,管理方式难以统一,导致内部矛盾多、效率低。比如,部分学科重复建设,资源分配不均,优势学科反而得不到足够支持。

2、王牌专业“过气:长安大学的王牌专业是道路桥梁、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但这些行业如今已非热门。毕业生虽然容易就业,但工作环境艰苦(比如去山里修路),年轻人普遍不愿吃苦,导致专业吸引力下降。

3、学科评估“没亮点”: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长安大学连一个A类学科都没有,传统优势学科如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仅获B+,连西安理工、西安建大等省属高校都比不过。4、校名“背锅”,名字像“野鸡大学”:长安大学的名字缺乏辨识度,常被误认为民办或专科院校,甚至有人以为“长安”是汽车品牌。相比之下,合并前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更突出特色,改名后反而丢了招牌。同时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长安大学一半生源来自陕西省内,导致全国知名度低,外省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缺乏了解。4、科研“小打小闹”:学术研究缺乏突破性成果,国家三大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等)多年未获,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虽然有每年40多亿的经费,但成果转化率不高

5、地理位置“尴尬”,“内卷”严重:陕西高教资源集中在西安,但顶尖资源被西交大、西工大等985/211吸走,长安大学只能分到“残羹剩饭”。比如,省内学科建设资金多流向头部高校,长安大学难以获得足够支持。

录取分数(浙江2024)

长安大学 经济学类 631分 24557

长安大学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600 分53846

捡漏王牌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全国前五,智能交通方向转型中)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行业垄断地位,央企定向招聘)

5所211大学跌出全国100强,5所211强势闯进40强,到底什么原因?

今年春天,全国各个大学排行榜都在发布内容,各种前十名的大学就不说了,跑不了985顶尖高校,无非就是“清北浙交复”或“北清浙复交”。

我发现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个是有5所过去很强势的211大学跌出了全国100强,而以前很普通的5所211高校却闯进了全国40强,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跌出全国100强的5所211大学。

根据软科版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以下5所211大学跌出了全国100强。

1.太原理工大学

2.河北工业大学

3.东北林业大学

4.辽宁大学

5.大连海事大学

第一所:太原理工大学为什么退步了?

1.郑强在太原理工大学任职的时候,将学校的名气拉上去了,也拉来了不少钱和人才,郑强曾说过:太原理工大学可以与清华北大媲美!

太原理工大学为什么这几年衰落了?因为山西没钱了,学费和科研经费跟其他211大学没法比,再加上地理位置不好,招不来好的生源,留不住优秀毕业生。

2.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科优势,也主要集中于工科领域,优质学科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热门学科不多。

3.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103。随着山西煤炭行业的逐渐没落,太原理工大学发展受影响,传统学科科研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开始凋零,这也是太原理工这些年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第二所:河北工业大学为什么退步了?

1.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的一块“飞地”,它位于天津市。

虽然河北工大位列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又是河北省唯一的211,但处境还是太尴尬了,属于河北省,却又坐落于天津市,典型的“两边不讨好”。

2.在尴尬的处境下,河北工业大学发展十分缓慢,如今更已跌出全国总榜100强,只排在第109名,被深圳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双非高校甩在后面。

3.河工大在政策和资源方面得到的扶持同样有限,而且在全国的存在感都很低。

第三所:东北林业大学为什么退步了?

1.东北林业大学,全国排名112。这是教育部直属的211高校,每年的经费还是相当可观,但受到地理位置影响,自身发展也明显受限。

2.这些年人才流失严重,导致学校的科研成果不如其他211高校,加上学校优势都集中在林学、森林工程、园林、农林经济管理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对高分学生吸引力,有限导致生源质量不高。

3.该校是专业性极强而非综合类的大学,作为强势专业的林业正在没落,这一问题也是东北林业大学所苦恼的问题。

第四所:辽宁大学为什么退步了?

1.辽宁大学全国排名131,作为综合性高校,辽宁大学综合实力理论上应该更强,但整体的排名却在不断下滑。

2.如今文科专业不受待见,而辽宁大学主要优势都集中在文科领域,特别是工商管理、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和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

3.辽宁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不足20亿,极大的限制学校发展。

第五所:大连海事大学为什么退步了?

1.大连海事大学,全国排名113。这是我国交通运输部直属高校,也是我国海洋运输里面的特色名校。由于学科发展相对单一,整体实力并不强。

2.学校的主要优势都集中在交通运输(海洋运输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造船与管理方向)、法学(国际贸易法方向)等,相对来说学科体系小众。

3.大连海事大学更偏向于应用型,而并非是研究型,这一点对学生的就业有利,但是对于学校的科研以及学科体系评估等就很不利。

以上5所大学算不算“末流211”,只能说:算!

二,闯进全国40强的5所211大学。

以下5所211大学强势闯入全国40强,分别是:

1.北京科技大学

2.上海财经大学

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南京理工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

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一所:北京科技大学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1.北京科技大学,全国排名35。这是纯211高校在2025年度里面取得的最好名次,已经超越东北大学、兰州大学等实力派的985高校。

2.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若干年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清华北大钢老三。此处的钢老三指的就是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也有昔日海淀区学院路八大院之首的称谓。

从钢老三的称谓里,也可以窥见该校的办学特色。矿业、冶金、材料等是其优势学科。

3.北京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多次获得A+,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又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名单,这些都是实力的象征。

第二所:上海财经大学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1.上海财经大学,全国参考排名35。这是软科单独列出的财经类高校排行榜,认为上海财经大学在人才培养、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都达到全国前列。

2.张雪峰说,这些年上海财经大学进步最大,堪称上海市的“最牛211”,也是唯一一所进入全市第5名的211大学。

它是我国最好的财经类大学之一,是两财一贸的成员,也入选了国家985平台。

3.学校试点双学位专业,将经管类专业和科技结合,比如金融学+大数据技术,使得上海财经大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第三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国排名36。南航是工信部直属高校,主要优势在于航空和航天领域,特别是在无人机研发领域处于全国领先。

2.张雪峰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11、双一流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其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为A-。因此可以判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不错的理工类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好的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

3.该校除了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外,学校的机械、通信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实力都很强,优势学科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比肩985。

第四所:南京理工大学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1.该校科研成果极为丰富,而且转化率极高,特别是在武器系统研发、激光武器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多次获得国防类奖项。

2.南京理工大学也是个211高校,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大学,属于部属高校。

3.学校有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

第五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什么进步这么快?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国排名40。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都集中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三大领域。

2.张雪峰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厉害在哪儿?看看每年的就业就知道了,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其中进入华为公司的就有三位数,西电被公认为211大学里面的“小清华”。

3.按照综合实力排名来看,特色类高校在排名方面并不占据优势,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却是例外,学校这些年的机械、自动化、材料等学科发展都极为迅猛。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

辽宁退步严重的211大学,排名不断下滑,令人唏嘘!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充足的经济资源是高校事业发展的根基,若缺乏资金支持,高校在高端人才引进、先进教学科研设备购置等关键环节将面临重重困难。

从我国高校当前的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国家部属高校凭借其特殊的资源配置优势,在发展进程中受地理位置因素的制约较小。即便地处东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部属高校依然能够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从而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

相较于部属高校,地域经济对全国省属高校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南方地区,凭借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省属高校获取了充沛资源,整体发展迅速,在各类高校排名中持续攀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西北、东北地区的省属高校发展举步维艰。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以及第三方机构的排名中,这些高校不仅难以实现突破,甚至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在计划经济时期,辽宁曾荣膺我国经济第一强省,战略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受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辽宁近年来人口外流现象较为突出,经济增长步伐逐渐放缓。

经济发展态势的变化,也在高等教育领域产生连锁反应,深刻影响着辽宁高校的发展进程。省内两所985高校的发展势头趋于平稳,缺乏突破性进展;而原本作为省属中坚力量的211高校,在全国高校排名竞争中逐渐势微,均跌出全国百强之列。

辽宁退步严重的211大学

依据软科最新公布的202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数据,辽宁大学在全国高校序列中仅列第131位。聚焦辽宁省内高校排名情况,2025年辽宁大学也仅能位居第7,被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省内高校超越。

回溯过往,在2020年软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辽宁大学还处于全国第119名的位置,到2025年却下滑至131名,短短六年时间排名下降了12位。这样的排名滑落幅度,在全国211高校群体中都实属少见。

在东北地区的6所纯211高校中,东北师范大学是其中唯一实现排名上升的院校。延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以及东北林业大学的排名表现较为平稳,尽管这些高校在各类榜单中均处于百名之外,但并未出现显著下滑。

而不同机构的排名存在一定差异:2025年校友会版高校排行榜显示,辽宁大学位列全国第99名;同年的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辽宁大学则位居全国第117名。

综合分析软科、校友会及ABC中国大学这三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排行榜数据,辽宁大学的综合排名大致处于全国第100名至130名区间。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排名仅基于高校综合主榜,尚未纳入财经、医学等特色学科领域的专项排名体系。

尽管这些民间机构发布的排行榜并非官方权威认定,也难以全面涵盖高校的科研实力、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核心要素,但从三份榜单的一致性趋势来看,辽宁大学排名下滑的态势仍较为明显。

通过对不同机构高校评价指标,尤其是软科评价体系的深入剖析,我认为辽宁大学排名下滑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关键层面。其一,学校面临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发展动能不足。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25年辽宁大学的经费预算仅为13.7亿元,在全国211高校中排名倒数前十。如此有限的资金规模,使得学校在科研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教学设施升级改造等方面举步维艰,难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也直接导致其在多轮学科评估中成绩欠佳。

此外,受制于辽宁省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省内高校数量众多,教育资源分散,即便作为211高校,辽宁大学也难以获取足够的资源倾斜。值得注意的是,该校目前的经费预算甚至不及南方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这无疑加剧了其发展困境。

辽宁大学排名下滑的另一核心因素在于其学科结构过度偏重人文社科领域。该校由沈阳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整合组建,这种办学渊源使得学校学科布局长期以人文社科为主导,新闻学、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语言文学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文科专业占据学科体系的核心位置,而理工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则相对滞后。

当前,国家将理工类学科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大量科研项目与资金资源向理工类高校倾斜,在此背景下,以文科见长的辽宁大学在科研资源获取、成果产出方面面临天然劣势,进而影响其在各类排名中的表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缺乏优质理工类专业支撑,不仅导致学校整体就业率承压,在高考招生环节,也因理工类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强劲吸引力,致使辽宁大学的生源质量呈现下滑态势。

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生源质量优势大家非常重视的指标,非常具有含金量,所以在第三方机构排行榜里面都有较大比重。这方面辽宁大学也明显吃亏。

辽宁大学需要重新出发

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警示名单中,辽宁大学位列其中,这一情况曾引发外界对其是否会被降级的担忧。不过,经过不懈努力,该校最终成功通过教育部验收,这一结果充分展现了其潜在的发展实力。

若辽宁大学能够延续保住“双一流”建设资格时的拼搏劲头,系统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与转型路径,依然有望重铸昔日辉煌。在此过程中,破解经费难题是关键所在。学校可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广泛动员校友捐赠、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逐步将年度经费预算提升至20亿元以上,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优渥的待遇保障,并确保教学科研设备的充足供应 。

此外,辽宁大学亟需优化调整学科布局。鉴于当下文科专业热度下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学校应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推出“法学+经济学”双学位项目,培养兼具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学校需将理工类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重点,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契机,通过整合资源、加大投入等方式,全面提升理工类学科的建设水平与竞争力。

总体而言,辽宁大学若要扭转发展困局,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因为排名下滑的问题无法仅靠单一举措解决。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优化生源质量同样刻不容缓。从招生情况来看,辽宁大学目前在全国的录取分数线集中在550分至580分区间,处于相对低位。

对于2025年高考成绩处于中等分数段的考生而言,这所实力被低估、社会存在感较弱的211高校,值得纳入重点报考考虑范围。

关于东北林业大学被取消211 东北林业大学会被取消双一流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用户评论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太惋惜了!东北林业大学一直都是个很好的专业学校,尤其在森林学和环境科学方面名气很大。取消211资格确实让人意外,不知道校领导下一步会怎么做来振作学校!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我觉得这有点突然啊,听说东北林业大学的老师水平很高,学生就业也还不错啊。这么好的学校怎么会被取消211?难道是国家政策调整吗?有点不懂这个意思。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对东北林业大学来说确实是件坏事,211资格能带有很多资源和优势,取消后肯定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实力。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希望东北林业大学能继续办出自己特色!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其实我本科毕业没几年,对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双一流还是抱有期待的,觉得老师水平不错,专业也有一定的实干能力,希望以后能够再提升一个层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说实话,这个消息对我来说影响不算大,因为我是个985工程出身的小可爱,对211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追求。不过东北林业大学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希望能继续发展下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级床震

取消211资格会不会影响到其他高校?感觉很多高校都在努力争取更高的指标,这竞争压力是不是会越来越大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东北林业大学取消211资格是个好消息吗?我觉得不太一样,毕竟这是一个专业学校,双一流的目标或许并不切实可行。要做好自身特色和优势,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口酒肆

之前一直在考虑去读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的森林学专业还是挺有吸引力的,没想到211资格被取消了。这确实是一个影响重大事件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我觉得这个消息传递了一个信号,高校要多关注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才能获得认可。不能只盯着指标评级,要回归本真。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望的后半生

东北林业大学取消211资格会不会给其他类似学科专业的高校带来压力?会不会变成一个寒蝉效应?这需要我们好好观察一下后续发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关风月

这个消息说出去以后很多人都不理解,感觉东北林业大学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尤其在行业里深耕多年积累了经验和优势。取消211资格可能还是有其他原因。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我觉得每个高校的定位不一样,不一定要走双一流路线。要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东北林业大学本身就有自己的特色,未来的前途还是很广阔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我一直觉得211只是一个名头而已,最重要的还是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自身的科研实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对这个消息我理解有些人的失望情绪,毕竟东北林业大学确实是一所历史悠久、实力显著的高校。希望校领导能拿出具体方案应对挑战,带领学校步入新时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3886.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