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

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

大家好,关于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2025我国“师范类”大学最新排名:华师第4,山师12,苏师第20!

2025年《ABC师范类大学排名》发布,揭示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最新格局。榜单以办学层次、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等12项指标为核心,全面衡量高校实力。排名显示,传统强校保持优势的同时,地方师范院校也在创新中突围,反映出教师教育的深刻变革。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高地,跨学科推动新提升

作为中部地区领先的师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以全国第63位排名稳居第四位。它在学科专业方面不断突破,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学校推出“师范生数字素养成长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动态评估学生,从微课到实习全过程监控。毕业生在中部六省的就业率超过九成,“信息化教学能力”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师范院校第一。

科研转化也成为重点。其“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验室”,开发的“课堂行为智能分析系统”,已在全国23个乡村学校部署,助老师精准识别学生学习障碍,干预效果提升45%。

这些实践不仅增强了“社会服务”指标,也逐步引领师范院校向未来教育模式转型。

山东师范大学:区域标杆,深耕社会贡献

山东师范大学排名第12,是山东省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撑。其核心优势在于“社会服务”和“教学质量”深度融合。学校设立“乡村教师振兴工作站”,在临沂、菏泽等地建立12个分站,已培训乡村教师超万人次。

开发的《乡村学校跨学科教学指南》,被纳入国家“国培计划”,持续推动基础教育发展。这让“社会声誉”指标明显增长。

此外,学科跨界也助其跃升。历史学专业携手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园,创办“数字人文”课程,开发的“山东红色文化VR体验系统”在多所中小学使用,“红色教育”参与度提升了60%。

这种“文科+科技”的创新实践,极大丰富了师范专业的内涵,也使其专业得分显著提高。

江苏师范大学:苏北突围,产教融合显成效

排名第20的江苏师范大学虽在全国排位偏后,但在产教融合方面表现亮眼。学校借助徐州淮海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多家企业合作办产业学院,实现“产教结合”。三年内,为基层学校输送教师超过800人,“入岗即入编”,中小学艺体课程全面提升。

此外,学校推出“教育+”模式,与徐工集团合作开展“智能制造教育”微专业。毕业生不仅具备授课技能,还能指导职业技能培训。

在“中学生工程素养夏令营”项目中,已覆盖全苏北地区30多个县市,培养出大量符合产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成果带动了“杰出校友”指标的提升,成为地方教师培养的“加油站”。

除上述三校外,其他院校也在不同领域发力。北京师范大学以“未来教育设计”为核心,研发的认知训练系统入选北京海淀区中小学课后服务。

曲阜师范开发的“论语智慧”课程成为全国班主任培训的必备内容。浙江师范院校携手非洲国家,输出本土化教材,展现中国师范的国际影响力。西北师范专注西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制的“沙盘游戏标准化流程”已惠及超过5万人。

评价体系调整,无疑带动了师范院校由“培养教师”向“育人未来”转型。社会服务、实践能力的重要性逐步超越传统科研论文。

这也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敢于探索,比如“跨境双师课堂”、“乡村线上党课培训”、与企业共同打造教师微专业等,都是职教改革的缩影。

同时,国际合作也在升级。东北师范与俄方共建“中俄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福建师范推行“中菲数学教师互派”计划。这些都表现出中国师范教育从“单向输出”到“互利共赢”的转变,彰显出中国“教师外交”的新趋势。

从榜单看,传统名校持续领跑,但地方院校也在逐步追赶。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教育创新的越发深化。华中、山东、江苏院校的亮眼表现,说明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区域特色、校企合作、信息化技术正成为“加分项”。

未来,师范院校还需应对“优秀师资集聚难”“学科交叉融合不足”等挑战。只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开拓国际合作、强化实践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育才为国”的使命。

这一份排名,是对中国师范教育近年来努力的认可,也是引领未来教师职业不断升级的行动指南。

中国顶尖20所师范大学深度解析:学科实力、区域优势(2025)

中国师范教育历经百年积淀,形成了\\”部属龙头引领、省属重点支撑、地方院校筑基\\”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本文结合2025年最新学科评估数据、区域教育布局及就业市场特征,为您全面解读国内实力最强的20所师范院校,助力考生精准规划学业路径。

一、第一梯队:教育部直属六大名校(985/211工程)

1. 北京师范大学(985/双一流A类)

学科高地: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连续三轮学科评估斩获A+,地理学、生态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24年牵头\\”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大专项,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在儿童脑智发育领域达国际顶尖水平。

政策利好:珠海校区承担公费师范生培养,2024年四川文科录取线620分,数学\\”励耘班\\”毕业生起薪可达25万元。

创新突破:打造\\”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2025年成立教育神经科学交叉研究院,推动AI与教育深度融合。

2. 华东师范大学(985/双一流A类)

交叉优势:教育学、地理学A+学科领衔,软件工程全国前三,脑功能基因组学实验室在自闭症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视野:与纽约大学共建上海纽约大学,海外研究中心达6个,2024年国际学生占比18%。

就业风向标:长三角重点中学教师录用率超40%,2024届毕业生平均年薪14.6万元,稳居师范类高校前列。

3. 华中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文科重镇:政治学A、中国语言文学A-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院。2024年获批\\”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引领长江流域文明研究。

区域辐射:作为华中基础教育\\”黄埔军校\\”,湖北省内教师招聘录用率35%,公费师范生入编率达92%。

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建成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研发的智能教育平台服务全国5000余所中小学。

4. 东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学科精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A+学科领跑,6个A类学科数量居师范院校第二,2024年新增1个A+学科。

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

东北振兴:为东三省输送70%重点中学教师,黑龙江省教师录用率42%,成为区域教育基石。

生态科研:植被生态实验室承担\\”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监测\\”项目,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5. 陕西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西部标杆:中国语言文学A-、历史学B+学科支撑,作为西北唯一部属师范院校,2024年公费师范生赴新疆、甘肃定向就业占比65%。

文化传承:成立\\”丝绸之路研究院\\”,出版《长安学术丛书》,深耕西部文化研究。

发展挑战:第五轮学科评估未新增A类学科,地理区位对高端人才引进存在一定影响。

6. 西南大学(211/双一流)

综合优势:教育学A-、心理学B+学科领衔,由原西南师大与西南农大合并,蚕学学科全国第一,家蚕基因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双城联动:作为成渝地区教师培养重镇,重庆教师招聘录用率38%,师范专业保持鲜明优势。

二、第二梯队:省属重点师范院校(含双一流)

7. 南京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学科跃升:教育学A、美术学A-学科亮眼,第五轮评估新增2个B+学科,2024年软科排名超越多所部属院校。

长三角优势:江苏省重点中学教师录用率45%,毕业生平均年薪13.8万元,区域认可度极高。

科研创新:虚拟地理环境实验室研发\\”数字孪生长江\\”系统,获科技部专项支持。

8. 华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湾区龙头:心理学A-学科领军,与腾讯共建智能教育实验室,AI教学系统覆盖广东80%中小学。

就业辐射:珠三角教师录用率35%,2024年新增1个A类学科,多校区协同发展待加强。

9. 湖南师范大学(211/双一流)

人文底蕴:外国语言文学B+学科突出,培养沈从文等文化名人,2024年省内教师录用率32%,但超半数毕业生流向珠三角。

发展瓶颈:理工科发展滞后,科研经费约为华南师大60%,学科突破需加力。

10. 首都师范大学(双一流)

首都资源:教育学A-、世界史B+学科加持,北京基础教育领域校长占有率30%,获市级财政专项支持建设\\”未来教育中心\\”。

本地优势:北京生源占比55%,本地就业优势显著,成为首都教育人才储备库。

11. 浙江师范大学(省重点)

浙江崛起:教育学B+、数学B学科支撑,2024年杭州校区启用,弥补区位短板,省内中小学教师占有率35%。

乡村振兴:承担浙江\\”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2024年输送500名农村教师,服务期延长至8年。

12. 福建师范大学(省重点)

特色学科:音乐与舞蹈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3个A-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24年实现A类学科零突破。

对台优势:作为对台教育交流基地,2024年招收台湾籍学生120人,闽台文化研究独具特色。

性价比之选:录取线较部属院校低20-30分,东南沿海就业认可度高,平均年薪12.5万元。

三、第三梯队:地方强校与特色院校

13. 山东师范大学(省重点)

齐鲁根基:马克思主义理论A-、教育学B+学科领先,2024年入选山东\\”冲一流\\”高校,省内教师录用率30%。

黄河战略: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

14. 江西师范大学(省重点)

红色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B+学科支撑,承担江西\\”红色基因传承\\”研究,35%毕业生投身基础教育,20%考取公务员。

发展短板:暂无A类学科,理工科科研经费仅为山东师大50%,需优化学科布局。

15. 安徽师范大学(省重点)

皖江文化:中国语言文学B学科领衔,出版《皖江文化研究丛书》,省内教师录用率28%,但60%毕业生流向长三角。

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

就业挑战:2024年就业率89%,部分专业存在结构性失业,需加强产教融合。

16. 西北师范大学(省重点)

西部坚守:教育学B学科支撑,甘肃省教师占有率40%,承担\\”乡村振兴重点县教师定向培养\\”,服务期长达10年。

现实困境:科研经费仅为陕西师大1/3,高端人才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17. 上海师范大学(市重点)

都市资源:教育学B+、心理学B学科优势,上海市属唯一师范院校,本地就业占比75%,平均年薪13.2万元。

竞争压力:与华东师大同城竞争,暂无A类学科,需强化特色发展。

18. 河南师范大学(省重点)

中原崛起:物理学、化学B学科领先,省内教师录用率35%,2024年获批\\”黄河流域协同创新中心\\”。

就业现状:毕业生超万人,优质岗位竞争激烈,2024年考研率达38%,深造需求旺盛。

19. 天津师范大学(市重点)

京津冀协同:政治学B、教育学B-学科支撑,与北师大共建\\”京津冀教师教育中心\\”,天津教师占有率30%。

发展瓶颈:科研经费仅为首都师大40%,学科建设需突破地域限制。

20. 广西师范大学(省重点)

东盟窗口:教育学B学科领衔,成立\\”中国-东盟教师教育学院\\”,2024年招收东南亚留学生200人,区域辐射作用显著。

客观局限:国家级科研项目数量较少,科研实力有待提升。

四、师范教育四大发展趋势

1. 学科交叉融合加速

头部院校如北师大、华东师大布局脑科学、AI教育等新兴领域,地方院校通过音体美等特色学科错位竞争,打破传统师范边界。

2. 区域竞争差异化

长三角(南京师大)、珠三角(华南师大)凭借经济优势集聚优质资源;中西部院校(陕师大、西北师大)通过定向培养政策巩固区域教育主导地位。

3. 就业市场两极分化

一线城市教师岗位竞争激烈(如杭州热门岗位报录比超100:1),而偏远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人才;非师范专业(如计算机、法学)就业率反超传统师范类。

4. 政策驱动转型发展

\\”优师计划\\”扩大中西部定向招生,地方院校探索\\”新师范\\”模式,如湖南第一师范提出\\”师范为基、工科赋能\\”发展战略。

五、2025年报考指南

高分考生(超一本线100+):首选部属六校,北师大、华东师大的学科实力与全国就业认可度无出其右。

中分考生(超一本线50-80分):关注省属重点院校,福建师大(学科性价比高)、浙江师大(区域发展潜力大)是优选。

低分段考生(一本线附近):把握地方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政策,如黄冈师范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毕业即就业。

跨考与深造:师范院校普遍开放辅修/双学位,理工科学生可通过\\”学科教学\\”硕士转向教育领域,拓宽职业路径。

从\\”师范教育大省\\”迈向\\”师范教育强省\\”,中国师范院校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型。建议考生结合职业规划、学科兴趣及区域发展趋势理性选择——无论是扎根基础教育一线,还是投身教育科技前沿,都能在师范教育的多元格局中找到成长沃土。

2025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华南师大第七,江西师大十四

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作为我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发源地,北师大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实力强劲,教学成果丰硕,在全国师范类高校排名第一,毫无争议。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TOP10和评分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TOP10和评分 (软科)

  • 前十中:福建师大和浙江师大为双非
  • 北师大543.8分,师范类第1,国内大学第19
  • 华东师大460.1分,师范第2,国内30
  • 东北师大368.8分,师范第3,国内56
  • 华南师大295.9分,全国师范类第7,国内80,在广东省高校中第6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11-20名和评分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第11-20名和评分 (软科)

  • 首都师大:双一流高校,排名11,全国99
  • 江西师大:师范类排名14,全国排名121,江西最好的师范类院校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21-30名和评分

2025年全国师范类高校第21-30名和评分 (软科)

数据说明:软科2025(此为公办师范类院校排名,榜单共计157所学校。仅供参考!)

OK,关于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和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户评论


执笔画眉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 终于有人放出了这份高校排名。我从小就梦想着去最好的师范大学读书,看看里面哪所学校比较符合我的预期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说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我觉得还是得看每个人的定位呀!有些人喜欢热闹的城市生活,有些人喜欢宁静的环境。而且,不同的专业也对应着不同的高校优势,你说对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傲苍穹

我之前就是读这些排名上没有多少的学校出来的,但是我现在在教育领域里混得还不错啊!我觉得还是实力最重要,排名只是参考依据而已。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我觉得这份榜单挺有意思的,让我了解了一些自己没听说过的大学,以后有机会去看看。不过不知道这个排名是怎么选定的,感觉有些部分不够客观?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这篇文章把我气坏了!居然把我最爱的那所学校排在了最后!肯定是在故意抬轿其他学校,谁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实力是远超其他的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我是老师,看了这个排名后真的感叹一声“社会变化真快”!很多以前被忽视的高校现在都发展得很好,这说明了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我儿子明年要填志愿,想让他去读师范大学,刚好看到这篇排行榜,可以参考一下了。但感觉还是得让孩子自己选择吧,毕竟未来的事业还得靠他努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很多优质的师范大学都是名不见经传的,以后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多加考虑。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希望能看到更多优秀的师范大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果,而不是仅仅关注排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柔腔

这个排名很有针对性,它不仅列出了中国最好的师范大学,还说明了每个院校的优势所在,方便学生们更加精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说实话,看了这篇排行榜后我感觉自己以前对中国教育的认识太片面了!很多优秀的师范大学以前一直被忽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娘子汉

我从小就喜欢语文课,梦想长大去当老师。 现在看到了这些好的师范大学,我的憧憬又更加强烈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自凉丶

我觉得这个排名很有参考价值,不过每个人的学习风格和兴趣都不同,还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再做决定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作为一名90后的学生,我非常认可这份排行榜的排名结果。 中国教育真的在不断发展进步!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虽然我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生,但是我认为好的教师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国最好的20所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必将带领国度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枫染墨

这份排名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这些优秀的师范院校能够继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人才!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我认为这份名单只是一个参考,最终的选择还是要取决于自己的情况和目标,而不是单纯地看排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3259.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