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法律四大名校 中国法学四大家,以及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五院四系9所院校,每所都有“杀手锏”——有的院校刑法学界称王,有的院校民商法全国顶尖,还有的院校毕业生垄断最高法院。你的梦想院校,优势到底在哪?一文揭秘!
在中国法学教育领域,\\”五院四系\\”是公认的顶尖法学院校的代名词。\\”五院\\”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系\\”则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的法学系。
这些院校不仅代表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法律精英。本文将从院校层次、办学历史、学科实力、就业去向、适合报考学生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解析。
\\”五院\\”均以法学为主干学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且多数为\\”双一流\\”高校。
-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简称法大)
- 层次: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
- 历史: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合并组建,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简称西政)
- 层次:重庆市属重点高校,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 历史:1950年成立,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法学界的黄埔军校\\”。
-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简称华政)
- 层次:上海市属重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 历史:1952年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院校法学系、政治系、社会系合并组建,地处上海,国际化程度高。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简称中南大)
- 层次: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法学与经济学科融合)。
- 历史:由1948年原中央中原局所建的中原大学发展而来。2000年由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财经与法学并重。
- 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简称西法大)
- 层次:陕西省属重点高校,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核心。
- 历史:1937年陕北公学发展而来,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政法类高校。
\\”四系\\”均隶属于国内顶尖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优势明显。
- 北京大学法学院
- 层次:中国顶尖综合性大学,\\”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 历史:1904年京师大学堂设立法律学科,是中国现代法学教育的发源地。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层次:教育部直属,\\”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法学学科评估长期全国第一。
- 历史:1950年成立,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
-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层次:教育部直属,\\”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由1928年成立的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发展而来,国际法学科全国领先。
- 吉林大学法学院
- 层次:教育部直属,\\”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高校。
- 历史:1948年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演变而来,理论法学实力雄厚。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法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 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暂未进入\\”双一流\\”,但法学实力仍属全国前列。
-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在国际法学界具有较高声誉,2025QS法学学科排名全球前100。
- 华东政法大学与多所国际知名法学院(如哈佛、牛津)有合作项目。
- 西南政法大学在东南亚法律研究领域有独特优势。
- 公务员/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法大、西政毕业生占比最高)。
- 律师事务所:红圈所(如金杜、中伦)偏好北大、人大、法大、华政毕业生。
- 企业法务:金融、互联网行业青睐中南大、人大、北大毕业生。
- 学术研究:武大、吉大理论法学强,培养较多高校教师。
- 中国政法大学:适合想进中央机关或顶级律所的学生,北京区位优势明显。
- 西南政法大学:适合希望在西南地区政法系统发展的考生,校友资源丰富。
- 华东政法大学:适合想去外资所或上海金融行业的学生,国际化课程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适合\\”法学+财经\\”复合型人才,企业法务需求大。
- 西北政法大学:适合计划在西北地区就业的考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适合目标顶尖律所、国际组织或学术研究的学生。
-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适合对理论法学、国际法感兴趣,或计划读博深造的考生。
- 顶尖层次(北大/人大/法大):高考全省前500名(理科)/前200名(文科),可关注法大实验班。
- 中坚层次(武大、西政、华政):一本线以上80-120分。
- 区域强校(吉大、西法大):一本线以上50-90分,性价比高。
- \\”法学+财经\\”复合特色(中南大):一本线以上60-90分。
- 北京、上海高校:法大、华政在本地录取线低于外地(如法大北京考生620分可录取,河南需650+)。
- 区域性高校:西政在重庆、西法大在陕西录取线比沿海省份低20-30分。
- 综合性大学:武大、吉大在本省招生比例高(如武大湖北考生占30%),本地分数线略低。
- 综合评价招生: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综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综评)针对本地考生降分10-20分。
- 专项计划:西南政法大学\\”卓越法治人才计划\\”(降分15分录取,定向西部就业)。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班\\”(需英语130+,单独划线)。
\\”五院四系\\”代表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水平,但各自特色鲜明:
- 追求国际视野:优先选择北大、人大。
- 醉心学术:优先选择武大、吉大。
- 瞄准政法系统或律所:\\”五院\\”中的法大、华政、西政更具优势。
- 区域就业导向:西政(川渝)、西法大(陕甘)性价比高。
无论选择哪所院校,\\”五院四系\\”的金字招牌都能为法律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分数、职业规划及院校特色,理性选择目标院校,并关注各校特殊招生政策以增加录取机会。
法学教育评论:五院四系以外,中国哪所法学院的实力最强?
@象牙山律师专注法律职业、法学教育和法律实务问题,长期专业交流分享,期待您关注收藏。
向deepseek提问:五院四系以外,中国哪所法学院的实力最强?综合学科评估、校友资源、学生生源、教育质量、保研水平进行分析。
Deepseek认为除五院四系以外,清华、上交,厦大、西交,湘潭、烟大等6所高校,在各自层次,分别代表着五院四系以外法学院校的最高水准。
认为,Deepseek的结论,正确率大概能够达到60%。往期文章中,对以上6所高校中的5所有过盘点(除烟台大学未盘点)。
其中,对于清华、厦大、湘潭法学院的结论与Deepseek一致,他们的确代表着各自层次法学院校的一流水平。但是对于上交、西交两所院校的法学院,的观点有所出入,认为他们优劣明显,仍然在不可忽视的短板。
以下为deepseek的观点和点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学科评估与学术实力
清华法学院虽未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A+梯队,但其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平台,发展迅速。首创“法律+科技”交叉学科,涉外律师培养基地与红圈所签约比例高达62%,国际化程度显著。2025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法学学科排名中,清华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6位。
校友资源与就业
校友广泛分布于国际律所、跨国企业和司法机关,尤其在涉外法律领域优势明显。
生源与保研
录取分数线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保研率超过60%,对英语能力(如六级均分580分)和科研竞赛要求严格。
点评:清华北大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天花板,清北有教育部授予的一流学科自定义权,清华法学进步神速。结论没毛病。
2.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学科建设与国际化
法学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获评A级,依托交大工科和商科优势,聚焦科技法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法方向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合作密切,创办国际期刊《中国比较法杂志》。
教育质量与实践
推行“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基地,本科生参与国际仲裁实务课程比例高。
保研与深造
本科生深造率接近60%,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在2024年软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点评:上交法学院保研率高,工程法学交叉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法学就业资源上并非主流,历史积淀仍需时间。结论不算完全正确。
3. 厦门大学法学院
学科特色与排名
国际法方向全国领先,2025年多份榜单进入前十。海洋法、国际经济法研究突出,拥有教育部涉外法治研究基地。
校友资源
校友在东南沿海司法系统和国际组织(如WTO、国际海洋法法庭)中影响力显著。
生源与培养
录取分数近年大幅提升,国际化课程占比高,与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密切。
点评:厦门大学法学院在国际经济法上为国内一流,法学实力不俗,厦门大学经济学比较强势,法学与经济在学科研究和就业上存在互相赋能的优势。结论正确。
4.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学科创新与平台建设
拥有国内唯一的法学与国际法双一级学科博士点,2025年泰晤士法学排名大陆第7。聚焦“一带一路”涉外法治,牵头成立“丝绸之路法学院联盟”(34所国际盟校)。
实践教学与就业
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建研究基地,本科生参与涉外法律实务项目比例高,就业率100%。
保研优势
本科生保研率接近60%,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全国排名第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点评:西交结论与上交基本类似。西交法学院保研率高,工程法学交叉有一定优势,但是在法学就业资源上并非主流,历史积淀仍需时间。结论不算完全正确。
5. 湘潭大学法学院
学科评估与科研能力
法学一级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在2017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3位校友入选,科研实力媲美985高校。
校友影响力
湖南省法律职业系统中湘大校友占比最大,基层司法系统就业优势显著。
保研与竞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均立项数全国第5,学生团队曾获“挑战杯”全国特等奖。
点评:往期有专门研究湘潭法学的文章。湘潭大学法学院实力比五院四系和优势985高校有很大差距,但是在湖南省湘潭大学法学院可以坐稳第一把交椅,实力超过同省的985大学,属于法学教育地头蛇,不容小觑。结论正确。
6. 烟台大学法学院
学科历史与师资
由北京大学法律系援建,民商法学科实力强劲。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在同类院校中排名第138。
实践导向培养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北大、中国政法大学合作紧密,毕业生在山东司法系统占比超30%。
综合评价
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凭借顶尖平台和国际化资源,综合实力最强,尤其在涉外法律和交叉学科领域优势显著。
厦门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在特色学科(国际法、一带一路法治)和就业质量上表现突出。
湘潭大学和烟台大学虽非985/211,但学科积淀深厚,区域影响力和性价比极高,适合追求务实发展的学生。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职业规划(如涉外法律、基层司法或学术研究)和地域偏好,综合参考学科排名与就业数据,选择适配院校。
点评:烟台大学与湘潭大学法学比较来看,烟大在山东的实力还有差距。烟大法学在省内还不错,但是显著弱于同省的巨无霸985山东大学,显然是分数和院校层次比较适配的水平,而不是超值的水平。结论不算完全正确。
用户评论
凉月流沐@
中国法学真是很厉害!四大名校真的厉害啊,感觉去那边读书特别有保障!中国法学四大家的作品我也看过不少,写的都太牛了!现在想考研读一些他们的经典著作。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人大、清华学法律的人,待遇应该不错吧? 不过我比较怀疑他们毕业后能吃得惯现实的法律环境!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和理论有差距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天下
作为一个法专业学生,我一直觉得中国法学四大家的作品很有启发性。他们对法律制度和社会问题的思考至今仍然有借鉴意义。四大名校的法学教育真的可以让人受益终生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婞褔vīp
说四大名校是中国法学的摇篮也不为过吧! 我想这跟他们的历史渊源和师资力量有关,而且这些学生毕业后在法律界的地位都很高啊! 羡慕他们能去这么多优秀的学校学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我觉得中国法学四大家的著作都太难懂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很难完全理解他们深奥的理论。希望将来能够有机会深入研究一下他们的作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四大名校确实厉害,但我想说的是,法律应该更注重实践能力!不能只是读些高深的理论书,还必须去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中国法学教育能多关注学生的实践训练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我的朋友上了一家四大家毕业的律师事务所,他说工作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所以说四大名校的确是法律界的热门选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中国的法系发展确实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改革。 传统思想固守不变,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希望年轻一代的法学家能多思考一些新的理念。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ー半忧伤
我读过中国法学四大家的作品,觉得他们的分析很全面,但有些观点在现代社会看来好像不太适用。法律理论总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改变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我觉得四大名校的竞争压力很大吧! 不仅仅要学术成绩好,还得做人做事得体才能混得开。想考这类的学校真的要好好努力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四大名校的法学教育确实很注重理论基础,但这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照搬。 希望这些毕业生的法律实践能力也能得到重视和培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我对中国法学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这个领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四大名校的法学教育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仅是学习法律知识,还包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是非常宝贵的优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纯真ブ已不复存在
中国法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希望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当中来,为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贡献力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我觉得阅读中国法学四大家的著作是个很好的途径,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法律文化和历史发展脉络。 他们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理解法律制度也很有帮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中国法学的发展之路很长,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和机遇,希望中国法学能够继续前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秘密
四大名校的法学教育确实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资源,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优秀的老师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但最后实现个人的价值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