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的十所大学排名—中国10所大学排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山东综合实力较强的15所大学:山大第一,青岛大学第九,可了解
山东是个好地方,物产富饶风景迷人,特别网红城市青岛,一盘大虾让人着迷不能自拔,加之海风习习,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年龄大一点的老人居住养老。
除了地理、物产、风景外,山东高校整体实力很强,985高校山东大学扬名海内外,深受外国友人喜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校名响亮,考研神校曲阜师范大学多次被张雪峰老师点名表扬,那么你了解山东高校综合实力最强的15所大学吗?
据艾瑞深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山东高校排名榜:山东大学稳居第一名,青岛大学第九名,济南大学闯入前10强,这篇文章,聊聊山东高校那些事。
不算211/985高校分校,山东拥有70所左右本科大学,综合实力最强的当属985高校山东大学、985高校中国海洋大学、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然,这3所高校也高居山东高校前3名。
山东大学,知名度在海内外较高,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前25强,齐鲁医学院更是与华西医学院有着“西华西东齐鲁”的美称。
2000年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3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大学,发展至今,已有100个左右本科专业,其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临床医学、数学、化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实力强。
身为985高校,山东大学的招生分数自然不低,在600分至650分之间,比如2024年在福建物理类招生633分、在江苏物理类招生614分、在广东物理类招生609分等等,很适合高考630分上下的考生报考。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从大学校名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是专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一所以海洋类专业为主,被称为是中国海洋科学的“黄埔军校”,一所是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大学,毕业生容易进“三大油”企业上班。
两所特色高校,王牌专业可以说考上就不愁就业,并且招生分数不算高,中国海洋大学招生分数在600分至630分,中国石油大学招生分数在580分至620分,特别适合高考600分上下的考生报考。
山东高校第四名至第十名分别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
这7所大学,怎么说呢,齐鲁工业大学的排名挺出人意料的,在很多方面,齐鲁工业大学的表现并不如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院校。
可齐鲁工业大学不是重点大学却一反常态,如同黑马脱颖而出惊艳世人,高居山东高校排名榜第4名,太厉害了。
齐鲁工业大学是2017年由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发展至今,开设有70多个本科专业,其轻化工程、艺术设计、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不太热门的专业是它的王牌专业。
齐鲁工业大学走的是“轻工”路线,当然招生分数不会太高,比如2024年在云南理科招生530分、在河北物理类招生分数530分、在福建物理类招生分数539分、在江西物理类招生529分等等,适合高考成绩540分上下的考生报考。
我个人喜欢的青岛大学排名第九,感觉排名有点低了。
青岛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经过发展,已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开设80多个本科专业,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临床医学、纺织工程、应用物理学是它的王牌专业。
招生上,青岛大学的招生专业十分“给力”,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预防医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金融学等专业,招生分数自然比齐鲁工业大学高点。
比如青岛大学2024年在江西物理类招生分数559分、在江苏物理类招生分数576分、在河北物理类招生552分、在湖北物理类招生570分等等,适合高考540分至580分的考生报考。
山东高校第十一名至第十五名: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这5所大学的排名应该没有争议的,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能排在第12名也是比较认可的。
山东对大学的布局让人佩服,2019年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4校合并组建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真是“大手笔”啊,令人佩服。
随之又有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不得不服山东的高瞻远瞩。
招生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在一些城市招生专业好,招生分数高,比如2024年在河南理科有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医学3个专业招生,招生分数高达592分,在云南理科有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两个专业招生,招生分数602分,所以大家报考医科院校时,要清楚招生专业有哪些,才能对“分”下报。
综上所述,山东高校前15强,齐鲁工业大学表现亮眼,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也是实至名归,整体表现不错,你说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文中数据仅供参考)
中国大学排名(湖南):湖大第2,衡阳师院第14,湘南科院第24
双井号 湖南高校的多元图景,如何画出经济发展的同心圆?
湖南高校的排名榜单,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当国防科大稳居榜首、中南湖大双星闪耀时,吉首大学扎根湘西、衡阳师院对接产业的身影同样醒目。一个问题自然浮现:这些高低错落的高校坐标,如何共同托举起湖南的发展动能?答案藏在资源转化的效率里,也刻在特色突围的路径中。
双井号 头部高校:从科研高地到产业引擎
国防科大的全国第15名,像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湖南高等教育的“塔尖”。但更值得细品的,是“塔尖”如何向下延伸。中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直接对接三一重工的高端制造需求;湖南大学的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拉着华为、广汽的产业链一起跑。这些“双一流”高校不是孤岛,2024年湖南GDP突破5.5万亿的背后,藏着它们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湖大68%的转化率,让论文从实验室直接“长”进工厂车间。
湖南师范大学的文理底蕴、湘潭大学的法学突破,则像两条隐形的纽带。前者为文化创意产业输送大批策划人才,后者为长株潭一体化提供法律智库支持。当“强省会”战略推进时,这些头部高校的“全能属性”,恰好补上了产业升级的知识缺口。
双井号 地方院校:小而精的“地域生存术”
如果说头部高校是“集团军”,那地方院校更像“特种部队”。衡阳师院排省内第14,靠的不是大而全,而是“订单班”。衡钢集团需要技术型人才?开个定制班;特变电工要懂新能源的毕业生?加门特色课。70%的本地就业率,让这所师范院校从“培养老师”变成“输送多面手”。
吉首大学在湘西的第11名,是另一种智慧。武陵山片区的民族文化、生态农业,成了它的“独家教材”。民族文化旅游专业的学生,能把苗绣变成文创产品;生态农业的教授,带着村民种出高附加值的高山蔬菜。这种“扎根土地”的办学思路,让它成了湘西乡村振兴的“智囊团”。
湖南科技学院在永州的第24名,更像一场“精准”。永州是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正热,它就开油茶深加工、瑶医药开发的课;县域经济需要智库支持,它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资源有限又怎样?“小而精”的战略,让它在省内排名稳步往上走。
双井号 教育与经济:一场双向奔赴的“共生局”
湖南高校的排名变化,其实是一部“教育—经济”互动史。2024年湖南GDP突破5.5万亿,长沙的高端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给了头部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沃土;而衡阳的老工业转型、永州的生态旅游发展,又倒逼地方院校调整专业设置。这种互动不是单向的“输送人才”,而是“你需要什么,我就培养什么;我有什么,你就用什么”。
比如湖南农业大学的第6名,背后是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支撑。它研发的耐盐碱水稻,在环洞庭湖推广超百万亩;杂交水稻的技术突破,直接助力粮食安全战略。这所农业高校的“顶天立地”,让“论文写在大地上”不再是口号,而成了真金白银的产量提升。
再看长沙学院的省内第14名,它的“应用型”转型恰好踩中了长沙产业升级的节奏。当长沙需要更多“上手快、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人才时,这所高校调整课程设置,把企业的真实项目搬进课堂。301名的全国排名或许不高,但它培养的毕业生,成了长沙中小制造企业的“技术骨干库”。
双井号 从高校版图看中国教育的“立体之美”
湖南高校的多元格局,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活力。这里有“双一流”高校的国际视野,有地方院校的本土情怀;有服务国家战略的“大课题”,也有解决县域问题的“小切口”。这种“不搞同质化竞争”的生态,让教育资源不再向中心城市“虹吸”,而是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湖南的每个角落。
从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到湘西村寨的特色课堂;从服务高端制造的实验室,到扎根乡村的研究院——湖南高校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中国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注脚。这种与地方同频、与产业共振的教育模式,不仅支撑了湖南的发展,更给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当我们为湖南高校的排名变化点赞时,其实是在为一种更健康的教育生态喝彩。它让每个高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的路径,更让每个地方都能获得发展的动力。这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图景,不正是我们期待的“教育强国”应有的模样吗?
最后想问问:当“强省会”与“县域经济”双轮加速,湖南高校又将如何书写新的教育篇章?
用户评论
傲世九天
终于看到了这份排名!我一直想了解一下国内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高校,结果发现家乡那几所大学排得并不高呀,看来还是需要多加努力才能登上榜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逃避
这排名太奇怪了吧?我感觉很多学校的实力都远远高于现在的排名位置,比如…… 应该考虑更多标准。希望下次能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评价各个大学。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对这个排名非常认可!我一直觉得中国顶尖高校都在这里了,尤其那些老牌名校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确实令人佩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中国的教育实力越来越强了!看到这些优秀高校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感到非常自豪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儿
排名是参考价值,但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大学的好坏。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这个排名对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大学格外偏重吧?感觉好多二线城市的优质高校都被忽视了!希望以后能够更加关注这些潜力巨大的学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婉笙歌
虽然我的本科学校没有上榜,但我觉得自己的学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只要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身能力,无论到哪个大学学习都是一样的。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这份排名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社会贡献吧?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难以立足,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稳妥
这个排名真是个笑柄!纯粹是流量炒作,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实际的实力支撑如此高的排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未来未必来
看到这些顶尖大学的实力,我更加motivated去学习了!争取把未来的学业成绩做得更好,为考研做充分准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我觉得排名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大学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师资队伍以及对学生发展的培养力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高校的价值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对于这个排名,我比较认同其中部分排名,也有一些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而言之,排名只是参考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所有东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看到这些大学的排名,改めて中国教育事业的实力得到了展现。希望能够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投身到教育领域,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我觉得排名前十的大学应该更注重学术研究和创新,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这个排名虽然有参考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每个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够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tm的滚
我一直觉得教育应遵循多元化原则,不能只关注几个热门学校的排名,应该鼓励更多类型的大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需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我更在意的是,这10所大学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希望它们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升!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这些高校的排名或许可以反映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但也应该认识到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看待这份排名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