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尴尬,中外合作就业太难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中外合作大学的就业率现状
中外合作大学或专业通常会在招生宣传中强调其高就业率,称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竞争力。根据一些统计数据,部分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找到工作,甚至有些学校的就业率超过了90%。这种情况使得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中外合作大学充满期待。
关于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往往存在夸大和选择性披露的问题。许多中外合作大学在统计就业率时,可能会将就业率的计算范围限制在某些特定的行业或岗位上,甚至将继续深造的学生也算作就业。这种做法使得就业率看起来更加美好,实际上却掩盖了不少问题。
学生面临的真实挑战
中外合作大学或专业的教育质量并不均衡,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水平可能达不到国际标准。虽然有些中外合作项目确实引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也有不少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降低了教育的门槛,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专业选择往往受到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可能并未充分考虑未来的就业市场,导致毕业后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在一些热门领域,竞争激烈,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在中外合作大学中,部分学校以高昂的学费和宣传吸引学生,然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并不理想。这种现象被一些人称为“割韭菜”。许多学生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后,发现自己所获得的教育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陷入了就业困境。
如何看待中外合作大学的未来
中外合作大学应当重视教育质量的提升,确保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学校应当对就业率的数据进行透明化,真实反映学生的就业状况。只有通过真实的数据,学生和家长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被虚假的宣传所误导。
中外合作大学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提供实习机会、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
虽然部分学校的就业率看似高企,但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中外合作大学时,应保持理性,关注教育质量和真实的就业数据,而不是单纯被高就业率的宣传所吸引。唯有通过提升教育质量、透明数据和职业指导,才能真正实现中外合作大学的价值,为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
中外合作办学即将扩张!低分能上好学校?一文详解
2月底,教育部官网发布办件公示:海南洛桑旅游大学、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已提交申请,进入相关行政审批程序。
此前,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25年的工作报告中,要持续打造“留学海南”品牌,争取海南洛桑旅游大学、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获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大门,正在越开越大!
一、建设高校简介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由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开办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高水平、综合性,以航空航天为特色,从事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科研的理工科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计划办学规模为10000人,总投资约2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9.5万平方米。
海南莫斯科动力大学项目是深化中俄两国教育交流合作、落实新时代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筹备建设工作于2023年2月获得教育部办公厅批准。
海南洛桑旅游大学:据此前报道,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将在海南独立办学,开办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际化本科大学,引进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育体系和学士学位课程,开展本科层次学历教育及行业培训等,计划办学规模4000人。
二、中外合作办学简介
近日,中外合作动作频频,教育部领导接连会见多所外国高校校长,并就深化高等教育合作交换意见。
中外合作办学被誉为“不出国门的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境外教育机构依法于中国境内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深度交融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与创新实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与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持续深化的双重驱动下,中外合作办学已逐步演变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办学类型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通常是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形式。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国教育机构和外国教育机构,并且办学的方式必须是合作办学,既不能是合资办学,也不能是外国教育机构或个人单独办学。另外,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主要地点需在中国境内,主要招生对象须是中国公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都需要取得行政许可。
按照办学主体分类,中外合作办学可以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大类。
1、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以专门的教育机构形式存在的中外合作办学,又可分为独立法人和非独立法人两种。
独立法人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外合作大学,截至目前,这类大学共有十余所,分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
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类似大学院校下设的一个二级学院,实行独立管理,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中法工程师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中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等等都属于这一分类。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指的是中方和外方院校以专业的形式进行合作,不是独立的办学机构。如中央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这类中外合作项目数量庞大,分布在全国各地。
四、招生模式
中外合作大学通常拥有两个招生模式: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
1、计划内招生
计划内招生是指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学生申请需要参加高考,填报志愿。录取的学生被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可注册国内高校的学籍。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方或中外双方颁发的学位证书,证书受教育部认证。
2、计划外招生
计划外招生是学校采取自主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不纳入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学生不需要参加高考和填报志愿,只需要参加学校自己举办的招生考试即可。先在中方学校修得相应学分,通过语言考试后再被合作学校录取,毕业后获得外方学校颁发的文凭。
一般情况下,“计划内招生”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是有保证的,多见于正规的学历教育高校。
五、优势和局限
中外合作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接受到优质的国际化教育资源。中外合办项目通常引进国外高校的优质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国内就能接触到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录取分数相对偏低。从近年学生报考中外合作的热度来看,热度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985、211、双一流大学的中外合作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录取分数一般对比同层次的其他高校而言相对较低。
3、拥有更多的就业前景。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具有国际化背景和经验,英语水平相对更高,具有开放性思维,和国内非中外合办专业的学生相较而言,在国内外跨国公司或者国际组织就业的机会更多。
中外合作的局限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相比国内大学,学费较贵。不同的中外合办学校收费不同。例如:2024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费为4万人民币/年,昆山杜克大学学费为19万人民币/年。
2、本科生国内就业声誉不如常规211。中外合办学校办校历史短,一般只在本省有较强的声誉,在其他地方认可度不高。
3、对考生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入学时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且学校的部分课程会采用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如果学生英语能力达不到,在之后的课堂上会有些吃力。
中外合作办学,低分冲名校的选择,但也要防坑
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逐渐被家长了解,这也为我们进行学校填报的时候多了一种选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外合作办学“4+0”模式:中外合作办学“4+0”模式是指学生在中国境内完成全部四年本科学习,无需出国即可获得中外高校联合颁发的学位证书(部分项目含国内高校毕业证),是教育部认证的国际化教育路径。
全程国内学习:课程、师资、教材均由中外高校共同设计,外方提供核心课程资源,部分专业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授课。
双学位或单学位: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项目学生可获外方商学学士学位及教育部认证证书;宁波诺丁汉大学则直接颁发外方学位。
国际化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与国外合作院校同步,如南京工程学院中芬“软件工程”项目83.8%核心课程由芬方教师授课。
听起来“4+0”模式的办学有很多优点,为什么分数一般都比普通招生要低呢?
最主要可能还是高学费导致报考人数减少: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费普遍较高(如昆山杜克大学学费达19万元/年),远超普通专业的年均学费(约5000-10000元)。高昂的学费使得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导致报考人数减少,竞争压力降低,分数线自然下降。
同时,家长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价值认知不足,误以为其等同于“高价低质”,进一步减少竞争。
但是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同学来说,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费用与风险降低:相比直接留学(年均费用约20万元),“4+0”年均学费约5万-10万元,总成本节省60%以上。
语言与跨文化能力提升: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环境强化英语应用能力,部分项目要求雅思6.0或通过校内英语测试。
升学与就业竞争力:双学位受国内外认可,毕业生可申请QS前50院校硕士(如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经),或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世界500强企业。
那么我们看一些典型项目与院校案例
上海交通大学-密歇根大学联合学院: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全英文授课,毕业生获两校双学位,80%进入全球顶尖高校深造。
南京工程学院中芬“软件工程”项目:与芬兰奥卢大学合作,学生共享芬方图书馆资源,优秀者可获芬兰深造奖学金。
但是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一点:
学位认可风险:非教育部备案项目可能存在认证问题,需通过涉外监管核查资质。千万不要踩坑。
用户评论
酒笙倾凉
真的就感觉毕业后找工作特别不容易啊!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下,很多公司对我们的文化还是不太了解,我们自己的技能也跟他们期望的有时不一样。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我就是中外合作办学出来的哈,现在还在找工作呢,的确就业难了不少,一方面是自己要适应国内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适应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压力很大!想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可是不容易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少情在
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朋友都跟我说中外合作办学的好处不在于毕业后就能找到高薪工作,而是在于开阔视野,学习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外合作办学毕竟是和国际顶端大学联合培养的,毕业生本身就具备更高的学历和更广阔的视野,这样就业优势还是存在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我觉得主要还是要看个人努力吧,无论是在哪种学校读书,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〆mè村姑
我也读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专业毕业后确实找不到工作啊!感觉自己被骗了,其实这几年很多学生都面临着这种尴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留遗憾
我觉得这个问题得从学校和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对接,帮助毕业生更好的了解社会的需要,企业也应该更加了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优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我有个朋友在做教育咨询的工作,他告诉我很多公司现在更看重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不是单纯的学历来决定是否录用人。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很普遍了,不仅仅是中外合作办学,各个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都很大的。希望社会能够多关注人才培养和结构性矛盾的问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想
这个现象确实令人担忧,我有个亲戚就是中外合作办学毕业后还在创业,看来学历并不是唯一成功的保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仅是学生本身需要努力的课题,也是整个教育体系需要思考调整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人才培养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予之欢颜
我虽然没有读中外合作办学,但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经历着类似的困境,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们都充满了焦虑感以及迷茫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过试用期的爱~
我觉得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应该要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比如想要进入国际化企业或者研究领域,这样才能更好的规划自身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殃樾晨
很多时候觉得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就业竞争激烈,也因为社会对自己期望的太多,对我们年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这种说法有点片面,中外合作办学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也不能说所有学生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尴尬,还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努力来判断!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其实就业难这个问题是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中外合作办学的生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罢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我觉得政府应该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菲
对呀,很多公司都不太清楚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实际能力,这导致很多人才被忽视。希望能够更多的企业能愿意给这些学生提供机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