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为什么考研很多人不考中科院,考中科院研究生难吗

为什么考研很多人不考中科院,考中科院研究生难吗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为什么考研很多人不考中科院,考中科院研究生难吗这个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许多大学校园里,考研成了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学长的很多同学不是被保研,就是走在考研的路上。

然而大多数考研党眼里只放得下985、211高校,大多数人对于双非院校不屑一顾。要么成功考上985院校,宣布考研上岸成功;要么折戟沉沙,再战一年。

其实考研除了传统的高校路线,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科研院所。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科研院所和传统高校有什么区别,一起跟学长来看看吧。

研究院所录取模式和普通高校没有区别,都是通过保研考研的方式进入科研院所学习。在考研报考的时候,都是统一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复试。

但是科研院所和985高校有两点不同

第一点、分数更低

科研院所的分数要求比985学校更低,考研难度更小,对于不敢报考985学校的考研生来说,更有吸引力。

第二点、名额少

因为科研院所不是学校,招收的研究生相对于高校来说要少很多,竞争压力也比较小。如果当年关注度低,只有你一个人报考,那就美滋滋了;但是如果说该科研院所关注度很高,你不死心去报考,那就可能要落榜了。

科研院所是承担研发课题的,有专门的课题研究,是需要向上级提交科研成果的。

这就代表你能接触到的设备、团队、项目都是一流的,这对于个人以后的发展十分有利。在高校,可能是一群专业的同学以学习为性质的实验,班级同学齐聚一堂,其乐融融,气氛很轻松,导师也不会要求递交实验成果。

在科研院所,研究生必须严格遵循项目的流程,气氛是十分严肃的。谈论的话题也是关于实验内容、工作内容等一些社会人的话题。

在科研院所,研究生能亲手接触到形形的仪器,而且接触到的都是十分精密、昂贵的仪器,到手的项目都是省级、国家级的项目。

毕业以后在专业性上比高校的研究生更有优势。

因为研究院所导师人数少,难以带着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所以科研院所往往将新招来的研究生委托给周围的985高校代管。到了后期,再回到科研院所接触科研项目,是真正参与到商业研发项目之中。

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享受到名校的基础教育、人脉,也可以得到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

和高校研究生不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每个月都有薪资发放,每个月最起码都有几千块钱。在科研院所读研,相当于已经工作了,而且学费全免。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

各大企业、政府公认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985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而且从专业角度来说,科研院所比高校更强。

如果想要进入国家的商务部工作,那么考研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是不错的选择,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出来的研究生,进入商务部的概率很大。

中国研究生部又被称为是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

如果对自己的未来目标的目的性很强,科研院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考研很多人不考中科院,考中科院研究生难吗

从侧重点来看,高校注重基础教育,科研院所侧重专业性。高校毕业的研究生自由度很高,可以选择社会上大部分的工作;但是从科研院所出来的毕业生路子比较窄,而且大部分都和科研院所签订和合约,选择性很小。

而且科研院所的生活很枯燥,每天都是宿舍、食堂、实验楼三点一线。在高校内,每天都生活得十分精彩,课余生活十分丰富,平时还可以谈个恋爱之类的。

因为自由度低、生活枯燥,所以即使科研院所分数低、待遇好,大家也不愿意去报考研究生。

中科院教授详解停用知网:对理工科影响不大,研究生没有用知网的

近日,一则落款为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的通知在社交媒体流传。

该通知指责知网近“千万级别”的续订费用和“苛刻”续订条件,并表示因谈判无法达成一致,目前中国知网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使用权限。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教授罗屿对九派新闻表示,该通知属实,但停用知网对他的团队影响不大。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科院并不是第一所因高昂费用问题,暂停使用中国知网的学术研究机构。由于知网的使用费连年上涨,近10年间,多所高校公开表示对知网的涨价行为“不堪重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

在国内,知网数据库资源内容具备独有性、一站式搜索的特点,这在其他数据库很难实现。多重因素导致知网仍是学术界绕不开的一家网站。

【1】停用知网对理工科影响不大

停订知网后,中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正考虑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替代。中科院图书馆处某位老师向红星新闻证实,中科院各大所正积极应对因停订知网带来的影响。

罗屿告诉九派新闻,停用知网对他的工作没什么影响,因为他和同事一般不会用知网查最新文献,更多的是用谷歌学术、中科院内部数据库。

“知网的数据库对于理工科来说没什么优势,理工科会需要查一些英文文献,停订可能对社科类影响更大。社科跟国情有关系,要查中文文献,国外研究中国还是差了一层。”罗屿说。

罗屿说,谈到知网,他和同事们更多的是吐槽,因为其使用体验差,需要单独下载阅读软件,价格又贵。“我带的研究生没有用知网的,但本科生还是很需要它的,中科院的本科生就几届,但很多高校有大量本科生,学校要替学生着想,面对知网的强势涨价,还是得续订。”

【2】知网曾因天价查重费引关注

据中新经纬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中国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但是作者的论文在中国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到25元/本的费用。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

目前,中国知网已经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成为中国高校师生最常用的文献资料数据库。

罗屿教授早前曾收到过一个知网的链接,称如果在知网上查到了毕业论文,可以填表索取稿费,“我没时间去弄这个事,表格挺复杂,要填挺多东西的,稿费在几十到一百,就是个象征性的费用。”

他对知网最印象最深的,就是存了高校很多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包括本硕博,“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论文查重,我有几个学生说过,他们要花钱去知网查重。”

据《新周刊》报道,不少学生吐槽“知网天价查重费”,在市面上,每篇论文的查重费用基本在750元以上,最高每篇950元,加急1200元,到了毕业季,更是一天一价。

为什么考研很多人不考中科院,考中科院研究生难吗

知网的机械查重机制也让学生们迷惑,文章中有重复文字就会触发判定,但这对语言文学系、法学等,本来就需要大量引用原文的学生造成很大困难。有学生对比了同一论文在知网和其他数据库的查重结果,知网比其他网站的查重率多了20%。

对此知网回应,他们并不向个人提供查重服务,只想单位用户提供,高额的查重是黑客窃取账号私自销售。但多名学生表示,论文最后查重是在知网,他们想提前测试,只能花钱。

【3】因频繁涨价遭到多家高校抵制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了知网停用的通知。校方称:“由于续订价格涨价离谱,我校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这些年来,CNKI公司涨价幅度过大的行为已经收到全国很多高校的抵制,包括许多知名的985高校。”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但在不到1个月后,武汉理工大学又重新订购并恢复开通中国知网数据。

武汉理工大学一位老教授向九派新闻透露,停订知网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便,学校只能继续与知网合作。

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称“不向商家过分的涨价行为轻易妥协”。当时,北大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知网的购买费用涨价过高,已超出了图书馆的预算。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知网的优势就是掌握了核心的版权资源,或者把绝大部分期刊的版权资源都买断了。中国知网如果没有理由或者理由不充分地不断涨价,有可能会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问题。”

知网在公开资料中表示,其在国内高校市场的占有率已达100%。中国政府采购网显示,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采购知网数据库的价格为127.85万元;中南大学图书馆以150万元的价格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

相比之下,万方数据库的采购价格要远低于中国知网。2022年,西南民族大学采购万方数据库的金额是33.8万元;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创新发展中心采购万方数据库的金额是18万元。

【4】“入门级”数据库

成立于1999年的中国知网,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从正式建立起,知网就获得了国家的全力扶持、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鼎力相助。

上线之初,知网就与各个期刊社迅速展开合作,但因为早年间电子版权相关规定的不明确,很多版权都是知网从期刊社直接拿走,签署知网对其进行数字化的合约,这样的行为并不合规。

到2006年,国家出台相关规定,网络转载如果没有得到著作人的许可,即构成侵权行为,但知网的做法依然没有改变,所收录的大量版权模糊的论文。高校的硕博士论文,对知网更是侵权收录的“宝地”。很多学生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录了硕博士论文。

此前曾在评论中指出,知网从论文查重高收费,到作者下载自己论文被收钱;从低价甚至不花钱就能收录学术文章,到用户下载时却标上高价等等。究其因,就是一家独大,作为国内大型中文数据库,在学术界有着巨大影响力。

多名高校学生表示,对他们来说,知网只是一个“入门级”数据库。

一名本科毕业生说,学校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都是在知网随便搜搜。”一圈查下来会发现,知网的文章都比较“水”。

“本科生可能对知网更依赖一点,这局限于他们阅读文献的能力,还有毕业要求,”罗屿说。

(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九派新闻记者 李沐曦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用户评论


颜洛殇

我觉得其实不止是“为什么不考中科院”,很多人都更看重学习的氛围和课题的研究方向,而不是这个名声怎么样。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不同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離

总感觉考研很难打动自己心里的那份真正热爱。像我这种,纯粹为了找工作才考研,中科院还是太专业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抹浅笑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啊?是不是真的很难?朋友说听说中科院的老师要求很高,竞争激烈,想学好科研还得多打磨才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青裳

我感觉考不上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有些同学更喜欢实验室的研读氛围,但有些人更喜欢校企合作、实践更多项目的机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光浅夏ζ

中科院的研究生确实很厉害啊!他们能拿到这些名额,肯定经过了层层的筛选,学霸级别的小伙伴们才能够进入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其实我觉得“难”这个词就很主观。如果你热爱科研,付出了相应的努力,那难度就会相对减小很多。反之,如果内心没有热情,觉得这条路很艰辛,那无论哪个高校都会感觉很难。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扎心

说句题外话,现在考研压力这么大,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负担啊!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我觉得中科院的研究生更像是为科研领域而准备的,如果你对学术研究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那么可以去挑战一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同意楼上说的,考研竞争激烈是因为很多人都想进入实力强学校,但真正的难点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方向的项目和导师。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考研确实不容易,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中科院更注重科研能力培养,对学生的学术追求更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我朋友就是研究生毕业去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做科研,感觉也挺不错啊!中科院的研究生在就业方面也是很有优势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城°

我也觉得很难说考研难不难,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力和努力程度吧? 每个人的实力和目标不同,所以选择的学校自然也不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我认识几个中科院的研究生,他们都说每天都在不停学习新知识,参与研究项目。这份热情和坚持真的很让人佩服!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考研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大家不要过于焦虑,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走得更长久,也快乐很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互相交流学习方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难

考研确实是一个人生转折点,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因素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中科院的研究生就业优势也很明显啊!很多世界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都想成为中科院的研究人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我认为考研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应该根据自身的性格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别经年

如果真的想考研,建议同学们多了解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导师研究方向,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2480.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