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2022年考研资讯汇总【最新考研动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与此同时,从统考计划招生的整体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年考研的计划招生人数为830264人,2024年增长至857510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7246人,增幅约为3.3%。到了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进一步提升至877440人,相较2024年增加了19930人,增幅约为2.3%。
一升一降之间,“上岸”难度有望迎来低点。报告显示,考研统考报录比从2022年的4.89:1,下降到2024年的4.34:1。
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认为,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增幅逐年放缓,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张节奏开始趋于平稳,预计这样的平稳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新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李琳说,首先,考研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导向,依靠背诵答题模板等方法已难以获得高分。在数学方面,命题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以及与物理、经济等跨学科的应用场景。
其次,命题注重反“押题”。以英语为例,打破了传统图画作文模板的套路,作答的套路占比持续降低。
第三,统考占比提升。2019年以来,教育部连续5年发文,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2024年,教育专业学位的业务课考试增设了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至此,考研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已达25个。
另外,在招生人数上,工学、管理学、农学和交叉学科的增长尤为显著。报告显示,2023—2025年,工学招生人数从284519人增加到314570人,增长了30051人,增幅达10.6%;管理学从2023年的135030人增长到2025年的140349人。特别是交叉学科,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41人增长至2025年的5813人。
而一些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出现了下降或小幅波动,比如历史学和艺术学。历史学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946人减少至2025年的4127人,艺术学从2023年的31014人减少至2025年的30697人。
李琳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交叉学科以及多学科融合研究新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结构性调整趋势,即高度重视工学、管理学和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
从招生单位的办学层次上,“985高校”和“211高校”在近三年的招生人数上基本保持稳定,而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则出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看,“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126663人增长至2025年的127715人,三年间增幅不足1%;“211高校”从2023年的178309人增长至2024年的180768人,而后在2025年小幅下降至180103人,整体变化较小。
相较之下,其他“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增长较为显著。其中,其他“双一流”高校从2023年的48043人增长至2025年的49585人,增加了1542人,增幅约为3.2%;其他普通高校则从2023年457931人增长至2025年的500910人,三年间增加了42979人,增幅达到9.4%。
报告认为,“985高校”和“211高校”招生计划的稳定性与其资源和学科优势保持一致,而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说明高等教育扩招更倾向于扩大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更多学生的深造需求。这种调整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计划在优化结构与扩大规模上的双重平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专业和实用型人才转型,专业型硕士近三年统考计划招生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从2023年的555675人增长至2025年的603679人,三年增加了48004人;学术型硕士则从2023年的274589人小幅下降至2025年的273761人。
李琳说,从学位类型对比来看,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人数始终高于学术型硕士,且差距在逐年扩大,进一步反映出高等教育对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调整,即更加强调实用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体来看,随着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对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该报告主要基于当年官方的招生数据,以及新东方每年在读考研学生备考行为轨迹的数据分析。
清华土木考研复试仅来三人?我们到底该选什么专业丨议教
2024年10月16日,研究生报考已经开始,湖北武汉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挑灯夜战备考。(视觉中国/图)
最近,网上流传一条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生复试的信息:部分专业等额复试,实际上分别只来了2人和1人,有的专业甚至缺额。实际上,全国高校的土木专业都一样,南方某985高校今年土木不得不调剂,因为生源不足。而北京某高校则大规模出现了调剂。
土木专业的颓势从几年前就开始了。2022年,同济大学土木专业在河南录取分数大跌一百余分。不仅是同济,这几年来,全国的土木专业录取分数都出现了大跌。即便是上了土木的人,也纷纷逃离。2022年,湖南大学转专业公示名单显示,土木专业一次性转出98人,零转入,也是该校唯一零转入的专业。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排名,湖南大学土木专业至少是全国前10名。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没有人读土木了,只是人数的大幅减少。比如清华土木招收的研究生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推免生。
不仅仅是土木专业,其他专业也出现类似现象。2019年,对外经贸大学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大跌一百余分,拉开了财经金融类专业与院校的退潮序幕。2018年的金融新政让金融行业“抢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金融为代表的财经专业辉煌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开始跌跌不休,直至今日。
每一个专业的起落,背后都是相关行业的变迁。房地产业不景气,用人需求也随之下降,土木专业就从热捧迅速转为冷弃。财经金融专业也类似,最近8年,全国财经类院校理科录取分数线持续下跌。
行业兴衰带来的专业同频共振,并非网红所能预判或者影响。有视频显示,某网红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2020年时还在吹捧土木专业。每每看到这些志愿填报“大师”信誓旦旦地说某某专业未来就业一定好,我只能说:无知者无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行业兴替是一个客观现象。就如我大学毕业时,师范是大家最后的选择,但最近几年成为报考热门。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在快速演变。一个本科毕业要读四年,一个硕士毕业要7年,一个博士要10年左右,4年、7年、10年过去,一个专业从兴到衰,从衰到兴,甚至消亡都是正常的,我们又如何得出某个专业未来就业一定好?
十多年前,伴随IBM炒作的“智慧地球”概念的兴起,物联网专业风靡一时,最多一年曾有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该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但在2018年,杭电取消了这个专业,原因就是就业不好,转出率高。从开设到取消,仅仅经历了4年时间。
任何行业与专业都有其兴衰的必然周期。
曾经大热的计算机专业,现在也被一些人称为即将到来的“天坑专业”。其实计算机与“天坑专业”区别很大,只是因为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行业进入稳定期,需求有限,期望的薪酬比从前有所下降而已。
当下大热的芯片与人工智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必然面临这样的周期性变化。在过去5年里,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已经从35所增长到500多所,相关人才过剩也是迟早的事情。
什么专业就业好,是家长与考生的朴素诉求,也是当下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一个艰难挑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并将此列为教育强国建设38个行动计划之一。
坦率地讲,提高这种匹配度,挑战很多,也很大。即便抛开这种大周期不谈,教育本身就有滞后性,我们又如何赶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比如眼下AI的发展,尤其是以DeepSeek的出现为标志,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普及化,正迅速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相关行业必然将迎来一次彻底的洗牌,一些新兴行业将诞生,一些行业与职业可能将消亡。与之相对应,相关专业也必然迎来一次跌宕起伏的变化。
更何况,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教育本身正带来颠覆性的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让我们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低层次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者。事实上一些专业已经在面临危机。比如,在和机器的较量中,同声传译人员多数已经败下阵来,很多人在担忧英语专业即将消亡。同样,低层次的码农显然将被AI编程所替代,这意味着高校里的计算机相关专业也将经历一番深刻调整……
此外,眼下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必将经历一场巨变,从制造业到消费与服务业,这些都将传导到大学校园里来。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到底应该学什么专业,我没有具体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以不变应万变。
人工智能只是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并非是知识没有用了,没有知识何谈能力,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随时根据现实需要实现“转行”。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具备顽强奋斗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持续学习的学科基础,比如以物理和数学为基础的知识结构。此外,应保持独立思考能力。最后要扬长避短。人生的发展重在扬长避短,而不是补齐短板,选择一个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并努力做到最好,才能不可替代。
在当下多变的社会发展中,我们不要奢望通过某一个具体专业的选择保一生安稳,能保一生安稳的,只有强大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为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
陈志文
关于2022年考研资讯汇总【最新考研动态】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用户评论
淡淡の清香
这个新闻要及时关注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煮酒
希望今年考研能顺利进行。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想要了解具体的考试政策变化,还得看看官方消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寒山远黛
2022考研的消息还是挺重要的,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百合的盛世恋
好多人都在备考啊!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伤我i
感觉新闻标题有点重复,哈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看这新闻就知道今年考研又要热闹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嘲笑!
希望2022年考研竞争不太激烈。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今年的考研专业和科目的划分会有什么变化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我准备复习一下,看看哪些信息要关注。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玫瑰。
考试时间肯定又提前了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感觉2022年考研压力比以前更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嘲热讽i
希望今年能顺利通过考研!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对2022年的考研消息一直很关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沐晴つ
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最新的动态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些官方的微信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算了吧
考试内容有没有变化呢?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矜暮
感觉今年考研报名时间可能又要变早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樱凉
真希望自己能顺利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瓷清茶倾城歌
准备充分才是最重要的!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