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查询

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查询

很多朋友对于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查询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2005-2009年:每年考研人数大致在120万人左右。

2. 2010-2016年:考研人数大致在150万人上下。

3. 2017-2023年:从2017年开始,考研人数出现明显上涨,每年大约增加几十万人。

具体数据如下:

2017年:201万人

2018年:238万人

2019年:290万人

2020年:341万人

2021年:377万人

2022年:457万人

2023年:474万人

4. 2024-2025年:

2024年:438万人

2025年:388万人

趋势分析

持续增长阶段(2005-2023年):

从2005年到2023年,考研人数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之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增大以及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

拐点出现(2024-2025年):

2024年和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出现了下降,分别降至438万和388万。这表明考研人数的增长趋势出现了拐点,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卷学历”性价比下降:随着研究生学历的普及,研究生就业情况并不比本科毕业生好,导致一些人认为考研的性价比不高。

2. 就业市场的影响:一些学生选择直接工作,积累经验,而不是继续深造。

3. 经济因素:考研的经济成本较高,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的增长,使得一些学生望而却步。

结论

总体来看,考研人数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在2024年和2025年出现了下降。这一趋势反映了社会对研究生学历的需求变化,以及就业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未来的考研趋势,考生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和社会环境,做出合理的决策。

新东方:考研“上岸”难度走低,但扩招节奏开始放缓

李静/文3月27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发布《量化考研:2025年考研年度报告》(下称“报告”)称,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较2024年的438万报名人数下降了50万。2024年也是考研报名人数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与此同时,从统考计划招生的整体数据来看,2023年至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3年考研的计划招生人数为830264人,2024年增长至857510人,较上一年增加了27246人,增幅约为3.3%。到了2025年,考研计划招生人数进一步提升至877440人,相较2024年增加了19930人,增幅约为2.3%。

一升一降之间,“上岸”难度有望迎来低点。报告显示,考研统考报录比从2022年的4.89:1,下降到2024年的4.34:1。

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考研项目总监李琳认为,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以及增幅逐年放缓,研究生招生计划扩张节奏开始趋于平稳,预计这样的平稳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

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一些新趋势也在发生变化。李琳说,首先,考研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导向,依靠背诵答题模板等方法已难以获得高分。在数学方面,命题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以及与物理、经济等跨学科的应用场景。

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查询

其次,命题注重反“押题”。以英语为例,打破了传统图画作文模板的套路,作答的套路占比持续降低。

第三,统考占比提升。2019年以来,教育部连续5年发文,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2024年,教育专业学位的业务课考试增设了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至此,考研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已达25个。

另外,在招生人数上,工学、管理学、农学和交叉学科的增长尤为显著。报告显示,2023—2025年,工学招生人数从284519人增加到314570人,增长了30051人,增幅达10.6%;管理学从2023年的135030人增长到2025年的140349人。特别是交叉学科,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41人增长至2025年的5813人。

而一些学科的招生人数也出现了下降或小幅波动,比如历史学和艺术学。历史学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4946人减少至2025年的4127人,艺术学从2023年的31014人减少至2025年的30697人。

李琳认为,这体现了国家对交叉学科以及多学科融合研究新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结构性调整趋势,即高度重视工学、管理学和交叉学科等重点领域的人才培养。

从招生单位的办学层次上,“985高校”和“211高校”在近三年的招生人数上基本保持稳定,而普通高校的计划招生人数则出现了显著增长。具体来看,“985高校”的招生人数从2023年的126663人增长至2025年的127715人,三年间增幅不足1%;“211高校”从2023年的178309人增长至2024年的180768人,而后在2025年小幅下降至180103人,整体变化较小。

相较之下,其他“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增长较为显著。其中,其他“双一流”高校从2023年的48043人增长至2025年的49585人,增加了1542人,增幅约为3.2%;其他普通高校则从2023年457931人增长至2025年的500910人,三年间增加了42979人,增幅达到9.4%。

报告认为,“985高校”和“211高校”招生计划的稳定性与其资源和学科优势保持一致,而普通高校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说明高等教育扩招更倾向于扩大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更多学生的深造需求。这种调整体现了研究生招生计划在优化结构与扩大规模上的双重平衡。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向专业和实用型人才转型,专业型硕士近三年统考计划招生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从2023年的555675人增长至2025年的603679人,三年增加了48004人;学术型硕士则从2023年的274589人小幅下降至2025年的273761人。

李琳说,从学位类型对比来看,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人数始终高于学术型硕士,且差距在逐年扩大,进一步反映出高等教育对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调整,即更加强调实用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体来看,随着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更加紧密地与产业需求对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该报告主要基于当年官方的招生数据,以及新东方每年在读考研学生备考行为轨迹的数据分析。

25考研310万考生将落榜?他们都去哪儿了?

随着各个院校复试线、复试工作安排的公布,现阶段各个院校都在进行一志愿的复试工作。

讲真,在这个阶段,除了已经拟录取的同学,其他同学们的内心多少会有点复杂,复试焦虑忐忑、调剂惴惴不安……

其中,最影响心情的就是:考研的实际上岸率并不高。这导致许多人认为,也许拼命努力也不能最终上岸。

那么,25考研的会有多少考生落榜?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预计超310万人将落榜

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通过攻读硕士研究生来提升就业优势,但考研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

虽然考研扩招持续进行,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下降,但统考上岸的竞争依旧激烈,尤其很多考研的名额是推免产生的。

虽然每年没有落榜的准确数字,但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预估一下25考研落榜的考生人数。

小编找到一份2018-2024各届的报考数据(仅供参考,不排除推免等数据),其中报录信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图源网络

从整体上看,每年考研的整体录取率基本上在20%上下,考虑到推免因素,超80%参加统考的同学,只能收获失利的结果。

那么,以25考研388万的报考人数来看,会有至少388*80%=310.4万的考生落榜。

同样,我们也可以用统考生招生名额进行更加精准的预估

25考研的统考计划招生人数相比24考研,继续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根据统计,2025年全国高校(不含科研院所等)硕士研究生统考计划(不含推免及单独考试)招生总人数87.22万人,较上年增加1.3万人。

那么预估25考研,在388万统考报考考生中,可能超过300万人(388-87.22=300.78)落榜。

无论怎么计算,25考研都将会有超过300万考生落榜。

并且随着复试和预调剂的展开,25考研同学们的未来走向也逐渐清晰,高分过线的已经一只脚在岸上了,没过线的也“放弃”了,现在还剩下分数线徘徊的同学,在“苦苦挣扎”。

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2019年考研录取人数查询

如何调剂捡漏

小编之前也跟大家说过,26考研的形势可能会更难,建议大家今年能走一定走,所以对于过了国家线的同学,一定不要就直接放弃,近期一定要开始准备调剂了!

首先,小编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一定要打破“调剂就是捡剩的”观念,调剂也并不是一定就意味着坏结果。

很多985、211高校的一些专业常年都会接收调剂,每年也都会有很多考生调剂录取到比一志愿更好的学校,成功捡漏。

尽管985、211的高校有很多的人报名,并不代表着高校的每一个专业都有足够的人去报考。

这也导致了经常会在一些专业上出现空缺,也就导致了出现可以调剂的情况。对于想要调剂到比较好的学校的同学来讲,这就是一个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在调剂中捡漏“逆袭”?小编建议从以下入手↓↓↓

01 提前联系赢得先机

调剂本质上就是一场信息战,趁现在一定要多搜集调剂信息,抓紧联系调剂院校和导师,谁能及早跟导师建立联系,谁就能抢占先机。

02 关注历年调剂信息

大家搜集信息时,不能只关注最新调剂信息,更应该先充分利用好往年的调剂信息,摸清本专业调剂情况,才能快人一步。

03 重点关注新开设专业

去查一下院校今年最新的招生简章,看下哪个院校新开了目标专业,这绝对是个捡漏的好机会,因为一般第一志愿都会招不满的!尤其一些新设的交叉专业,只要符合专业的调剂要求,一定要冲!

04 适当考虑研究所

除了各大院校,各种研究所也有很多的调剂机会。这些研究所一般专业能力也特别强,且因为一志愿报考人数不够存在大量空缺,对于不那么在意学校环境,只想搞学术的同学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同时,同学们要知道分数对调剂成功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初试和复试中,分数越靠前的同学被录取的机会越大。但是调剂一般是在一段时间内,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录取。

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早搜集信息、早做准备,340分也可以有学上。相反,如果初试没过线或者复试被刷掉直接摆烂,即使390分也会错失良机、被拒之门外。

考研落榜后该怎么办

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必须去面对它的结果。考研后,有人会上岸,但也总有人需要面对失败的现实,那么对于落榜的考生,接下来要怎么走呢?

在选择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利用这次机会重新思考,自己考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的同学考研只是为了更高的学历文凭,有的同学考研是想去做研究,还有的同学去考研只是不想工作……

这就意味着,落榜后你要做个选择,是继续考研还是走另一条路。

如果坚持继续考研,那就分析自己这次失利的原因,重新出发,如果不想再考了,那也可以考公、考编、找工作,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

备考的这段时间,真的是自己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很多同学就收获了许多成长的意义。

*图源网络

但不管你走哪条路,一定要记得,心态先调整好,没有考上已经是过去式了,你的哭泣不会换来成绩的改变,你的难过也不会再改变结局,反而让自己增添了太多不必要的烦恼,影响了自己接下来要走的路。

趁这段时间认真全面的考虑一下,做真正让自己快乐的事吧!

用户评论


无所谓

我终于查到结果了!今年考研压力好大啊,没想到录取人数增加了这么多,感觉竞争还蛮激烈的…希望明年可以努力考上心仪的学校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这个数据看着还挺令人惊喜的,说明教育资源也在逐渐丰富。作为一名还在复习备考的学生,看到这样的趋势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努力的决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录取人数增长了,可是很多热门专业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我感觉很多人都还没放弃希望吧!还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努力提升自己才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伪心

查完2019年的考研录取人数后,心里有点乱啊,“升学率”和“就业率”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不知道今年的结果会怎么样?有点担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哈哈,这个数据真有趣!可以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学历越来越重视的需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2019年的考研录取人数增加不多啊,我之前听的好像比这多多了。还是要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别指望轻松考上理想的院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廖

数据变化是肯定存在的,希望教育部门能不断完善考研政策,让更多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他们想要的学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罪歌

2019年的考研录取人数确实比上几年明显增长了,这说明国家一直在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吧?这真是太牛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秘密

查到数据才知道,其实考研竞争还是挺激烈的。很多人都努力备考,最终还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进入理想学校。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这个数据对于想考研的同学们来说非常有参考价值!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形势,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我的朋友今年考研成功的了!我超级开心!虽然录取人数有所增长,但是依然需要认真学习和付出才能最终实现梦想。加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我觉得这个数据很关键啊!它可以反映出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年华

2019年的考研录取人数查询很便捷,非常感谢官方提供了这么实用的服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去年我错过了目标院校的上线分数线,感觉有点遗憾。希望今年的数据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和鼓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看到数据变化,我内心充满了期待!希望未来教育行业能够更加完善,让更多学生拥有获得优质学历的机会!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要变勇敢℅℅

我一直很关心这个方面的进展,终于查到2019年的考研录取人数了!我觉得这样的公开透明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其实我更想知道不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希望今年考试能考出好成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教育资源总是比需求少一些,所以还是需要多方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6353.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