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重庆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交通大学
各学院2025年研究生招生宣传手册发布
包括学院简介、招生专业简介、培养目标、读研课程、毕业去向等等,相关报考考生可详细了解报考情况,下载链接:
https://yzb.sjtu.edu.cn/index/zkxx/yxdt.htm
长江大学物电学院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预发布)
https://psat.yangtzeu.edu.cn/info/1048/7190.htm
http://www.it.fudan.edu.cn/Data/View/4563
https://emba.tju.edu.cn/info/1121/2346.htm
https://ibs.bfsu.edu.cn/news.aspx?m=20191205162917173608&n=20240513160922893260
https://mpa.zufe.edu.cn/info/2070/5628.htm
河海大学
2025年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信息
https://mem.hhu.edu.cn/2024/0429/c17105a279018/page.htm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2025年考研大纲【能源动力】
https://lcc.sjtu.edu.cn/Data/View/3845
复旦大学
2025年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招生预审考核实施细则 (2025年9月入学)
https://www.fdsm.fudan.edu.cn/mpacc/news35784.html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5年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研究生招生部分初试科目调整公告
两门业务课由301数学(一)④839化工基础(含物化)调整为302数学(二)化工原理《化工原理》
2024年考试科目
武汉大学药学院
关于调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统考自命题科目的公告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00700)自命题科目由药学基础综合678更改为药学综合349。同时学校给出了参考书目,初试参考用书详见
https://www.pharm.whu.edu.cn/info/1205/2823.htm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的公告
自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即2024年12月考试、2025年9月入学)开始,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将做出调整,所有招生学科方向(二级学科)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统一科目、统一命题。为方便考生备考,现将调整后的考试科目及相关情况公布如下。
1.业务课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2.业务课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综合
同时学校给出了参考书目。
https://mkszy.tjnu.edu.cn/info/1096/3909.htm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于我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初试、复试考试科目变更的公告
我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部分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及复试考试科目有所变更,现将变更情况公告如下:
1. 070200物理学专业复试考试科目变更为“固体物理”。
2.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初试考试科目第四单元科目变更为“普通物理学”,复试考试科目变更为“半导体物理学”。
山西大同大学
2025年调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硕士初试科目的公告
经学校研究决定,我校对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硕士(专业代码为045100)初试科目第三单元进行调整,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教育综合(科目代码为333)。
▲
52所院校初试改考汇总表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学校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建校以来总共培养38万余名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目前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4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名单,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原则,着力培养在中国式现代化伟业中堪当大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共有66个学术学位专业、33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总共拟招生约4300人,其中非全日制学生约1000人。学校坚持全面从严、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实际招生规模届时将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数最终确定。
一、招生信息发布
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有关信息可浏览:
(一)教育部“中国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称“教育部研招网”;
(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s://pgs.ruc.edu.cn,以下称“人大研招网”;
(三)搜索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或“rucyzb”,订阅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发布的信息。
二、考试形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复试由中国人民大学自行组织。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在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报名时英语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或其他语种达到相应级别水平;复试时加试所报考专业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复试时提交相当于所报考专业学士学位水平且字数不少于1万字的论文1篇,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文章3篇。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人员,还须符合我校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详见“人大研招网”发布的通知。
6.在校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在读学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详见所报考院系网站上公布的本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三)单独考试(含援藏计划)的报考条件,详见“人大研招网”发布的2025年单独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2025年援藏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申请条件,详见“人大研招网”发布的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
四、报名程序
(一)推荐免试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根据我校要求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完成填报志愿、复试确认、复试缴费和待录取确认等手续。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其他符合免初试资格(如在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退役人员等)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1.报考点选择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报考援藏计划的考生,按照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的要求选择报考点,并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报考点的考生,有关要求详见报考点公告。
2.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日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人大研招网”和“教育部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缴纳报考费。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但每位考生最终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且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或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登录“教育部研招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报考时请注意查看招生专业要求。招生专业目录中凡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研究方向,均备注“仅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的字样予以提示,请考生在报名时注意选择报考专用方向。
(7)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8)符合教育部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或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9)除“强军计划”外,我校不接收在职军官(含警官)攻读硕士研究生。
(10)我校积极为残疾人参加考试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残疾考生如需我校在考试期间提供合理考试便利服务的,应于报名阶段与考点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我校沟通申请,以便提前做好安排。
(11)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3.网上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确认后一律不得再作修改。
(2)确认时应积极配合报考点,按照核验工作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网上确认的具体时间和要求,请密切关注“教育部研招网”并及时查看报考点关于网上确认的通知。
(3)考生因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导致无法确认,或未在规定时间按照报考点要求确认报名信息的,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予退还。
(4)在职考生报名无须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与所在单位因报考而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考生如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阅档案,造成不能参加复试或不能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五、考试资格审查及准考证发放
我校和报考点根据相关规定,对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参加考试。
考生在考前应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提前10天左右登录“教育部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考生请注意留存电子版和纸质版准考证,在参加复试时备用。
六、考试程序
(一)初试
1.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2.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对初试所使用的文具,《准考证》上会作出具体规定,考生应按《准考证》上要求提前自行准备,带入考场后应接受监考人员检查。
3.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4.初试地点:考生须按照报考点要求,在指定考场参加初试。具体考试地点见《准考证》上的说明。
5.初试科目:请通过“教育部研招网”和“人大研招网”查询我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6.初试成绩查询:关注“教育部研招网”和“人大研招网”上的通知,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查询。
7.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请广大考生提高警惕、理性对待,避免上当受骗,防止权益受损。
(二)复试
所有考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实行差额复试。在生源充足的条件下,参加复试的考生人数不低于招生计划数的120%。差额的比例,以及初试、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由招生院系确定,并在复试前公布。
2.复试信息发布:我校将结合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初试成绩总体分布等情况,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和各类专项计划的考生提出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符合教育部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请考生于2025年3月登录“人大研招网”查询复试基本要求,同时登录所报考院系网站查询复试名单和复试具体办法,按要求支付复试费并下载复试通知。
3.复试时间和地点:2025年3月。具体时间和地点届时请查阅复试通知或所报考院系网站。
4.复试内容:将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素质、外语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具体考核形式和标准由招生院系确定并在复试前通知。
招生院系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工作。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复试时须按所报考院系的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对不符合有关规定者,我校不予复试、录取。
6.在必要时,我校可再次组织复试。
七、录取程序
(一)拟录取
1.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等方面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
2.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3.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通知拟录取考生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4.在被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开学报到日为准),应届毕业生如不能提交原件,或在境外接受高等教育但不能提交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的,取消录取资格。
5.对符合要求的拟录取考生,将于2025年7月开始发放录取通知书。
(二)学习及就业方式
1.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两种类型。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各专业学习方式详见“人大研招网”。
2.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学生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八、培养校区、学习年限和住宿情况
按照学校章程,我校办学地点包含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以及苏州校区。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地点在苏州校区。
各专业基本学习年限详见“人大研招网”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我校为全日制学生安排住宿,对非全日制学生不提供宿舍。
九、学费标准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详见有关院系网站上发布的招生简章。
十、奖助办法
我校通过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待遇水平。考生可访问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grs.ruc.edu.cn),在“规章制度”下“培养制度”专栏查阅相关介绍和管理实施细则。
十一、信息公示
我校将按教育部要求,在考生报名、初试、复试和录取等各个阶段,通过“教育部研招网”和“人大研招网”及时发布信息公示。
十二、违规处理
(一)报考纪律
对弄虚作假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二)考试纪律
1.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
2.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
3.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全部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4.对在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考试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对考试工作人员,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或其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违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三、其他
(一)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二)2025年,我校哲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统计学院、物理学院等学院将结合实际采用硕博直通研究生培养模式,详情请咨询相关院系。
(三)入学报到时,我校将根据上级部门的规定对新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四)若教育部在2025招生年度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相应调整并公布。
十四、联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https://pgs.ruc.edu.cn
研招办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崇德东楼四层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872)
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
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
010-62511301
各院系咨询电话可查询研究生招生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人民大学公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拟招4300人
新京报讯(记者杨菲菲)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将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举行,10月9日起开始网上预报名。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发布了该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该校拟招生约4300人。
人民大学表示,2025年,该校共有66个学术学位专业、33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总共拟招生约4300人,其中非全日制学生约1000人。学校将坚持全面从严、按需招生、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招生原则,实际招生规模届时将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数最终确定。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和推荐免试;复试由中国人民大学自行组织。
学校提醒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人大研招网”和“教育部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缴纳报考费。同时明确表示,该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不指定参考书目,广大考生提高警惕、理性对待,避免上当受骗,防止权益受损。
记者注意到,在招生简章中,学校明确表示,按照学校章程,学校办学地点包含中关村校区、通州校区以及苏州校区。国际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智慧治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地点在苏州校区。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式启用。
此外,学校透露,2025年该校哲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社会学院、人口与健康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统计学院、物理学院等学院将结合实际采用硕博直通研究生培养模式。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关于本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重庆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用户评论
凉话刺骨
终于出炉了!我本来以为这个月都看不到2025年的研究生招考信息,现在看来还是及时发布的呀。 感觉重庆大学今年的研究生专业设置还挺多元化,比去年有变化。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看了下招生简章后,我对重庆大的科研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实验室都有国际合作项目,这是我很看重的地方!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自繩自縛
我计划考研准备一年,感觉2025年的招简还是挺具体的,至少可以提前知道方向,开始努力学习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桥残雪
报名条件和时间都还没出来吗?这个官网更新可真慢,期待着更多细节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涟i
感觉重庆大学对学者的期望很高,选拔标准也比较严格,尤其是在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要求很严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还是想说一句,考研的压力真的好大!但看到这些招生简章,心里多少有点期待,希望能有机会去这所好学校深造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留我一人
重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历年来都比较高,希望这次自己能努力争取通过审核。太心动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我比较关注2025年的硕士研究生奖学金政策,希望有更多机会支持优秀的应试者们。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我想申请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重庆大学在这方面的师资实力很有口碑,期待了解更多关于该专业的招生信息。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个招简简明扼要,信息量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对每个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描述比较详细,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习情况。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若他只爱我。
感觉重庆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能力很强劲,很多实验室都有着国际合作项目,希望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些先进的研究工作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城暮雨
这届招生简章里提到了一些新的培养方式改革,比如加强实践教学和跨学科融合研究,我对这种创新举措感到非常期待!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面瘫脸
希望重庆大学将来能更加注重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更全面的职业规划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猫腻
招生简章里没有提到很多实际操作细节,比如院校地址、新生报到时间等,这些信息还挺重要的,建议后续及时更新完整版招简内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对于一些政策性规定,例如学费标准和奖学金分配方式,希望重庆大学能更加透明,让学生了解清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米兰
感觉2025年的招生简章没有很大变化,依然延续了重庆大学以科研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合对学术研究比较感兴趣的学生们。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疲倦了
希望重庆大学校领导能重视学习生的生活需求,加大力度改善校园环境和设施建设,提高师生们的整体幸福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招生简章公布的时间太紧了,很多准备考研的同学还处于信息收集阶段,这样的安排比较不方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