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为什么都不建议上青岛大学—张雪峰评价青岛大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山东大学经济学博士,求职青岛2所高校被拒,原因令人唏嘘!
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一位博士学弟,预计2025年6月毕业,本科为齐鲁师范学院,考研2次最后进入山东大学,老家为山东省青岛市。
这位1989年出生的山东汉子,人生轨迹像极了升级打怪的剧本。
高考时以超一本线30分的成绩进了齐鲁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连续两年考研失败,第三次才挤进山东大学的校门。
硕士毕业时已经28岁,又在企业摸爬滚打两年,等到读博毕业时,年龄直接飙到36岁。
他抱着厚厚一摞简历敲开青岛某高校经济学院的门,却被当头浇了盆冷水。
\\”您第一学历不够看\\”,招聘老师指着齐鲁师范学院的名字直摇头。
这所全省排名43位的母校,在人事处的评价体系里,成了他跨不过去的硬门槛。
另一所高校更狠,连面试机会都没给:\\”35岁是红线,您超龄了\\”。
翻开他的学术履历,两篇中文CSSCI加两篇英文SSCI四区论文,放在普通博士里不算难看。
可青岛的高校现在挑人眼睛毒得很——要么要顶尖期刊的硬通货,比如SSCI一区或《经济研究》这类A刊;要么就得是清北复交的\\”金字招牌\\”。
他这两头不靠的成果,在人才引进的战场上瞬间哑火。
教育圈的朋友给他算过账:现在青岛高校招经济学教师,30岁以下的海归博士能拿百万安家费,35岁以下的985博士也能进人才梯队。
像他这种\\”大龄双非\\”背景的,连人事系统的初筛都过不了。
更残酷的是,青岛现有的12所本科院校里,7所明确要求\\”第一学历全日制一本\\”。
但天无绝人之路。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滨海学院这些民办本科,去年就招过38岁的博士当讲师。
虽然年薪比公办少两三万,胜在年龄限制宽松。
要是肯放下身段,青岛还有6所高职院校急缺博士学历教师,胶州、平度的新建校区更是求贤若渴。
有高校人事主管私下支招:\\”赶紧发篇二区以上论文,年龄还能再争取\\”。
也有猎头建议他走\\”曲线救国\\”路线——先去潍坊、日照的高校攒够资历,等评上副高再杀回青岛。
更现实的出路在青岛现代金融中心,那里上百家金融机构正盯着山大经济博士的招牌。
这位博士现在白天改论文,晚上研究青岛人才引进政策。
他发现西海岸新区有家职业大学,给35岁以上博士开了特殊通道;即墨某独立学院甚至承诺,只要带科研项目入职就解决家属工作。
这些藏在政策文件里的\\”后门\\”,成了他翻盘的最后希望。
教育专家说得实在:\\”现在不是拼学校牌子的年代了,得拿出真本事\\”。
他电脑里存着新论文的框架,这次瞄准的是《中国工业经济》期刊。
办公桌上摆着雅思复习资料,手机里存着三家企业的橄榄枝。
青岛的万家灯火里,这个36岁博士的逆袭剧本,正在等待下一个转机。
双非院校——青岛大学
今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山东老牌省属双非高校——青岛大学。其曾经在90年代中竞选省属211惜败于山东工业大学,如今作为老牌省属双非,实力不容小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共称为"三山一青"。其也是第三轮双一流的有力竞选者,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学校简介
青岛大学(Qingdao University),简称青大(QU),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大学,山东省与青岛市共建高校、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性高校、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9年创办的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后变更为青岛医学院),1950年举办的青岛纺织技术训练班(后变更为山东纺织工学院),1951年组建的青岛教师业余进修学院(后变更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和1985年建立的原青岛大学。 1993年,青岛大学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合并组建而成。 1994年,青岛大学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0年,学校入选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浮山校区、金家岭校区、松山校区三个校区,占地2655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有教学、科研用设备6万台件;设有28个学院和青岛医学院,有备案本科专业89个,2023年招生专业7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31种;博士后流动站1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 [1]有教职工3790余人,专任教师2600余人(教授464人、副教授895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二.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青岛大学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专业学位博士点1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型3种;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型31种;博士后流动站1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B类潜力学科1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4个、培育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个;13个学科相继进入全球排名前1%;25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28个学科入选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17个学科入选USNews2023年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
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学位):应用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专业学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生物与医药
一级学科硕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系统科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设计学
博士后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系统科学、生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药学、纺织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环境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农业科学、免疫学
三.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青岛大学拥有国家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临床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教学平台1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一流专业占招生专业比例72%,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1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和国际认证;3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项目、5个专业群入选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国家精品课程14门、国家一流课程22门、省级一流课程104门。
青岛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战略,学校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2所院校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建立师生交流、联合培养、合作科研等项目200余个。在中国国外建立孔子学院(课堂)2所。留学生生源国96个。青岛大学合作高校有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德国慕尼黑翻译学院、法国里昂实用美术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圣荷西州立大学、福冈国际大学、檀国大学等,合作领域包括学生联合培养、学生互换交流、暑期或1-3学期的访学与实践项目、教师交流、国际会议、科研合作、国际中文教育等多项。
四.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青岛大学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个。
最后总结一下,青岛大学是山东省属老牌双非,曾经90年代中与山东工业大学(现已合并山东大学)竞争山东省属211惜败,这也说明曾经青岛大学实力也是非常强的,毕竟当初差点竞选上211了。作为就业率,青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良好,学校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设置了青岛大学学生就业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辅导、求职技能培训、招聘会组织等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其在山东省内认可度非常高,例如青岛企业对青大的毕业生十分青睐,口碑非常好。根据搜索结果,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00%以上。
用户评论
焚心劫
我感觉张雪峰怎么说青岛大学就多少有点偏激啊?确实校内硬件设施跟名校差了一点,但师资力量还是很强的,很多老师都是行业领军人物。而且青岛本身作为城市也是很有魅力的,环境优美,生活休闲,这都是不能忽视的优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单*无名指
作为一个青岛大学生,我觉得张雪峰的评价有些过于严苛了。虽然学校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设施相对落后,但我们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校园氛围也很融洽。我认为大学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程度,即使是普通学校,也能培养出优秀人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说实话,每次看到关于教育评价的视频,都感觉像是在说教,缺乏对个体差异的考虑。每个人人生目标不同,对学校的选择标准也不一样。张雪峰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不必过度解读和关注他的看法。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空谷幽兰
对于未来想读大学,不知道该不该去青岛大学的孩子们来说,这种评价确实不太好接受吧?我建议大家认真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多听取不同人的意见,最终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盲目相信某个人的评价只会让自己错过很多美好的机会。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先森,教魔方
张雪峰说得很直接,不拐弯抹角,挺喜欢这种敢于发声的态度!确实,想要在一个更专业的、更有竞争力的环境里学习和成长,顶尖高校或许更适合一部分人。但青岛大学也不能一概而论啊,说不定也有它的独特优点,适合某些人的发展方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飞霜
我同意张雪峰的观点,选择大学的时候确实要考虑很多因素,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校的排名都是重要的参考之一。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青岛大学可能与头部高校有所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目标来选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颓废i
我感觉张雪峰有点过于轻视青岛大学了!要知道,很多成功的人并非毕业于名校,他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在个人努力、追求梦想。学校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关键还是看个人的能力和毅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離
我觉得对于一些不太了解教育体系的学生来说,张雪峰这样的评价可能会有帮助,能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不同的大学存在差异。但对于已经对青岛大学有所了解的学生来说,这种评论就显得比较没有意义了。建议大家多听取不同意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发型不乱一切好办
张雪峰总是敢言敢说,很多时候他的观点确实会引发争议!我觉得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可能是鼓励学生们去更广阔的空间寻找优质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单纯地否定青岛大学。但是这种说法也可能会让部分人感到不舒服,毕竟每个学校都有它独特的价值。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君临臣
我个人觉得张雪峰的观点比较主观,他主要关注的是学术氛围、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条件,没有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学生的个性发展、生活环境等等。选择大学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决策,不能只看一面之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北朽暖栀
青岛大学的学生也要为自己学校发声呀!总被说轻视是不舒服的,我相信很多学生都是为了更好地自己未来而努力学习的。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展示学校的风采和学生的能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的确,想要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顶尖高校的环境和资源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青岛大学也拥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比如教学方式、实践机会等。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希望学校能够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不断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与清晨阳光
张雪峰说得很对啊!很多时候我们盲目追求名校的认可,却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大学不是只有排名和学位证书,它更多的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是最重要的资产。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客观,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左右。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我挺佩服张雪峰这种敢于直言不讳的态度!他只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没有恶意贬低青岛大学。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关键在于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所能提供的资源。作为家长或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不同类型的学校,而不是单方面地给出评价。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我觉得张雪峰这样的评价更像是对优秀人才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同时也提醒了青岛大学,应该更加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硬件设施。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前来学习,创造出一个更有活力、更具有竞争力的学府。(字数:130)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独像过不去的桥≈
我觉得学生不应该被这些评价所影响,要相信自己,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努力学习和成长! 学校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一个平台。无论身处哪所大学,只要心中充满热情,不断前进,都能够取得成功。(字数:75)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眷恋
张雪峰的评价确实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思考!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更加重视基层学校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字数:90)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