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郭志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教育家、孙犁研究专家、作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成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小说协会理事等。
讣告。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讣告显示,郭志刚先生193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抗战年代随乡迁徙,定居河北景县。1948年10月至 1949年4月,在景县抗日高小任教员。1949年至1951年在景县师范学习,1951年1月14日加入中国。1951年8月至1954年,在河北冀县师范学校读书。1954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61年9月至1963年7月,被派往洪堡大学(柏林)和卡尔·马克思大学(莱比锡)任教。1978年,领衔组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先后任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和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四批博士生导师。自1991年起,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成员。1994年至2003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文)。
郭志刚先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卓有建树的学术名家,在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孙犁研究等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出版学术专著《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读》(1980年),《中国现代优秀散文选讲》(1982),《孙犁创作散论》(1986年),《荷塘记胜——论孙犁的散文》(1987年),《中国现代文学漫话》(1988年),《孙犁传》(1990年),《中国现代小说论稿》(1991年),《孙犁评传》(1995年),《中国现代文学史论》(1996年)等。1980至1990年代,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和文艺批评,2000年出版随笔集《阅读人生:郭志刚学术随笔自选集》。2013年出版晚年自书诗集《拙真集》。
郭志刚先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贡献。1978年全国文科教材会议后,受教育部委托,郭志刚先生领衔主编当代文学史教材,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十所高校专家合作,完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高等学校当代文学史教材,具有拓荒性和里程碑意义。1993年,郭志刚先生与孙中田先生合作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后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1995年,该教材获教育部(时为国家教委)第一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此外,他还合作编选了与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相配套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9年);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书目汇要》(小说卷,诗歌卷2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4年);合作主编《中国三十年代文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年);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文学卷》现当代分卷共七种(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6年)。
郭志刚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除主编多部具有重要历史影响的高等学校文学史教材,他还在20世纪80年代,针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特点,着眼于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加宽加厚师范生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研究生培养方面,他提出“治学先治史”。这一原则和方法,不仅贯穿于他自己的整个学术研究生涯,也将其传给门下弟子,对每一届研究生都做如此要求,希望每位研究生都能以充分的历史意识步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潜心教书育人,以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了众多优秀教师和学术人才。从教40余载,他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培养的二十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多成长为全国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坚力量,一些跨界成为影视传媒界知名导演和学者。
九派新闻记者 龚凌蔚
编辑 万璇 吴迪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弘文励教,镕古铸今,我在北师大文学院等你
百年师大,中文当先;弘文励教,镕古铸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你!
院系概况
◎中国语言文学为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最高排名A+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全国首批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全国首批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国家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具有115年历史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始终以教书育人、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坚持熔铸古今的学术宗旨和“师古而不复古”的现代精神,为当代学子提供一流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科之一,其前身是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国文系。百余年来,先后有梁启超、鲁迅、钱玄同、沈从文、启功等一大批先贤志士在这里弘文励教,共同铸就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的辉煌历史。在当代,以资深教授童庆炳、王宁先生为代表的众多名师,倾力打造了莘莘学子所向往的中文学术殿堂;由莫言、苏童、余华、刘震云、迟子建等著名作家所形成的师大作家群,携手谱写了中国文坛的华彩乐章。
优势特色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00余人,92%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有资深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近年来,学院还加强了海外教授的聘请力度,具有海外背景的师资比例显著提高。
科学研究
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两个学科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设有13个研究所,7个跨学科研究中心,3个实验室;拥有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与北师大共建的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在内的近150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学院学生科研活动也十分活跃,每年都有较多学生承担国家级及北京市级科研项目。学院近年来所倡导的“研修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
国际交流
学院建立了成熟的海外交流机制,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赴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著名高校访学进修或进行合作研究;学院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工程”已经成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的机会逐年增加,除了学期交换,学院还在每个寒暑假派出大量学生进行短期出境交流,比例达到全院本科生的80%左右,交流院校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波兰、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及港台地区;学院还与美国爱荷华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等签订了“3+2”或“3+1”的本研培养协议,并在卡迪夫大学、莫斯科师范大学成立了中文学院。
2017年文学院暑期出境交流之加拿大圣玛利亚大学
人才培养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文社科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承办单位。学院以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大力改革本科生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型拔尖人才和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多元化创新能力。所取得的“研修式”教学模式等教改成果曾多次荣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由南山诗社制作演出的首部大学生古典诗词吟唱剧《诗酒李白》
专业介绍
设有汉语言文学一个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文学创作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四书精读、《史记》选读、唐诗选读、宋词选读、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汉语与社会应用、中国文化概论、古代汉语、汉字学、现代汉语、语言学入门、《诗经》精读、《文选》精读、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概论、比较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原典精读、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语文教育学。
毕业生去向
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除公费师范生需直接就业外,60%以上可获得推荐本校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研究生资格,部分毕业生选择赴国外留学深造。其他则选择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外企、金融机构、重点中学等单位就业。
咨询电话 010-58807785 58807993 网址 http://wxy.bnu.edu.cn
北师大文学院官网两教师简介用动漫头像?回应: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都可以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教师队伍介绍页面引发网友关注。在该页面展示的13位教师中,署名为“颜某某”和“吴某某”的两位教师,分别使用了深蓝色机甲模型图和黄色卡通毛绒玩偶作为头像,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标准证件照,引发网友讨论。
师资队伍展示页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截图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调侃:“谁在教我‘古代文学’,是高达还是表情包?”“古代文学研究也这么接地气了吗?”也有不少人表示欣赏:“头像看起来很活泼可爱,反而让人对学术有了亲近感。”还有网友评论称:“我第一次看到也愣了一下,但后来觉得古代文学研究也可以有点轻松和幽默感。比起千篇一律的证件照,这种展示方式蛮可爱的。”
5月27日,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登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官网看到,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栏目中,这两位教师确实名为“颜某某”和“吴某某”,头像分别为一张风格硬朗的机器人形象卡通图与一张表情丰富的玩偶动漫图。其余教师,包括康震、杜桂萍、刘金志等知名学者,均使用标准人像照片,整体页面风格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反差。
就此现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上游新闻记者表示:“情况属实,这并不是网页显示出错,而是由老师本人在系统中上传的头像图片。”该工作人员介绍,学院并未对教师头像格式作出统一限制,只要不违反公序良俗,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展示风格,包括使用卡通形象。“这是老师们自己的选择,也是他们个人风格的体现,学院尊重教师的自主权,并支持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表达个性。”
上游新闻记者 冯盛雍 实习生 汤思文
用户评论
落花忆梦
我去过北师大校园感觉很美啊!文学院应该也是个不错的学院吧,我听说很多老师都是行业里有声望的学者。不过想考研的话竞争肯定蛮大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向挺多的,可以去看看哪些跟自己兴趣相符的专业。感觉文科研究生就业方向虽然比较多样,但也需要好好规划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她最好i
我的大学也是北师大毕业的,那时候文学院的气氛很棒,有很多活动和社团,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如果想读研的话可以考虑北师大的文学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985高校,学风应该还是蛮严谨的,文学院的研究生肯定很重视学术研究吧?不过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跟上节奏,对本科生来说压力也挺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我一直觉得北师大的文学院比较权威,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报考这门专业。想想竞争就吓人!毕竟是顶尖院校的人才组成的一方,希望自己的成绩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身i
听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很多课程都是大师级讲座,而且图书馆资源非常丰富。想读研的话,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惯例
如果想要学习更深层的知识,进修一些研究性的项目,我觉得北京师范大学的文学院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不过当然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我对文学相关的课程一直充满热情,所以北京师大文学院是很吸引我的!不过我比较担心竞争太激烈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我想选择一个环境氛围好、老师水平高的学校继续深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就符合我的要求。感觉可以有很多机会学习和交流,而且未来发展也是不错的。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阳光还感觉冷
我有个朋友读了北师大的文学院研究生,说这个专业就业方向很多元化,还能积累非常宝贵的学术经验!现在很多公司都看重这种能力,所以我觉得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世繁华
最近在考虑考研的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专业听起来很棒,但我怕自己没那么强的学习能力应对这个层次的课程压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心口难开
感觉北师大文学院虽然好但很注重基础学科建设,不太适合想研究更前沿技术的同学!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我一直觉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传统,希望未来可以更有创新性、更适应时代的变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浅巷°
如果想要深造研究文学方面的知识,北师大的文学院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建议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前了解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注重学术研究,如果想要参加社会实践项目的机会比较少一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如薄纱
我想找个学校环境优雅、教学氛围好,可以让我更好地学习文学的知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雨萌萌
据说北师大的文学院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者和作家,想跟着学长学姐脚步前行,我也想去这个学校试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