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考研网 资讯 本科毕业后考研所需总时长及后续学习年数解析

本科毕业后考研所需总时长及后续学习年数解析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本科毕业后考研所需总时长及后续学习年数解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二点,出去实习的黄金期是什么时候?其实也不用太焦虑。我的建议是大一和大二好好学专业课,确认自己是不是喜欢本专业,暑期尝试下专业领域内的实习。等到大三确认了自己的方向,就疯狂找垂直的实习机会,这样到大四找工作就轻松很多了。

像我是大二就知道自己需要转行,然后明确自己想从事新媒体行业后就立马开干。从大三到现在已经攒了三份完全垂直实习经历,所以在工作挑选上我现在是有一定的主动权了。

至于怎么找的实习工作,找的时候有哪些坑,后面我会一一分享。

考研一般需要准备几个月?

大多数考研党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的,也就是2~3月开始准备,年底考试。但具体要准备多久才适宜,没有定论,因人而异,准备多长时间的都有,稍微夸张的从大一开始就在准备了。

抛开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等因素不看的话,报考院校层次越高,专业越火爆,准备时间肯定更长,如果是跨考生,准备时间肯定至少得一年。

顶尖211/985的学生即使是报考本校,或者普通院校的学生报考本校火爆的专业,复习时间没有半年以上是不行的。只有一种情况复习时间较少,那就是普通院校的学生报考本校冷门的专业,三个月足以,保证过国家线,基本没有问题。

传说中的仅花费三个月就考上顶尖211/985的考生,少之又少,因为初试是绝对公平的,不管本科是名校的,还是普通二本的考生,都难以在短短三个月内通过顶尖211/985的复试线。

有人说需要提前一年选定好学校和专业,这样做当然最好,如果英语和数学比较好的话,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专业课。跨考生在专业课方面是硬伤,提前一年想好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可以针对性的向学长学姐打听消息,针对性的购买复习资料。

但实际上,除了跨考生,大多数人在备考之前仅是有个大致的目标,比如报个省外还是省内,报考综合院校还是专业型院校等等,9月份之前不会开始专业课和政治的复习,仅以数学、英语为主,报考目标随时会更换,9月份之后即将报名之时,才确定目标,确定专业课。

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错,毕竟考研也是个信息战,开始可能不太了解,很多人对于报考目标也很谨慎,边复习边看看,是可以的。

大三下学期,也就是从暑假开始,是考研备考的重点,但这时事情有很多,实习、校招都来了,还有部分的课程得上,所以这个时候合理安排时间尤为关键。不过某些学校和专业允许考研党不用参加实习,校招也看自己的意愿。

在这个时期,专业课和政治也加入到复习计划当中(跨考生专业课复习一定得在暑假以前),复习效果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研初试的结果。要以真题为中心,从全面性学习转向分章节专项学习,抓住重点,反复训练。

至于报班这个事情,据我个人的看法,数学和英语看自己情况而定,但政治一定要报个班,因为政治每年变化较大,且里边某些概念挺抽象,需要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保研是一个全方位的考查,不仅只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做题的速度、时间的掌控能力等等。在最后冲刺阶段,每次做题都要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

最后,身体是最大的本钱,在整个考研期间,每天去操场跑几圈,缓解压力,保持状态,晚上也睡得更香,记住:人在压力大的时候,身体免疫力是很差的。

有条件的同学去报一下考研最后的冲刺班,押题挺准的,特别是政治。

想了解更多精彩,请关注“教育润无声”

外国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什么样?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近日,中国多所高校宣布将延长部分专业的研究生学制,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例如,沈阳理工大学明确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20余个专业从原学制2.5年调整为3年。其实,很多国家的研究生学制都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那么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又是怎样的呢?

英硕士讲授式课程通常只有一年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在全球留学大国之一的英国,研究生教育市场,一直受到海外学生青睐。但伴随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的研究生学制是否也需要再调整,也成为当地舆论话题。

在英国,硕士研究生学位分为两类: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授课型硕士更侧重于课堂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研究型硕士则注重独立研究和论文撰写。研究型硕士课程通常需要两年全日制的时间来完成。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而第二年则专注于研究项目的进行和论文的撰写。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并考虑未来可能进入博士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于研究型硕士学生来说,研究项目的方向和深度也会影响学制。如果研究内容复杂或数据收集困难,就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完成。

全英有30万中国留学生,从中小学到研究生课程都有分布。英国硕士研究生讲授式课程通常只有一年,这长期以来被看作是英国留学市场最具吸引力的方面。但英国《泰晤士报》近期报道称,上个月英国高技能劳工及留学等主要签证的数量只有9.13万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超过1/3。

一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不再像以往那样受到国际留学生青睐的原因却很复杂。多年来的留学市场事实说明,中国留英学生申请的硕士课程集中在金融类、管理类、理工类等热门专业,大量学生扎堆热门专业,却又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也弱于当地学生,形成毕业之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最终多数人不得不回国继续与同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

从移民政策角度而言,英国边境管理局近期取消了无条件申请两年工作签证(PSW),推出了有条件式三年工作签证(Tier2),导致中国前往英国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按照新的工作签证规定,英国毕业的国际学生在毕业后6个月之内找到一份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年薪在2万英镑以上的工作,即可以申请3年的工作签证。然而,大多数获得英国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很难达到这一规定条件。

早前毕业于伦敦当地大学,毕业后目前仍在当地踌躇下一步人生发展方向的朱同学对记者表示,她感到在英国经济远未恢复繁荣的情况下,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非常困难,而她在英国的学习时间太短暂,毕业生可以拿到的毕业后工作签证也只剩不到一年的时间。她认为,如果能够有重选的机会,她会考虑选择两年制的研究生课程,或是硕博连读课程。但问题在于,目前英国高校的国际留学生学费太高,如果仅仅为了更长时间留在英国,家庭的开支成本也实在太高。由于越来越多国际留学生放弃赴英国学习一年制研究生课程,导致英国高校在财政收入上大不如前,不得不将市场看回本土生源,但情况一样不容乐观。

但在民间也有建议认为,本科学习可以因学科实际学期,压缩到两年,同时硕士研究生也可以将学习的时间拉长到至少两年,也可以让学生在校内有更系统的学习时间,寻找到学术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更多兴趣。

澳新灵活硕士制提供更多选择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达乔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研究生学制相似,与中国相比则有较大的差异。澳大利亚硕士学位课程的目标是在本科(学士)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或增加新知识,找到复杂问题的答案。硕士学位的获得者被定位为所在领域的领导者,同时,硕士学位也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的必要前提。澳大利亚硕士学位课程分为研究型、学习型以及拓展型三种。其中,研究型硕士学位课程通常为1.5至2年,学习型硕士学位为1至2年,拓展型在2年基础上增加一年,达到3年。研究型和拓展型硕士课程要求学生在所学领域进行研究,通常需要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或一篇2万至4万字的长篇论文。学习型硕士课程会偏重于更多的专业课学习,在毕业前需完成一个项目或一篇1.2万字至2万字的论文。澳新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年限与学士学位的种类密切相关。

荣誉学士学位一般是四年制本科课程的最后一年,或者在获得三年制学士学位后再学习一年;能否参与后者取决于前三年的学业成绩。荣誉学士学位与普通学士学位的区别,除了学习时间更长一些外,一般需要完成一篇1.2万字至2万字的论文,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毕业生学术能力的认可。获得荣誉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深造一年至两年获得硕士学位,或直接申请博士学位的课程。

总体上看,澳新两国大学中的硕士学位课程一般在2年。1.5年制的硕士课程主要接受本科专业与申请硕士专业背景一致的学生。例如,本科毕业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金融或相关度很高的专业时,可以减免半年的学习时间,变成1.5年制硕士。一年制硕士课程申请则更加严格,一般适用于荣誉学士学位毕业、有相关专业实习或工作经历或本科成绩非常优秀者。

澳新两国本地的学生在修读研究生课程时,通常会更多地考虑学习的实际意义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记者认识的某位新西兰建筑设计专业研究生,他的短期职业目标是成为建筑工程的绘图师,这一职业资质仅需读一年的研究生文凭课程即可,并不需要硕士学位。因此,他可以通过减少一年学费,更快地获得职业资质,参加工作。如果今后希望更深入发展,他只需要再读一年的硕士学位课程即可获得学位。

同时,记者观察到,学费也是澳新两国大学生选择研究生课程时的重要考量。与国内主要靠父母资助不同,澳新许多家庭在子女18岁高中毕业后,是不会为他们承担高等教育期间的费用的。每年9000—1.5万澳元/新西兰元(1澳元约合4.77元人民币,1新西兰元约合4.34元人民币)的学费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澳新大学对全日制就读的学生有工作时间的限制,造成他们在读书期间无法赚取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因此,更加灵活的研究生学制给有意在学术或专业上深造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记者认识的一位当地中学教师,就是分四个阶段完成的高等教育。首先是拿到教育学的学士学位,进入中学工作,之后通过2年在职学习方式获得研究生文凭;过了几年,为了有机会竞争管理岗位,他选择停薪留职专门学习一年,获得硕士学位。在顺利担任副校长后,他对社交媒体与现代中小学教育的关系有研究兴趣,申请在职博士的学习机会。此外,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许多研究生并不是年轻人,反而是40多岁乃至60多岁的中老年人。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人生阅历,怀着对专业领域特定问题的浓厚兴趣,参与学习中。

新加坡硕士有两种类型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陈欣

作为一个东南亚小国,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格局多样,备受尊重——它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增加了它作为外国学生目的地的吸引力。该国拥有几所公立和私立大学,以及理工学院、艺术学校。外国学生来新加坡读研究生,一般都选择的是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的研究生教育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主要分为‌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两种类型,学制长度分别为1-2年和2-3年。授课型硕士课程通常以一系列讲座、研讨会和小组作业的形式授课,并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完成。全日制学习通常持续一到两年,入学时间为8月,某些课程则为1月。

也可以选择非全日制学习,但课程时长取决于学校和课程设置。授课型硕士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需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或论文等方式进行评估。而研究型硕士则侧重于独立研究能力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学生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并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新加坡的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通常是8月中旬到12月初结束,‌第二学期在1月中旬到4月或5月底结束。‌这种相对短促的学期制度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学业。‌授课型硕士课程一般没有奖学金,但可以申请助学金。研究型硕士可以申请奖学金,一般每月1500新元。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科读研究生的凯文·李告诉《环球时报》驻新加坡记者,他暑假后是研究生二年级,明年春天就毕业了。他介绍说,新加坡高校的硕士奖学金不太好申请。他庆幸自己两年就能毕业,因为学费和生活费在内的花销不是个小数目。凯文透露,在新加坡读硕士的好处是,申请欧美博士方便些,而且容易申请到奖学金。

用户评论


蝶恋花╮

我想知道本科毕业直接考研一年能考哪些学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比刚毕业考研更难吧,对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十言i

我有一个朋友说本科考研可以直接进研究生班,是真的吗?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_心抽搐到严重畸形っ°

有没有人已经开始准备本科考研呢?分享一下你们的经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繁华若梦

我还在纠结要不要选择读研还是直接参加工作,太难选择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惦着脚尖摘太阳

听说很多本科生为了考研把学费都省下来好好备战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本科考研和刚毕业考研难度有很大差别吗?有懂行的来分析一下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信仰

我现在大四了,感觉时间都不够用,想问问本科考研最基本的学习准备是什么?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桃洛憬

听起来读书要读好多年,会不会很累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本科考研后进的研究生专业和方向很重要吧?有没有什么建议?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本科考研之后还可以继续深造吗?如果想读博的话怎么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恃无恐

听别人说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是真的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堕落爱人!

哪个专业的考试难度比较大?方便大家分享一下吗?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烟雨

本科考研到底能学到多少干货呢?是不是只是为了考试而已?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听说有些学校的本科考研分数要求很低,是真的吗?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我的目标是进名校读研,我应该怎么准备本科考研呢?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有没有人跟我说一下本科考研需要注意什么?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感觉现在很多人都选择考研了,竞争越来越激烈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半梦半醒半疯癫

大家觉得继续读书还是去工作比较合适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希望将来能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goto考研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tokaoyan.com/10058.html

作者: 小条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