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2021考研数学二真题、2021考研数学二真题真练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2021考研数学二真题、2021考研数学二真题真练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新华走笔丨地球三极,冰川正在我眼前消融
极地是气候变化的放大器,冰川是极地最醒目的存在。十几年来,我跟随科学家行走在南北极和青藏高原,走近一条条流动的冰河。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的速度比人们想象的更快、更严重。很多次,冰川就在我眼前崩塌和消失。
(一)
我接触极地冰川,是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始的。
2006年冬天,我跟随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进行为期40天的科考报道。在可可西里腹地,帐篷搭在布喀达坂冰川脚下的河谷里。眺望布喀达坂峰,清晨的金色阳光洒在冰河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冰川震撼人心的美。
2006年11月11日,布喀达坂冰川脚下的考察队营地。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随后跟随冰川学家考察另一条冰川——马兰冰川时,从一个个与沙土混在一起的冰碛物,到明显退缩的冰川尾部痕迹,再到爬上冰川看到的冰川样态,也第一次对冰川的退缩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11月15日(上)和2023年7月28日(下)拍摄的岗加曲巴冰川尾部。
在长江源区最大的冰川——岗加曲巴冰川,我们拿着1990年我国第一次青藏科考可可西里多学科综合考察时拍摄的照片和资料对比,16年间这条冰川的尾部已经大幅退缩。又过了16年多,2023年夏天,我跟随长江科学院江源考察队再次来到这里。与2006年相比,岗加曲巴冰舌末端、冰塔林退缩和消失得更加明显。当年冰舌末端、冰塔林所在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小河流、小湖泊和无冰之地。
黄河源区最大的冰川——阿尼玛卿山的维格勒当雄冰川,冰舌从两个山峰之间逶迤而下,像一条流动的白色河流,巨大冰舌在风和太阳的作用下出现脊皱,更增添了冰川的美。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郭万钦说,2021年7月前后,持续高温使这座冰川的部分区域在短短40天里就消融了3.5米,相当于其他年份一整年的消融量。
从可可西里往南,是藏北高原,这里有全世界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原——普若岗日冰原。2024年9月7日,76岁的美国著名冰川学家汤普森和6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不顾高原反应,来到海拔5400米的普若岗日营地。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正在这里集聚,抢救性地钻取中低纬度最长的冰芯,以揭示过去的环境变化。
2024年9月7日,汤普森(右)、姚檀栋(左)在察看普若岗日冰原6号冰川冰穹A作业点返回营地后讨论冰芯钻取情况。
2000年,汤普森和姚檀栋院士曾带领考察队来到这里,钻取了最长达213米的冰芯。当时,普若岗日冰原的面积是420多平方公里。2021年监测显示,只有约389平方公里,减少了30多平方公里。
“全世界的冰川都在退缩。”汤普森说,冰川一旦融化,它封存的地球历史记录也将消失。有冰芯就有了档案,就可以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藏北高原冰川消融的速度相对来说算是偏慢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南部的一些冰川,消融速度更快。像距离拉萨约150公里、位于当雄县的廓琼岗日冰川,过去冰川所在的地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个湖泊和无冰之地。1968年冰川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现在只有0.7平方公里,足足减少了一半。
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必经的绒布冰川,也在快速融化。
2021年秋,我和西藏定日县水利局的一位同志来到珠峰大本营,从上到下走完了绒布冰川之下100多公里的绒布河(藏语名为“扎嘎曲”)。他说,绒布冰川消融加速,这些年扎嘎曲的水量明显增大了。
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冰原、欧洲阿尔卑斯山和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消融一样,在气候变暖影响下,“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冰川整体加速融化。监测显示,近5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储量减少约20%,面积减少约18%。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融化呈加剧态势。
一方面,地球第三极的冰川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加速消融;另一方面,科学家在加强监测和研究,国家和地方在加大保护力度。2023年,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专门就冰川资源保护作出明确规定。2024年,《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实施,为冰川保护专项立法。
(二)
极地是影响全球气候的稳定器,也是放大器。气候变暖时,北极的放大效应明显。
阿拉斯加的冰川,因美国旅行家约翰·缪尔的书写而广为人知。他在《阿拉斯加的冰川》一书中写道:“阳光从云彩发光的边缘涌出,投射到海湾碧波荡漾的水面上。熠熠生辉的冰山,冰晶般的悬崖峭壁,被冰雪覆盖而洁白夺目的广阔原野,神圣纯洁的费尔韦瑟峰巅,此时此刻,全都时隐时现,一道构成了一幅洁白无邪、美妙绝伦的冰山雪原画面。”
缪尔当年所见的冰川,现在一部分已消失无踪,而且近年来消融的速度还在加快。
2015年6月,我们在阿拉斯加冰川湾拍摄时,冰川多次在我们眼前崩塌。冰川轰隆隆地坠入海中,激起巨大波浪,使得数千米之外的船舶剧烈摇晃。
阿拉斯加冰川崩塌场景(摄于2015年6月30日)。
门登霍尔冰川是阿拉斯加首府朱诺附近的一条著名冰川。蓝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黑色污染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大幅增加,冰川消融速率进一步加快。去年8月,这条冰川的冰前湖决口,朱诺市100多座房子被淹。
当地冰川学家告诉我们,气候持续变暖,不仅门登霍尔冰川在消融,整个朱诺冰原都在快速融化。
阿拉斯加门登霍尔冰川的蓝冰上覆盖着厚厚的黑色污染物(摄于2015年6月27日)。
与冰川相比,在北极,真正消失最快和变化最大的,是北冰洋的海冰。
2017年9月初,我踏上采访“冰上丝绸之路”的旅程,目睹了正在迈向“少冰时代”的北冰洋。当我搭乘远洋货轮“天健”轮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极楚科奇海时,放眼四望,看不到一块冰,海面上是一群群的飞鸟和鲸鱼。而在100多年前,美国著名的“珍妮特”号同一时间航行到这里时,却被大块大块的流冰所困,最后大船被海冰冻结碾碎。
近年来,北极东北航道无冰的日期增多,可航行的时间变长。
监测显示,北冰洋海冰面积最小纪录是2012年9月份的340万平方公里。当北冰洋的海冰覆盖范围不到100万平方公里时,科学家称之为北极的“无冰时代”。《自然·通讯》杂志202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预测,几年后“无冰时代”就有可能在北极的夏季出现。
(三)
气候变暖,南极冰架同样在快速融化。
2018年,我作为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员,从中山站附近的内陆出发基地启程,途经世界最大冰川——长达400公里的兰伯特冰川,前往海拔超过4000米的南极冰盖之巅——昆仑站和冰穹A考察;2019年,我作为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环航南极大陆考察。
行进在数千米厚的冰盖之上,航行在满眼冰山和海冰的大洋之中,我对南极的冰盖、冰架、冰川、冰山、海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南极大陆冰盖延伸到南大洋中的部分,形成大大小小的冰架。冰架崩解后,成为漂浮在海洋上的一座座冰山。
航行在东南极西冰架,海面上漂浮着一座又一座冰山。巨大的冰山基本为平顶冰山,依然保持着从冰架上断落时的形状,小的冰山则在风吹浪打中逐渐破碎,成为众多企鹅和海豹休憩的场所。
南极西冰架海域的冰山(摄于2019年2月15日)。
“一般来说,冰架处于平衡状态。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在海水和大气共同作用下,冰架减薄,崩解加剧,致使原来的平衡系统有被打破的危险。东南极的冰架相对稳定,西南极的冰架则普遍处在缩减中。”冰川学家孙波说。
英国科学家分析海量的南极洲卫星图像发现,环绕南极洲的162个冰架中,超过四成的冰架在1997年至2021年间显著缩小。其中,西南极是受气候影响最明显的地区,这里几乎所有的冰架都在缩减。
(四)
从事极地报道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南北极和青藏无人区纬度高、海拔高、气压低,寒冷、缺氧且无信号,现场发稿只能用海事卫星。南北极卫星少、对星不易,破冰船航行时海事卫星同样不容易对准天上的卫星,致使发稿困难。哪怕很普通的一篇稿件,代价都非常大,照片传出不易,视频更是难上加难。
“双龙探极”:2019年11月19日,航行在南极圈内浮冰区的“雪龙 2”号和“雪龙”号。
譬如,我在“雪龙2”号航行在南大洋时拍摄的“双龙探极”照片,曾被《人民画报》刊登,并入选新华社新闻摄影展,但它在发稿时折腾了很长时间。因为破冰船航行时要避开大块的厚冰,船要不停地变换方向,海事卫星老是找不到星,或者照片传了一半,船一改变航向,好不容易找到的信号又断了。
“双龙探极”:2019年11月19日,航行在南极圈内浮冰区的“雪龙 2”号和“雪龙”号。
一次次的极地科考,让我切身感受到气候在变暖,冰川在快速消融。这不仅将导致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变化和淡水安全问题,还将引发一系列生态和气候问题。
2022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世界遗产地冰川报告》:受气候变化影响,到2050年,全球世界遗产地冰川有三分之一将消融。防止冰川退缩的最重要手段是大幅减少碳排放;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从2025年起,每年3月21日为世界冰川日。
三极“冰”变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改变的是整个地球,是一场关乎人类生存的危机。保护冰川,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刘诗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聚焦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促产业兴旺——辽宁朝阳努力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华网沈阳5月23日电(刘舒)近年来,辽宁省朝阳市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积极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集聚发展,依托现有企业,推进延补建强,通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独具朝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依托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在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成型车间,操作工生产的每条轮胎都被“成型信息系统”进行采集,工人可以对胎胚重量、轮胎缺陷等情况进行快速检测。
据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树平介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2021年,企业投资搭建了数字化管理系统,涵盖技术、生产、销售、能源管控和安全等各个方面,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
“仅2022年,公司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系统协同优化,产品提质降本增效’为目标挖潜项目,创效达1718万元。”杨树平说。
“通过数字化改造,公司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得到强化。”据杨树平介绍,该公司获得了辽宁省智能工厂、辽宁省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辽宁省数字化车间、辽宁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等称号。
近年来,朝阳市坚持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据统计,截至目前,朝阳市累计完成数字化赋能升级企业357户,近60%的规上企业实现了“智改数转网联”。获得国省两级荣誉累计达到14类55户企业109项。其中,国家级智能工厂1个、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5个、试点示范1个,省级智能工厂8个、数字化车间43个、数字化转型标杆4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5G全连接工厂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示范2个。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新兴产业
走进位于朝阳市双塔区的低空智联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巡查巡检平台,实时观测朝阳凤凰山景区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无人机采集的影像数据实时回传指挥中心,系统搭载的AI算法能精准识别自然灾害、水体污染、烟雾火源等10余种异常情况,一旦触发预警,将立即启动‘识别-定位-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朝阳市双塔区低空办负责人说。
据了解,为提升凤凰山景区日常管理和森林防火巡查巡检智能化水平,朝阳低空产业凤凰山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于2024年3月开工建设。期间,在凤凰山、大凌河周边建设5个无人机临时起降站,并在凤凰山旅游服务中心设立朝阳低空智联指挥中心,实施日常巡检、应急响应、物流闪送等尝试性应用场景,覆盖面积25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 985次日常巡检任务,参与演习204次,显著提升景区管理效能。
“朝阳独特的自然禀赋与产业基础,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沃土。”朝阳市双塔区低空办负责人说:“年均330天的适航条件,配合1万平方公里的可辐射使用空域,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想环境。同时,依托金达高端航空航天海绵钛、辽宁远信无人机固态电池等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从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朝阳凌源市成为“深圳无人机行业协会辽宁创新孵化基地”;飞行培训形成“南有广汉,北有朝阳”的发展格局;朝阳低空产业凤凰山应用场景示范项目,成为辽宁省首个120米以下低空产业应用场景……近年来,在政策引领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一大批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业态模式持续上新,朝阳市低空经济加速“起飞”。
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三年,朝阳市计划推进多个重大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制造、文旅融合以及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朝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项目的实施,将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朝阳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赋能产业升级
走进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DCS自动控制中心,数字化全景监控界面跃然眼前。技术人员依托集成化控制平台,实时监控产线动态数据,并下达操作指令。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公司瞄准高端市场,聚焦自身核心能力建设,以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全面启动“强链、延链、补链”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据朝阳金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继宪介绍,多年来,公司秉持质量优先原则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曾先后获得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及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涵盖多个关键产品和关键工艺。
除了企业自主研发,科研单位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赋能制造企业实现技术升级。
朝阳钒钛磁铁矿资源丰富,远景储量预计超200亿吨,由于是混合精矿,目前的生产工艺均不适用于钒钛磁铁矿精矿的处理,这成为制约朝阳钒钛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朝阳钒钛资源特点,朝阳鑫瑞钛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研究所、东北大学等进行深度合作,研发出“短流程钒钛铁分离工艺技术”,该成果不仅达到了国家标准,而且完全拥有独立知识产权。
为快速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公司于2024年启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集资源开发、技术研发于一体,全部建成达产后,将产出钒钛铁、电解液、低钒合金等系列产品,年可实现产值35亿元,将有效延伸钒钛产业链条、提升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质效,并带动朝阳地区储能装备制造、有色冶金、钢铁冶金等产业深入发展。
近年来,朝阳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推动“关键变量”尽快成为“最大增量”。
据朝阳市科技局副局长庄维多介绍,2024年,朝阳市新建省级科技创新中心14家,双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成投用。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35个,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85项,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地建设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朝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有1309家,雏鹰瞪羚企业总数达152家,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
江月何曾照一地,花林依旧幻千年:《春江花月夜》,诗景吟何处?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5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江月何曾照一地,花林依旧幻千年:《春江花月夜》,诗景吟何处?》的报道。
如果有鲜花盛开,恰逢月圆之夜,都不必在江边,你大概率会想起《春江花月夜》这首诗。
这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神作”,让人们对作者张若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奈何史书对他记录太少,透过千年的历史迷雾,我们甚至描绘不出他的背影,更揣摩不出他是在怎样的场景和心境之下创作了这首诗。
最近几年,借助《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海上明月”“芳甸”“花林”“汀上白沙”等元素,江苏泰州、扬州、镇江等地不断有人抛出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力图证明张若虚正是在他们那里看到了彼时彼景后,才触发了创作灵感。
因为这首诗赋予人们的美好想象,这些争论也显得美好起来。记者决定沿着这些争论,追寻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泰州“高港说”
唐朝数百年历史,对张若虚的介绍寥寥数语。《旧唐书》中说他是“吴中四士”之一,曾担任兖州兵曹。“吴中四士”通常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四人,《新唐书》中介绍贺知章时提了张若虚一句:“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能够确定的信息,只能说明张若虚是唐朝初期的扬州人,名列“吴中四士”,曾担任兖州兵曹。
《春江花月夜》起首之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写的显然是江海交汇处的场景。初唐时期的长江入海口,北岸只有扬州。如今的地级市泰州,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政区划后分设而成的,泰州市高港区在唐朝可能是扬州的入海口。记者寻访的第一站,选择了高港区。
“唐朝时的海陵潮,就像现在的钱塘潮一样有名。看海陵潮的最佳位置,就在现在的高港。”高港区政协常委沈建说,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兖州(即扬州)……刺史每以秋月多出海陵观涛,与京口对岸,江之壮阔处也”,唐代王维在《送从弟惟祥宰海陵序》一文中写道,“浮于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喷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都是对海陵潮的佐证。
2021年,为探究《春江花月夜》与高港和长江的内在联系,高港区政协还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召开研讨会,并形成共识。沈建对记者的旁征博引,就是为了证明,扬州人张若虚很可能是看过海陵潮之后,有感而发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诗句。对此,他还有其他“证据”。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是一个静态的描写,其中“汀”指的是水边平地,也表示水清澈的样子。沈建认为,江南多为石岸,江中的扬中岛唐初还只是数片小沙洲,江北多水边平地,加上江水平缓,才会形成“汀”。“这进一步证明,诗人是在高港触景生情。”沈建说。
“烟波极目已沾襟,路出东塘水更深。看取海头秋草色,一如江上别离心。”这是唐朝诗人刘商所作《送豆卢郎赴海陵》。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专职副院长陈述飞表示,刘商大约在张若虚去世后出生,他诗中内容同样证明,那时的海陵,地处“江尾海头”,才能有“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景色。
他们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不由得不相信,当年的张若虚,的确来过“高港”。记者2月17日驱车赶到泰州大桥北岸西侧的江边,只见江滩上层层枯黄的芦苇横陈,无法临水揣摩,但江堤内有处湿地公园,名叫“春江”,似乎与诗歌有关。
“10多年前建公园时,只是引用诗的名字为公园起名,并没有考证张若虚是否在此看江月看海潮。”高港区永安洲镇永胜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季伟祥说。考不考证好像并没关系,既然叫了“春江”名,公园内便理直气壮地勒石《春江花月夜》。游客至此作何感想,那是游客自己的事。
江都的“三江营说”
位于高港区上游的扬州市江都区和邗江区同处长江北岸,三区比邻而居,同样引用观潮一说,但名称有差异——高港云“海陵潮”,其他两地曰“广陵潮”。
江都区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广世说,千余年前,大桥镇沿江地带处在长江水道入海口处,是“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地方。夹带着泥沙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达入海口,泥沙不断沉淀,在江岸或江心“长出”沙滩和沙洲。“大桥镇古时亦称‘白沙’,江海相连,白沙连片,与‘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等诗句的描述相互印证。”张广世说。
扬州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梁明院不完全赞同张广世关于“白沙”的论断,她说,大桥古镇所处区域在唐代东海之滨,与泰州的海陵接壤,宋代称为“大桥山寨”,宋以降大桥镇确有“白沙”之名,镇郊有“白沙村”。但从仪征到大桥镇长江北岸一线,以“白沙”之名出现在史籍中有多处,如仪征的白沙镇,中唐诗人顾况游历扬州时也著有《广陵白沙大云寺碑》。“这些都说明古时扬州的江边,曾有大片白沙之地。而大面积白沙,往往在海边才出现。”梁明院表示,这只能证明,张若虚曾经在江海交汇处,看到了海上升明月。
梁明院说,扬州的广陵之称,起源于公元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古时扬州与镇江之间的长江入海处形成喇叭口,曾在汉代前后出现过潮涌,即著名的广陵潮。隋唐之际,长江入海口移至大桥镇三江营到泰州以东一带。“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梁明院认为,诗人的目光从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描绘了月下江流、芳甸、花林、沙汀的洁净美丽,符合当时当地的客观景象。
高港区春江湿地公园位于泰州长江大桥西侧,江都的三江营湿地公园则位于五峰山长江大桥东侧。以两座跨江大桥为背景,一座可看玉兔,一座可看落月西斜。月升和月落,在《春江花月夜》中都有体现,只是诗中少了座大桥。若彼时有大桥,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张若虚的离愁别恨就不会那么浓郁,是否会有类似“青枫浦上不胜愁”“愿逐月华流照君”的感触呢?
所谓的三江,指的是长江、淮河入江水道(小夹江)与扬中岛南侧的太平江。明末清初,此处形成集镇,清初在此建水师营,称为“三江营”,集镇后来便称为三江营镇。如今,三江营镇已塌入江中,其西侧目视能见雄伟的五峰山大桥,大桥南侧的桥头堡,就是镇江的五峰山。
三江营湿地视野开阔,江滩上有几位游客在拍照,远方隐约的大桥,江中穿梭的船只,岸边摇曳的芦苇,在镜头中都是美景。
记者正揣摩张若虚当时所见情景时,旁边有人惊呼“快看,江豚……”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江面,一圈水纹正荡漾开去,并不见江豚身影。众人屏住呼吸,也没等到江豚再现身。正觉索然无味,几波潮水像线条般涌向岸边。未及江岸,已经消失。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一只江豚、几线潮水,引发江滩上的游人情不自禁地诵读诗句。记者有点兴奋——原来,他们在追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邗江的“瓜洲说”
如果心中有《春江花月夜》,还会在乎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吗?
犹豫之间,记者还是决定到邗江区瓜洲镇看一看,不仅因为瓜洲镇是“热门选地”之一,还因为那里有座张若虚艺术馆,又称春江花月夜艺术馆。江都虽然也有家“若虚文化艺术中心”,实地探看后只剩下失望——除了馆名中有“若虚”二字外,馆内陈列展示的都是当代书画作品,与张若虚没有“半毛钱关系”。
从江都到邗江,驱车走过“白沙路”“春江路”“芳甸路”。那时春花未开,柳树没绿,记者却仿佛一直行走在“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中。
张若虚艺术馆馆长徐振宇曾担任瓜洲镇文化站站长,他认为,唐初期到唐中期,从瓜洲北面到镇江为近海广阔的江面,符合江潮连海的景象;初唐时瓜洲为江中大沙岛,可视为诗中的“芳甸”;中唐时瓜洲因泥沙淤涨,与扬子津之间存在诸多小沙汀。“从张若虚入仕经历以及与‘吴中四士’的交游行踪分析,无论其从任职的山东兖州顺泗水、运河南下吴越,还是从扬州乘舟南下吴越访友,都会经过扬子津渡口,瓜洲为其必经之地。因此,瓜洲顺理成章地成为《春江花月夜》创作取景地。”
2019年,瓜洲镇将老影剧院改建成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帮助后人理解与领悟《春江花月夜》诗中的意境。“建成之后,不断有人问‘为什么在瓜洲建’?因此,我们一直在完善回答这个问题。”徐振宇说,“有争议是好事,说明社会越来越重视‘春江花月夜’这个文化IP”。
作为古代著名渡口,李白、白居易、王安石等人均在此留下诗词歌赋,瓜洲渡一直享有“诗渡”美誉。2018年初,邗江区文化体育局和瓜洲镇政府就瓜洲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专题讨论,其中如何利用加固改造后的老影剧院,引起大家思考。有人提议建瓜洲历史文化展示馆,有人提议建数字化影院,演绎鉴真东渡、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传说等;也有人建议建诗渡瓜洲展示馆,进一步放大“诗渡”品牌。
时任邗江区文化体育局局长的张天武力排众议。他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关于诗中描写的景地各种推测争议较多,不如建春江花月夜艺术馆,既是为诗渡瓜洲打造文化高地,也能抢注春江花月夜这个品牌。”这个说法得到众人支持。
但是,凭什么在瓜洲建设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这个问题让徐振宇陷入沉思。关于《春江花月夜》诗中描写的取景地说法很多,一直备受争议,如果没有一篇有分量的论文佐证,瓜洲的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就始终没有说服力。
带着这个课题,他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从初唐时瓜洲的地形地貌,到张若虚行踪轨迹以及隋炀帝同题诗,写出一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景地推测》,并在2020年《江苏地方志》第一期上发表,为瓜洲建设春江花月夜艺术馆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家春江花月夜艺术馆,对张若虚是极度认真的。展馆总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400万元,分序厅、张若虚纪念馆、春江花月夜艺术馆、诗渡瓜洲和尾厅等五大板块,内容包括张若虚生平、歌辞缘起、同题诗作、舞蹈音乐、沉浸式影院、雕版、书画及艺术品展示等。
“这才是张若虚纪念馆该有的样子。”记者参观时心中暗叹。
65岁的高邮人薛从新也在馆内流连。“我看到一个短视频,有几个地方都说张若虚是在他们那里写了《春江花月夜》,争论不休。我很好奇,这里是我的第一站。”薛从新说。
又遇一位同道,记者内心暖暖的,建议他到其他几个地方看看。美的不是结果,是追寻美的过程。
镇江“南岸说”与常州的“不说”
从瓜洲到镇江,经润扬大桥驱车耗时不到半小时,记者一路不停地给镇江的朋友发消息。“从瓜洲出发了,麻烦帮联系一下某某。”“已经上桥了,估计十多分钟到,在哪里碰头?”“我已经到了……”朋友估计已经忙得人仰马翻。
快有快的好处,也有遗憾。这种“抬腿就到”的节奏,即便张若虚,也无暇酝酿“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离人更不必“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地苦苦相思。一个微信或电话,便可“召之即来”,还需要沉淀感情吗?
到镇江,主要想采访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蔡晓伟,他写过一篇《镇江与〈春江花月夜〉》的文章,认为诗歌所描写的场景,应该是在镇江金山到焦山的江畔。
记者感兴趣的是,这篇文章从天文学角度分析“镇江‘南岸说’”的合理性。文章说:“长江南北两岸的岸线虽有变化,但基本是东西走向。按天文学常识,初春的满月月升地偏东北、月落地偏西北。如果长江是一条东西向的直线,站在北岸,面对长江,那么月升地、月落地就都在观景点的东西侧后方,江中没有月影。”
由此蔡晓伟推断,当时诗人只有站在长江的南岸,才能见到江面上的月起和月落;甚或进一步推断出,只有站在金山至焦山这一段沿江制高点,包括金山和焦山,才能完整地看到“海上明月共潮生”和“江潭落月复西斜”的壮观景象。
古人反复推敲出的精妙之句,后人往往要挠破了脑袋去琢磨。蔡晓伟对“春江花月夜”的如此推敲,让记者想到温庭筠的“小山重叠金明灭”。这句话仅看字面是很难懂的,一定要设身处地,才能品味此句之妙。
蔡晓伟显然是在“设身处地”了,但他毕竟不是天文学家,而且月升月落的方位,引用的还是他人观点。记者心中存疑,便求助DeepSeek,得到的回答是:“在春天的月半,月亮通常从东南方升起。这是因为春季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月亮的升起方位也随之偏北,总体上位于东南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在西南方落下。”
农历三月十六(4月13日)晚,大风沙掠过南京之后,天空一片明净,月亮果然升起于东南方向。
DeepSeek的说法以及记者的目击,推翻了蔡晓伟的推测,由此更增加了高港说、江都大桥说、邗江瓜洲说的可信度。蔡晓伟说,他写《镇江与〈春江花月夜〉》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证明他的“南岸说”,而是想借用“春江花月夜”的情境,呼吁打造镇江夜经济的品牌。
相比于镇江的“不理直气壮”,同在长江南岸的常州市则表示“不用理直气壮”,采取“拿来主义”——常州市新北区去年开始在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内打造“春江八景”,围绕“春江花月夜”打造文化IP以赋能公园建设。
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汪瑞霞说,他们2024年开展常州段长江文化的文旅研究,“春江八景”只是其中的一个物理载体。“这些景点都在春江街道内,并不是为了抢注IP。”汪瑞霞认为,没必要花大力气去考证张若虚在哪里看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又是在哪里写下了这首诗,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应用好“春江花月夜”的意境。
“与四川、湖北的长江相比,春江花月夜描写的肯定是江苏段的长江,代表的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意境。”汪瑞霞说。
再回“春江花月夜”
知名作家蒋勋在《蒋勋说唐诗》一书中,用很大篇幅解读这首《春江花月夜》,认为是初唐气派最辽阔的一首诗。蒋勋认为,张若虚当初未必就真看到了海,而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扩大”。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专职副院长陈述飞亦有此类观点,他说,张九龄写“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时,是在被贬荆州长史之后,而荆州远离大海。
作为一个江苏人,记者私底下还是有点想证明张若虚是在江苏的某地写下这一名篇的。但他一生“恰似飞鸿踏雪泥”,又怎能准确推断他写这首诗的行踪呢?
也罢,物理追寻告一段落,让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中,感受它的千年沧桑。如此美妙的诗篇,为什么长期被忽略,还差点被湮没在故纸堆里?
张若虚目前留存在世的诗仅两首,这首《春江花月夜》,唐、宋诗选均未收录。最早收录该诗的是北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7首,长期默默无闻。自明代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才不断受到重视和推崇,明代著名诗词评论家胡应麟在他的《诗薮》中重点推介张若虚和这首《春江花月夜》,并将张若虚及他的诗置于刘希夷之上。
刘希夷是初唐大诗人,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曾惊艳了世人。凭借胡应麟明代“末五子”之一的声名,以及《诗薮》在诗歌评论界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认识这首《春江花月夜》。
到了清朝,对这首诗的溢美之词越来越多。晚清文学家王闿运在他的《论唐诗诸家源流》中,用八个字来形容张若虚,即“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文学大家闻一多先生更是推崇备至,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称这首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确越来越受国人喜欢,为什么在张若虚当世及其后几百年之内,一直被忽视呢?张若虚艺术馆馆长徐振宇提供了另外几个视角。
其一,《春江花月夜》属于宫体诗,而唐朝盛行格律诗。《春江花月夜》乃陈后主创制的乐曲名,他是位亡国之君。写过《春江花月夜》同题诗的隋炀帝,同样是亡国之君。唐朝是诗的盛世,宫体诗却不是主旋律,常被视作靡靡之音,亡国之君更是被文人不屑,《春江花月夜》当时自然难受待见。
其二,《春江花月夜》的内容并不是孤峰凸起,有博采众长的痕迹,因此当时并不惊艳。比如隋炀帝的同题诗作,起首便是“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俨然就是张若虚诗的浓缩版。初唐大诗人刘希夷《江南曲八首》写的扬州江边景色,也有似曾相识之感:比如,“潮平见楚甸,天际望维扬。洄溯经千里,烟波接两乡。云明江屿出,日照海流长”“月明芳树群鸟飞,风过长林杂花起。可怜离别谁家子,于此一至情何已”。徐振宇认为,张若虚的“落月摇情满江树”“月照花林”“芳甸”“谁家今夜扁舟子”等,都有《江南曲八首》的影子。“刘希夷比张若虚大30岁,后辈借鉴模仿前辈的作品,无可厚非,但那时候难以令人钦佩。”
徐振宇认为,这首诗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可能是“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一问,引起后人效仿。比如,李白就有首《把酒问月》,诗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句,与张若虚诗神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多少后人效仿举杯邀月?
牛顿说,他的成功,是因为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中华文化的传承,后人也需要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当时没能一鸣惊人,或许还有其他原因,但随着岁月的沉淀,这种博采众长逐渐成为一家之长而备受推崇。
如今,有人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哲理,有人读出了相思、乡愁、凄美、淡泊,有人甚至读出了音乐旋律……人们根据各自经历与诗歌对应,引发共鸣,获得美感,这就够了。至于张若虚是在哪里看到的景色,又是在哪里酝酿而成,还有那么重要吗?
又一次感受“春江花月夜”带来的美,或许是此次追寻之旅的最大收获。
用户评论
等量代换
终于拿到2021年的考研数学二真题了!希望能通过反复做题熟悉它的题型和难度,今年的目标是稳冲一本院校!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眉黛如画
这次数学二真题难度确实不高,但有些题目还是很有思维巧思的,感觉需要花点时间消化题目思路才能更好地掌握。希望大家多多练习,争取好成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歆久
感觉考研数学总是那么绕人,2021真题做下来有些知识点还没接触过,看来还是得加强复习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到你身边
做完真题后发现自己很多地方都比较吃力,还是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练习才行。希望能找到一些好的考研资源,让自己能够更有效率地备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微信名字
感觉这套真题很有代表性,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以前从未见过的类型的题目,确实考验了我的数学基础能力!大家一起加油争取好成绩。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裸睡の鱼
对于我来说,做完2021的考研数学二真题真的有点难熬,很多地方完全没解过。看来还需要认真查漏补缺才能在考场上顺利应对!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里缺他
真题是最好的学习资料!通过反复练习真题,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提高。希望大家都能善于利用真题加深数学基础。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潇潇
感觉2021考研数学二真题的难度与往年差别不大,还是那套老套路!建议准备考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黑夜漫长
做完真题感觉自己距离理想的目标还差了一步,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了!希望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复习计划,让自己在2021考研数学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红颜
这次的真题练习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掌握解题技巧方面得到了提升。感谢分享这个宝贵资源,希望大家都能在2021考研数学二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对于想报考理工科的小伙伴来说,2021年的数学二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建议大家一边做题一边查资料,能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把孤独喂饱
希望分享者能够继续整理和更新一些最新的考研资源,帮助更多想要考研的人朋友们!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终究会走-
虽然这次真题难度不大,但是我依然遇到了许多难题。看来还是需要加强复习训练才能更好的应对考试挑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2021年的考研数学二真题确实很有代表性,题目形式和难度都值得认真对待。祝大家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眸中有星辰
做完真题感觉自己的知识面还是不够广阔,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考和学习范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怕疼别碰我伤口
这次真题体验下来还是比较不错的,感觉很真实,有助于我们测试自己的准备情况!不过也有些难度很高,需要多练习才能完全掌握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数学二的真题确实很有针对性,做完之后能够更清晰地知道自己需要重点加强哪些知识点的学习。加油大家都别松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炙年
这套真题是备考中非常宝贵的资源!建议大家要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不仅可以提升准确率还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